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汇总

时间:2021-08-31

  大国崛起俄国观后感第1篇

  由于意识形态的问题,可以想见的是《大国的崛起》的编剧们在如何阐述苏俄崛起的事情上一定很头疼。如何尽量客观地进行描述以反映史实,同时又要满足带着红色帽子穿着蓝色背心的顶头上司的政治审查,实在是夹缝中求生存的高手才可以做的到。可惜的是,被阉割的司马迁可以如实地写出《史记》,同样被阉割的《苏俄崛起篇》只能语焉不详地描述俄国在过去那200年来发生的事件给人类留下的沉重记忆。赞歌掩盖了批判,教条掩盖了沉思。

  那么,什么是我眼中真正的苏俄的崛起呢?

  简而言之就是:绕了个大弯子的乌托邦式崛起。以下分别按时代来阐述我的观点:

  1 彼得大帝时代

  早期的俄国发源地不过是在蒙古帝国殖民统辖下的一个金帐汗国,政权地盘据说只在莫斯科为中心的一小片地区。在经济政治乃至军事上对于人类社会基本都是无足轻重,但上帝给了它一个神化般的人物:彼得。(请原谅一向不信神的我用了“神化”“上帝”之类的词汇。因为在这样一个缺乏基础的野蛮落后社会环境里,我暂时找不到充分的理由来描述俄国是如何会出现这样一个勇猛坚强却又节约进取好学的领导者)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到底是时势造了英雄,还是英雄造了时势?史书描述彼得身高两米多,为了学习西方造船技术亲自匿名到荷兰学习手艺并成为高级技工。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中国也有不少皇帝有个人爱好:姑且不讲那些同性恋,吸鸦片,杀人放火之类的不良嗜好,就检好的说吧,比如:宋徽宗爱书法绘画,其创立的瘦金体书法至今流传,可惜治国无方结果遭遇靖康之乱而惨死东北苦寒之地;南齐皇帝萧宝卷喜欢做生意,在皇宫设立了市场,和宫女太监们做起了买卖,可惜基本上只是如同小儿“过家家”,最后被梁朝所灭;还有那明熹宗朱由校也爱做木匠盖房子,常在后宫自己动手DIY,可惜盖好了小房子,却把家国这个大房子搞跨了,留了个烂摊子给倒霉的崇祯皇帝,让自己的子孙最后吊死在万岁山。究其原因,我个人觉得着里头还是个体制问题,中国的封建社会是真正的集权制度,高度的体制化最后形成教条僵硬式的格局,祖宗之法不可变,于是乎,当皇帝的防佛当成了囚徒,天天关在禁宫里,一如中国象棋里的“将帅”。身体上,思想上都极其的不自由。而欧洲的国王则不然,一如国际象棋里的王和后,他们到处窜。以一国之尊不呆在家里享清福却流浪海外学手艺,这在中国皇帝们看来绝对是天方夜谭。但彼得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当然他也遇到了一些阻碍的力量,这一点在他从荷兰赶回俄国镇压保守势力叛乱一事就可以看出。所以,一个国家的崛起,时势与英雄,缺一不可。可惜这两个条件在中国的重合,似乎总是如此艰难。否则,我们兴许可以看到人类的文艺复兴的发生地从意大利变成宋徽宗时代的华夏大地;资本主义的商业化萌芽发生地从威尼斯变成在南齐皇帝萧宝卷治下的中国广州.......没有宽松自由的环境,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白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