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作文1200字

时间:2021-08-31

冬至的作文1200字集合六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200字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1

  古代对冬至十分重视。有“冬至大似年”的说法,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从汉代以来都举行庆贺仪式,到了宋代,达到顶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节日三天,百官朝贺,君不听政,民间三日歇市。北方地区又称冬至为亚岁、小年,同春节差不多,只是没有拜年这一条。据说孟子死于冬至日,乡人非常悲痛。于是,废除庆贺冬至的仪式。

  至于冬至祭祖之俗,早在东汉崔寔《四民月令》中已有记载。说民间要向玄冥和祖祢供荐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记载,至宋代多起来。《东京梦华录》讲京师最重冬至节,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武林旧事》说以馄饨享先。

  明清时代冬至祭祖盛行。嘉靖《江阴县志》记载:“节朝悬祖考遗像于中堂,设拜奠,其仪并依元旦。”在宗族制度兴盛的南方地区,祭祖往往在祠堂进行,嘉靖江西《南康县志》:“冬至祀先于祠,醮墓如清明。”福建省流行冬至祭祀始祖的风俗,如万历《建阳县志》说:“是日大族行祭始祖之礼。”福建祀祖用专门制作的粉米圆子。清人冬至祀祖一般是祀于家,祭于墓,聚族而居的南方。往往像清明和中元一样,在家庙祭祀祖先。

  冬至作为节候甚或岁首,具有继往开来的意义,祭祖所表达的正在于此。

  在我们小时候,冬至是个和过年(除夕)、清明节、七月半一起并重的节日,并有谚语如下:“早清明,晚大冬,七月半的亡人等不到中。”就是说烧纸钱祭祖,清明节那天时辰要早点,冬至这天要时辰要晚点,而农历七月十五更是不能等到中午。每到这几个节日,家家户户都要烧四大碗祭祖,当中鱼和豆腐不可少,鱼即“余”,希望过上富足有余的日子,豆腐意即“都富”。祭祖的四大碗菜也有讲究,首先不能有荤气的东西,比如葱,蒜,韭菜。其次,鱼最好是鲫鱼,不能是鲢鱼,因为鲢鱼无籽(子)。四大碗一般至少有鱼,肉,豆腐,第四种有时是蛋皮,过年则是肉圆子。

  祭祖的场合在家里堂屋,要焚香祷告,氛围很是庄重,所以各种细节总是丝毫不敢马虎。祭祖的饭要倒扣,每碗插的筷子数量一至三双不等。小时候,我好奇地问家人为什么这样?家人只是说给死去的家族长辈吃的饭就该这样,至于每碗饭上的筷子数量不等,更是解释不清,是上代人传下来的规矩。祭完祖先的饭菜要在灶上回过热气后才能吃。

  祭祖的八仙桌的面板的纹路要东西走向(平常使用时候则是南北走向)。南面烧纸、拜祭。烧纸钱时,大人要求我们不能说话,不要乱跑,说这时亡人只在吃饭,不能打搅他们。还有一些小的细节,比如这一天不能打坏饭碗等。当然,更重要的一点,祭祖必须由男子进行(我想,这也许就是农村重男轻女的原因之一吧),所以没有男孩的家庭,必须得招赘女婿,行驶儿子祭祖的义务。

  我们家祭祖,父亲健在时,由父亲主办,父亲去世后就由哥哥们操办,上饭、插筷子、点蜡烛(小时候没有蜡烛,就点煤油罩子灯)、依次磕头、烧纸钱、回锅饭,一家人再吃饭。回来,我在城里安了家,清明节、过年前肯定要回家上坟、敬亡人,过大冬就没有回去过,生活在楼上也没有敬过亡人。这样一个场景:焚香烧纸的烟火缭绕中,一个孩童平神静气,满脸肃穆,对着桌子三叩其首,这对于孩子是有教育意义的,教育后人不能忘根。

  我们住进了城里,我及将来孩子可能会不知道房子哪里是正南正北,也不会有大大的八仙桌。即使一切从简,想办法焚香祭祖,我的祖先又怎会知道,在某个钢铁森林的小盒子里,有他们的子孙在此祭拜?因此,我就一直没有给他们遥寄过纸钱,只会在清明节、年前,带着妻女把纸钱送到坟堆上烧。对我的孩子来说,我更不知道他们以后连我们这些精简了的动作还做不做?也不知道是否能将这些祖祖辈辈都有的烙印继续在她身上刻就下去?如果是,这是否是种迷信,或者是种自私?如果不是,这又是否会让她从此失去了根?

