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吕村集村时间词语的使用情况论文(3)

时间:2021-08-31

  三、语言态度

  语言态度是指人们对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价值和行为倾向。为进一步分析方言时间词语发生变化的原因,对调查者还进行了语言态度方面的调查,其调查结果如下:

  从表6可以看出:在情感评价的选择上,觉得方言“好听、亲切”的人数相对较多,当加上选择“都一样”的人数时,选择方言和普通话的结果基本持平,看来情感方面的因素对时间词语变化的影响没起多大作用。但我们从功能评价这一方面看,结果显示选择普通话的最多。在被问到“你在教孩子说话时,你会选择普通话、方言还是普通话和方言?”这个问题时,只有1个老年人选择的是“方言”,4个人选择的是“都会”,15个人选择的是“普通话”。语言使用与语言态度密切相关,语言态度影响着语言使用、制约着语言的演变。大多数人认为普通话用处多,这势必使他们在日常谈话中更倾向于使用普通话词汇,久而久之普通话的时间词语就会成为他们口中的常用词汇,自然会出现方言时间词语使用变化情况的出现。加上如果只教孩子普通话的情况发生并且持续下去的话,方言萎缩现象出现的概率就比较大。

  结语

  通过这次关于吕村集村方言时间词语的调查,发现这9个时间词语发生了普遍变化:有的词语知道率95%,但是已经发生了60%的变化率,像“走马得”。有的词语知道率90%、95%,但是在总样本中换用率为90%、85%,像“立地”“擦黑儿”。有的词语变化更大,50%的人已经不知道,只有年龄较大的人才知道,像“于今”,只有一个66岁以上的老年人会说,其他19个人完全不用。从这些统计数据中可以预测到:有些方言时间词语在方言中会逐渐消失。也许会觉得危言耸听,但在本次调查中对被调查者语言态度的调查结果可以佐证这一预测的可信性。语言的变化以及人们语言态度的形成到底是怎么产生的?每一个语言变化都有其相应的社会原因。最主要的外在原因是普通话的推广,人们觉得普通话用处多,能满足他们与外界沟通交流的要求。被调查者呈现的不同语言变异情况的内在原因是与他们的年龄、职业、语言能力及受教育程度的等因素有关的。本次调查显示:吕村集村时间词语变化的最主要的内在原因是被调查者的年龄因素、语言能力因素及受教育程度因素,其中,受教育程度相对于语言能力因素对时间词语变化的影响较小。

  ① 20位被调查者分别为:刘文田、张泰山、宋书芩、张士平(66岁-);张海民、刘玉荣、王青叶、宰漏只(51-65岁);张海平、张利霞、张海军、吴丽娜(36-50岁);程朋、程欣、张佳豪、张静云(21-35岁);张哲峰、郝志轩、宋志健、张衡(10-20岁)。

  ② 总数为每个年龄组总数4人。

  ③ 教师中包括一名退休教师。

  ④ 包括4名10-20岁的初中生。

  ⑤ 总数为每个学历的人数。

  ⑥ 为使表格具有整齐性,将教孩子说方言、普通话还是方言和普通话都会的“都会”归入“都一样”选项中。  参考文献:

  [1] 安民编著.老安阳话[M].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11.

  [2] 陈松岑.语言变异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 郭熙.中国社会语言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4] 戴庆厦.社会语言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5] 徐大明.语言变异与变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6] 游汝杰,邹嘉彦.社会语言学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7] 徐大明等.当代社会语言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1] 侯精一.晋语的分区[J].方言,1986(4).

  [2] 赵青.安阳市区中的方言入声舒化调查[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3] 苏欣.安阳方言语音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4.

  [4] 刘晨红.红寺堡回族中学生语言情况调查研究[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