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作文(2)

时间:2021-08-31

读书作文 篇6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古圣先贤的教诲下,我开始读书。在读书中,我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理想。

  我是三年级下学期开始喜欢上读书的。每天都在如饥似渴地读,但全都是一扫而过,不求甚解地读。那时的我只喜欢看故事,一个故事的结局常让我魂牵梦绕,但幼稚的我却不懂得那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哲理。

  四年级我才真正知道什么是“书”。书就像是一位哲学家,在故事的讲述中告诉我们一个发人深省的道理。我开始认真看一本关于理想的书,仔细地斟酌研究,竟也悟出了一些道理:“理想像是金子,一些不奋斗想得到它的人一辈子也得不到。”看完这本书,我缓缓将它合拢,深深地吐一口气,又深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这段时间里学到的知识全部吃进。看着这本并不厚实的书,我一时间百感交集:这是作家倾尽心血和智慧创作的,与己无私,与人有用。

  五年级了,老师让我们积累书中的名句。特别一句话令我感同身受,那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方为大丈夫。”我苦笑一声——大丈夫真不是好当的。光是“贫贱”这道坎就有人难以逾越。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一个人,他叫比盖,我认真读过他的人物传记。他家境贫寒,但却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因为家世不好,所以实现理想的路十分坎坷,甚至双目失明。但是最终他坚持不懈,迈入成功人士的行列。比盖的故事总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后来我再次翻看我真正意义上读的这本书。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了第二次,我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我把书中的人物经历和我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我的家境比他要好得多,为什么比盖能成功而我却不能呢?人比人不是气死人,而是添动力。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看来我不能每天都行尸走肉,无所事事了。我应该拥有自己的理想,并未自己的理想奋斗。有理想才有希望,有理想才会成功。有了理想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没有理想的人生是缺钙的。

  从此,我有了自己的理想——当一名数学家。我整个人也脱胎换骨,以希望的心态迎接每一天那一轮新生的太阳。白天,我阅读数学报刊,沉浸在数字王国里。数学课上我是最专注的一个,课下我还陶醉在自己的数学世界里。晚上,我嘴角会露出一丝微笑,我进入了梦乡。模糊间,我当上了数学家,走上了舞台,领取了世界最高数学奖。这就是书籍的力量,这就是阅读带给我的理想,在阅读中我坚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读书作文 篇7

  圣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只学而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思”是对“学”的理解和消化的过程,只知道盲目的学,不知道消化理解就不会获得理想的效果。这和吃饭是一个道理,盲目的进食,看到好的就吃,根本就不能很好地消化,更谈不上吸收营养。因此,不仅要认真读书,还要认真思考。

  一是发现性思考。在读的过程中,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孰能无惑?”所有的事情都懂的人是没有的,孔夫子被称为圣人,他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他也有被小孩讥为“孰谓汝多知乎”的时候。但我们一定要善于发现问题,通过读,什么问题也没发现,那是白读;发现一个问题,那是小收获;发现十个问题,那是大收获;发现的问题越多,越说明你真正读进去了,读透了。

  二是批判性思考。所谓批判性思考,是指在读书过程中,不能为书中某些情境性的暗示所左右,不能人云亦云,盲从附和;不能人家说“燕山雪花大如席”,你就说“也曾见到过”;人家说,美国的月亮和中国的月亮不一样,你就跟着起哄“确实比中国的圆”。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凡事都应该问个为什么。都应该养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习惯,决不能“脑子里给作者跑马”,更不能迷信那些所谓的权威,正确的才接受,错误的要抛弃。这方面,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他少年时,之所以能从封建礼教的压抑中挣脱出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听到的.故事,读过的书籍,能够认真地进行思考,认真地进行分析。如他开始得到《二十四孝图》这本书时,非常高兴,便废寝忘食地读起来,但他读后稍加分析,就对其中的“孝子”产生了疑惑和反感,认为是骗人、害人的把戏。书中《郭巨埋儿》记的是孝子郭巨为了奉养自己的父亲,就决定埋掉自己才3岁的儿子,以减轻家庭负担的故事。对此,鲁迅说,不但自己不敢想做孝子,更怕父亲也做了孝子,因为倘若父亲学了郭巨,那埋掉的岂不是自己吗?

  三是迁移性思考。这里所说的迁移性思考,是指我们在读书时,应该使自己的思维灵活起来,应该“触类旁通”,会横向联系。比如说,我们读了一篇以写人为主的文章,那么,我们就不仅要熟知这篇文章的内容,写作技巧,更重要的是,要以这篇文章为例,归纳出与之同类文章的共性特征,这样,我们再读、再写这类文章时,便会有所借鉴,便能游刃有余,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是想象性思考。我们所阅读的散文也好,诗歌也好,无非是白纸黑字,表象是极抽象的一个个符号。但阅读之后,却往往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个生动的、具体的形象,什么原因呢?这就是在读的过程中,人们运用白纸黑字所描写的情形,通过“再造想象”在头脑中组合出来的。这样的读书,才是动脑筋了。单纯地、机械地“念书”,充其量只能是死读书,边读边想并能感悟出其中的神妙意境,才是真正把书读活了。

  五是评价性思考。我们在读书中总会有这样的感觉,某本书中某一部分写得好,或者写得不好。那么,你就应该深入探究一下,说它好,好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写?不这样写行不行?说它不好,不好在哪里?应该如何改正?然后,针对这些内容或者在书中进行圈点勾画,写出评注;或者写出你的读书心得。在这方面,还是鲁迅先生可以成为我们的楷模,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就是“自己思索,自己作主”,在他一生的读书求知中,始终都贯穿着“凡事总须研究,都会明白”的多多思考精神,于是,才使他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还是让我们记住古人的教诲吧:“思考才会使我们阅读的东西成为我们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