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的爱情观后感(3)

时间:2021-08-31

  但有道是“发于情,止于礼”,丽雯始终矜持内敛的克制自己,和雨波保持严格的情感界限和严格的身体界限,在那个大雨如注的停电黑夜,两人在快熄灭的炭火微光中面对面而坐,彼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但从情感界限角度,她不允许他说出那些山盟海誓:“毕业时我写给你的信你看了没有?”“记不清了……有些事,水过三秋,就像梦一样,说破了,就是一地碎片,没意思了。”此外,从身体界限角度,她一再拒绝他想要留下来的欲望试探:“外面雨大,今晚我可不可以留下来?”“门边有伞。”

  现代年轻男女很难理解,为何要那么严格遵循情感和身体的双重界限?为何不彼此热烈表白来甚至来一场激情缠绵?因为丽雯心中自是高瞻远瞩,考虑的不是情而是义。自己既然不打算嫁他,又何必诱使对方冒险逾越雷池,记下那些耳鬓厮磨的牵缠,说下那些相许终身的誓言?到不可收场的时候,就难以再慧剑斩情丝了。丽雯这种界限感极其难得。或者,也只有耳濡目染于1980年代初身体伦理观的女孩子才能做到。

  终于,他要调回省城了,她送他那件三浦友和款式的毛衣,他送她那只月满西楼的口琴。两人就此过别。没有情话,没有牵手,没有拥抱,只是隔着那扇古老的木头门。各自,也是独自泪流满面。

  从文本象征意义上说,丽雯代表的是家园与守护,雨波代表的是流浪与放逐,丽雯一面鼓励雨波他乡流浪,一面又说:“以后你不管走多远,这里永远都是你的故乡,累了,倦了,就回来歇歇。”

  他在她的投入与对抗中,恍然如有所悟,“我们各自的坚持与放弃,都凝固在1980年代初的时光里。”

  第二次重逢:身体的献祭

  他开始如她所期待的,在滚滚红尘中打拼天下,下海、经商、倒腾,但依然书生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