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筑这条路的人一定有一颗高尚的心”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法指导】

  自读自悟,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在我的家乡,我看到人们为了烧火或拿到集市上去卖,就不顾有关规定盲目地上山砍树,我小时候看到的一片林子不见了,山上只留下光秃秃的裸露的泥土,我的心里很难过。有一位苏联的教育家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的故事……

  2、揭示课题:路旁的橡树。

  3、学生和教师一起初读课文,读准要求认识的生字。

  4、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二、探究课文,领悟道理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你能读懂哪一个自然段?先说说,然后把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3、有什么不懂吗?

  4、讨论:建筑计划可以修改吗?

  5、说说课文哪些地方最使你感动?

  6、你同意“筑路工人有一颗高深的心”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7、你认为还有哪些人有一颗高尚的心?

  8、学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9、 师:现在你们就是坐车路过这里的人,看到了路旁挺拔的橡树和这里的路,你有什么话要说?

  三、总结课堂,迁移升华

  1、你从筑路工人的做法中懂得了什么?

  2、如果你到了教师的家乡或者到了第十课中的那个小村庄,面对着不加节制的砍伐者,你怎么对他们说?

  3、你能给人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爷爷和小树》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它以孩子的口吻、孩子的视觉、孩子的语言,叙述了爷爷和小树之间的亲密和谐的关系。冬天,热心、慈爱的爷爷为小树御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树为爷爷遮阳。这是一幅多么美丽、动人,富有人情味的图画。人与树的关系是亲密的,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的;人与自然也应当是和睦相处的,而我们小朋友与小朋友之间更应当互帮互助。

二、设计意图

  1、小学1——2年级要认读生字1600——1800个。同时又要让学生在起始的阅读教学中,感受到阅读课文兴趣,因此,本课教学中,力求落实好10个生字以及5个偏旁的教学,同时,把认读生字放在课文中去理解体会;让学生在整体的朗读中,巩固生字的认读。力图很好地体现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充分发挥学生合作学习的优势来解读课文,认读生字,掌握偏旁。教学设计中,通过让学生“说、认、读、找、比”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质疑、讨论,来突破“暖和的衣裳”、“绿色的小伞”这两个阅读理解的难点。

  3、运用想象,延伸课外。小学生是最富想象力的。本课富有童趣,从而设计“假如你是小树,你会说些什么?”“爷爷和小树之间会说些什么?”来激活学生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给小树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课结束,以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作为课外的延伸,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树木,珍惜自然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不、开、四、五”四个字。认识1笔画“乚”和五个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情感目标:

  (1)培养合作互爱的情感,学会与人共处。

  (2)懂得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人人都要爱护花木。

四、教学流程

一、由图片引出课题

  1、贴“小树”请学生用“小树”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

  2、贴“爷爷”出示词语“爷爷”教学生字“爷”(1)比较爷——爸(2)教“父”字头

  3、在两幅图中贴上“和”,齐读课题。你们想编一个爷爷和小树之间的故事吗?

  4、出示图一、二,让学生说。(什么时候,谁在干什么?)

  (1)自由说(2)指名说

  看课文是怎么写的。

二、读通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同桌互读,检查。

  5、出示词语(请学生读准“和”两种读音,以及“不”的变调)爷爷和小树暖和不冷了不热了

  4、齐读课文。

三、学习生字

  1、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圈出来,读读字音,看看你能记住它吗?你是怎么记住的?

  2、四人一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读。

  (2)说说用什么办法记住生字

  3、教师把生字贴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说说你认识哪个字?是怎么记住的?领读(组词读)

  4、师随机出示新偏旁“刂、冫、人、灬”让学生认认、读读、记记

四、再读课文

  1、四人合作一起读2、比赛,指名小组读

五、游戏“当小小啄木鸟”

  1、师在黑板上帖一棵“流着泪”的小树,告诉学生,小树上有许多虫子,让学生当啄木鸟医生给小树捉虫。

  2、学生拿出信封里的画,树上的“小虫”上都有一个生字或偏旁,读给同桌听,读对了,就划去一条小虫,看谁捉的小虫多。

  3、最后老师在黑板上贴出“有笑脸”的小树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学习目标】

  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学习的重点与难点】

  1、 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

预习案

作者介绍

  李白 (701—762年),唐朝,汉族,身高六尺六,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四川江油,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想像、夸张、激情)。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与杜甫并称“大李杜”,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又称为“诗仙”。

知识链接

  背景材料: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将进酒》,乐府旧题,相当于“劝酒歌”。内容多写饮酒放歌时的情感。将:请之意。《诗经·卫风·氓》中有“将子无怒”句。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整体感知

  1、 朗读课文,正音辨形。

  将进酒( ) 莫使金樽空对月( )

  烹羊宰牛且为乐( ) 岑夫子( )

  钟鼓馔玉 ( ) 斗酒十千恣欢谑( )( )

  呼儿将出换美酒( )

探究案

合作探究

  1、 这首诗的基调是怎样的?诗人的感情发展又是如何变化的?