冬至的作文1200字 篇2

  冷意袭来,严冬以至。是喜欢或者讨厌,没有任何选择。衣服加厚了,手脚冻疼了。运动是最好的方法。“斧头比皮大衣暖和”,是真理,随时检验,感受颇深。

  踏在嘎叽的跑道上,心里也随着打怵。这样的黎明,风似刀,路如冰,单薄的运动衣怎能御寒?想穿着棉衣,唯恐不能加速。不停的搓捻着双手,全身扭动,抬高脚步,增大量化。一圈,二圈,三圈,冷意还没有退去,口中已经喘着粗气。随行者逐渐增多。信心有了,耐力强了,甚至还有自我欣赏的感觉。你看,我超了一人;你瞧,我能跨步与他齐肩。不经意间,额上的汗珠冒出,没有脚的持续,手的执着能成吗?坚持,再坚持,气喘有些不适了,脚步缓缓放慢。全身暖意遍洒。“你穿这样单薄,不冷吗?”我昂首挺胸,双手甩动有力,“不冷,我在出汗呢!”每日清晨的运动,也驱除了心中的寒意。火热的情,智慧的语,实干的行,编织着赤贫的日子。明天冬至,准备好了吗?

  还需准备吗?我已经在行动,不过还得感谢你的提醒。深深一思。对了,冬至,意味着最冷的时刻来临。刚刚泼出的洗脸水,为一方土壤上了一层护肤霜;钟情的池塘,怜爱的凝结水滴为鱼儿挡住了刺骨的寒风;痴情的菜园,为点缀绿意愉快的翻松了肥沃的土壤;曾飘扬在校园上空的国旗,笔直的站立在旗杆一旁……特殊的礼物,不变的情调。经历风雨者,心智已经成熟,如何御寒,不乱方寸;不谙世事者,虎劲尤为强健,面对现实,血气方刚。必要的叮嘱,不是啰嗦,而是爱心。

  走进双休日,四周黑雾笼罩,只有远处窗前射出亮光。如此夜深,还在挑灯书海。该休息了吧,冬至已经来临。

  迈入校园,缺失阳光钟爱的少年,枯燥的课堂能有暖意?真的有些许担忧,能否换个方式,希望学校开辟多种课堂。至少运动能保健康;兴趣提升也能驱除寒意。

  喊住徘徊者,最难的试题你在解答,摸爬滚打需要胆识。面对寒冬,晨练运动不说最好,能立马见效。一往无前,定能走到春天。

  讨教过来人,你的过去真的一样?冬至到来,没被冰冻,霜打?“斧头比皮大衣暖和”,你确实赞许?

  叮嘱完毕,感谢没有弃我。我又该运动了。否则,寒意又袭。邀来挚友,一同步行。脚下的路越走越远,眼前的景越看越亮。

  河边的耕耘者,脱去了外衣,衣着单薄,正从河里担起污泥,堆成了小山;

  半空中的建设者,挥舞着家什,一上一下,高楼大厦被装饰得美妍亮丽;

  低飞的鸟儿,煽动着翅膀,寻寻觅觅,穿梭于寒风刺骨中,发现美味佳肴;

  迷人的菊花,嫣了身段,相互嗔怪,为何不生手脚,长出翅膀,否则怎会落下如此悲惨。

  面对同样的寒冬,出现不样的命运。寻找生命的亮点,需要志同道合者,更需要自我欣赏。已经大气喘喘,却能信心十足,耐力无限。人生的冬至该如何度过?真的好难解,众多例证也许能启发一二。

  曼德拉二十七年的狱灾,靠的是消除种族隔离的理想支撑,获得了“世界领袖”美誉;

  海伦·凯勒重见“光明”,是因为接受了莎莉文老师的爱心感化,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曹雪芹的后世英名,如果能地下显灵,一定欣喜若狂。后人追随,感谢他为世人奉献了一部不朽的着作。

  冬至,春天还远吗?无论是生前就已度过,还是死后才显光明,他们都能骄傲的说,寒冬摧垮不了意志。不求物质帮助,只要心中的意念拥有生命力,运动就会踏步向前。他们不是温室的鲜花,而是傲雪的腊梅。

  正如晨练能抵御寒冷,思想的运动能成就人生。冬至已经来临,也如酷暑一般,心里坦然,就能横跨迎春。请丢掉皮大衣,那是温室的诱惑。只有拿起斧头,一定能披荆斩棘。

  路随着脚步在不停的加增。和随行者一样,脱去了外衣一件件,哪里还感到有冬意,更无需说寒冷。冬至,来了又能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