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3)

时间:2021-08-31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观后感范文三

  看完电视剧《于成龙》后,对我的启发很大,特别是创业与职场方面的感悟。所以,我不得不打开电脑向大家再次分享我对这部电视剧的观后感。

一、英雄不怕出生低,只要心中有理想

  于成龙是在顺治十八年(1661年),44岁才开始出仕为官,是大器晚成型的人物。

  他的第一份"工作"便是从六品知县开始做起。他要去工作的这个地方是遥远的边荒之地——罗城。他的很多亲朋好友都劝他不要去,因为罗城新隶于清统治不到两年,而且局势未稳,十分荒乱。前两任知县一死一逃。但他不顾亲朋好友的阻拦,抛妻别子,怀着"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天理良心。"的抱负,接受了清廷委任。

  于成龙到罗城时,这里遍地荒草,城内只有居民六家,茅屋数间,县衙也只是三间破茅房。他只得寄居于关帝庙中。与他一同去的的五名仆从,不久或死或逃,但他以坚强的意志,扶病理事,迈开仕宦生涯的第一步。

  在罗城,于成龙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治理方法。不到三年的时间,于成龙就使罗城摆脱原来混乱和贫穷的景象,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由于政绩突出,于成龙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

  后来,于成龙被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知州。再之后,青云直上,直至总制两江总督(一品封疆大臣)。

  这就应了一句古话:"英雄不怕出生低。"

  只要心中有理想,只要你有能力,无论在哪里,"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不要太在乎一时的处境和一时的得失,做好当下的工作,不仅是做给现在的老板看的,更是做给下一任老板看的。

  其实,哪怕你现在所做的努力没人看得到,只要坚定自己的理想,苦着也是幸福的!

二、个人可成为英雄,团队却可以无敌

  于成龙从罗城做六品知县开始,他就开始搭自己的班子。那他的这个班子是怎么搭建起来的呢?

  于成龙的班子里,有一个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兄弟。他们曾一起读书,一起赶考,也曾劝于成龙不要赶往广西罗城这个是非之地。这个人也一直跟随于成龙从知县到两江总督,他就是于成龙的师爷柳晋阳,是于成龙的智囊团之一。

  在去赶往罗城的路上,于成龙历经艰辛与匪寇,(范_文_先_生_网)幸好有游侠相助,经这位游侠观察,发现于成龙是个好官,于是便一直跟随于成龙,成了他的捕快。这个人就是于成龙的贴身保镖雷翠亭。

  原山西学政衙门副学政周瑞和因科考题目泄露一案受到牵连,被革职为民永不叙用。于成龙刚到罗城时,周瑞和扮作乞丐,一路跋山涉水来到罗城投奔于成龙。后来,他成了于成龙的幕宾,也是于成龙的智囊团之一。

  此外,还有一直从山西老家跟随着于成龙的贴身大管家石玉林,以及帮于成龙解决衣食问题的石玉林的妹妹石玉兰。

  这四个人,无论于成龙到哪里,他们都忠心耿耿跟随到哪里。这样,于成龙就可以专心为老百姓办事了。

  于成龙在20余年的宦海生涯中之所以能够乘风破浪,这四个人的贡献也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也是一样的,想要自己有所作为,可能自己就可以了,但是想要有大作为,那就必须有一个与你志同道合的团队,无论遇到什么,酸甜苦辣酱醋茶,大家一起分担或共享。

  只有这样,你这个"英雄"才能"所向无敌"。

三、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于成龙之所以能够在短暂的23年仕途中青云直上,除了他自己的才能与才华。还有一部分的原因,应该归于他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和遇到了伯乐。

  说他生在一个好时代,那是因为他恰逢"康乾盛世"的康熙年间;说他遇到了伯乐,是因为仕途路上一直有人赏识,并且遇到了一代开明君主和为贤是用的君王。

  在去罗城任县令时,他遇到余光祖这样的好上司。于成龙在罗城采取"治乱世,用重典"的方法,三年之间,他使罗城摆脱混乱,出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新气象。这便受到两广布政使金光祖的重视,罗城被评为全省治理的榜样。康熙六年(1667年),于成龙被时任两广总督的金光祖举荐为广西省唯一"卓异",并升任四川合州知州。

  在合州任知府时,不到二年的时间,他使合州人口骤增,田地开辟。因为招民垦荒政绩显著,1669年(清康熙八年),于成龙被擢升为湖广黄州府同知。

  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任知府四年。因其在黄州府同知任上的政绩突出,深为湖广巡抚张朝珍器重,于成龙再次被举"卓异"。再次举"卓异"后,被调主持武昌府政务,并将擢武昌知府,由于平息xx有功,又加上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时年八月份,于成龙被调任黄州知府,在他的指挥下,又平定了黄州叛乱。受到湖广总督蔡毓荣的高度褒奖。之后四年左右,(范文先生网)于成龙升任福建按察使。

  于成龙在按察使任上,他因重审"通海案"等政绩卓越,便被第三次举"卓异"后升任省布政使。福建巡抚吴光祚还专疏向朝廷举荐,称于成龙为"闽省廉能第一",从此,于成龙得到清廷的赏识和破格招用。又未逾两年,他被康熙帝所器重,出任为总制两江总督。

  其实,于成龙这一路走来,除了自己的能力之外,这一路青云中,无不遇到有上司在赏识他和栽培他,这些"伯乐"没有因为他政绩突出而眼红他或者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而从组织系统中将他踢出去。

  所以,他能在最后为集团"老板"(康熙帝)所赏识和器重,成为封疆大臣,好比成为今天大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一把手。

四、"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于成龙身上,我所看到,不只是前面三者。很多人,或许只知道他在23间从六品知县做到了一品封疆大吏。他之所以能够坐上总制两江总督和兵部尚书、大学士等的位置上,还有一个现在创始人和职业人所应该学习的地方。那就是《论语·子路篇》中,孔子所讲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我认为,这是在团队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于成龙的官阶虽一路升迁,但他却依然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作风。为了扼止统治阶级的奢侈腐化,他带头践行"为民上者,务须躬先俭仆"。

  他去直隶, "屑糠杂米为粥,与同仆共吃";在江南,"日食粗粝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终年不知肉味。"所以,江南民间因此而亲切地称他为"于青菜"。

  据说,直到于成龙去世时,他的木箱中也就只有一套官服,别无余物,市民痛哭,塑建雕像祭祀,谥号清瑞。他逝世后,南京男女老幼,商贩僧侣皆痛哭流涕,可见中下层人民对他的死是十分悲痛的。康熙帝破例亲为撰写碑文,这是对他廉洁刻苦一生的表彰。

  不仅如此,他宦海20余年,只身天涯,不带家眷,只一个结发妻阔别20年后才得一见。他的清操苦节享誉当时。不像现在,有些人创业或高升了,有钱了,就抛弃妻子,找"情人"、纳"小三"。

  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曾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

  可见,他一生之所以突出,为后世所敬仰,不在于他官高,而在于他以清风高节砥砺官场末俗。

  今天,我们在组织中,我们要求下属必须做到,自己做到了吗?我们会在背后说某领导做得不好,换个位置,你上去就能把所有事情做好吗?

  所以,无论我们在哪个位置上,"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要求别人如何如何之前,先做好本分,有朝一日,不用毛遂自荐,终有一天会有人赏识你,也自然会有一些志同道合的兄弟愿意跟随你的。

  或许这就是《论语》中所讲的:"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五、总结

  总之,在于成龙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远不止以上这些。在创业与职场上,我的个人浅悟就是这12个字:

  找对人,跟对人,做正事,事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