  明确:基调是愤激,诗人感情的发展变化极快。

  ①开头四句写悲。李白和朋友开怀畅饮的颍阳离黄河不远,因此作者以黄河起兴。黄河自西而来,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直奔东海。上句写大河之来,下句写大河之去,形成咏叹味。接着四句向人们喻示时光流逝迅疾,一去不返,人生由青春至衰老不过“朝”“暮”间事。两个长句,既用比喻——以河水一去不返喻人生易逝,又用反衬——以黄河的伟大永恒衬托生命的渺小脆弱,更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夸张。这个开端可谓悲感已极。

  用“君不见”的重复呼告,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好像读者在面对诗人,看他豪饮,听他放歌。

  ②“人生”以下六句写欢、狂放。“人生”两句由“悲”而翻作“欢”、“乐”。诗人渐趋狂放。朋友间的聚会是人生中快事,“金樽”、“对月”将饮酒诗化了,“莫使”“空”的双重否定句式代替直陈,语气更为强烈。“天生我材必有用”是令人击节赞叹的句子,相信自己一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对区区金钱也毫不在意。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是点题之笔,是主旨句。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何等自信,何等豪迈

  ③“钟鼓”以下六句写愤激之情。酒宴开始,诗人的感情由欢乐转为愤激,借以渲泄心中 的不平。“钟鼓馔玉”、“不足贵”是出于愤慨。“古来”两句亦属愤语。说到“唯有饮者留其名”,便举出“陈王”曹植作代表,因为曹植是他景仰的人。他为曹植的怀才不遇抱恨终生而叹惋,兼以自况。

  ④“主人”句至结尾写狂放之情。

  2、艺术体验。

  (1).这首诗具有震撼古今的气势和力量,是什么原因呢?

  明确:夸张手法的运用。

  (2).哪些地方用了这一手法?朗读时如何体现?

  明确:诗中有些夸张是凭数字表现的,例如用“一饮三百杯”表现豪饮,用“斗酒十千”表现酒价的昂贵,用“万古愁”表现愁的深广;有些则属于感觉的夸大,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极言黄河源头之高,“朝如青丝暮成雪”极言人生短促。

  这些夸张表现出诗人狂放不羁,用辞大胆,也表现了他豪放飘逸的诗风。在朗读时要读得抑扬顿挫,有气势。

  (3)、全诗以感情的变化为线索,诗情大起大落。诗中表达感情的词“悲”、“欢”、“乐”、“原”、“欢”、“愁”,一线贯穿。

练习案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解析:选D。请/拿。A.应当;B.再;C.介词,为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烹羊宰牛且为乐 且:暂且

  B.与君歌一曲歌 歌:唱歌

  C.径须沽取对君酌 取:拿取

  D.与尔同销万古愁 销:消除

  解析:选C。取,语气助词。

  3.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将进酒》是一首劝酒歌,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也表达了施展抱负的愿望。“钟鼓撰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两句,是诗的主旨,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B.全篇诗情忽张忽翕,大起大落,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奔放跌宕。

  C.诗中起兴夸张的手法运用颇具特色。如诗篇开头的两组夸张的长句,就有狂风暴雨而来之势,具有惊心动魄的艺术力量。诗中屡用巨额数字“十千”、“千金”、“万古”表现了豪迈诗情,略给人空浮之感。

  D.诗句以七言为主,间以三、五、十言“破”之,长短不一,参差错综,使节奏快慢多变,一泻千里。

  解析:选C。“略给以空浮之感”错。

  4、默写本课名句 :

  (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2) ,千金散尽还复来。

  (3) ,但愿长醉不复醒。

  (4)古来圣贤皆寂寞, 。陈王昔时宴平乐, 。

  (5)五花马, ,呼儿将出换美酒, 。

【【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相关文章:

1.【精品】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2.【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

3.【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4.【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5.【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8篇

6.【精品】教学设计方案集锦九篇

7.【精品】教学计划集锦八篇

8.【精品】教学计划集锦八篇

9.【必备】教学设计方案集锦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