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6)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8

  一、指导思想

  本课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学练结合,合理的搭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路,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练习中体验到成功,更使有技术特长的学生张扬其个性,满足其展示自我的愿望。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

  行进间运球上篮是篮球的基本技术之一,掌握了该技术可以丰富个人的得分手段;

  通过此练习,可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和协调素质;

  初二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自尊心强,好表现,但自制力较差;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模仿欲望和能力,信息加工能力好;学生喜欢篮球,但该教材对女生而言有一定难度。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明确动作要领,初步形成技术概念。

  2、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8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20%的学生脚步节奏明显,并基本做到上下肢协调配合,发展学生的速度、灵敏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素质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材重点与难点

  重点:脚部动作;难点:脚步节奏、上下肢协调配合

  行进间运球上篮的技术动作中,脚步动作的掌握对于初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第一次课我将以脚步动作作为本次课的重点;而要掌握好脚步动作,脚步节奏的控制对于初一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在学习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过程中手脚的动作是需要协调完成的,例如:第一步跨步的同时手要接球(请加上手与脚的示范,做第一步的示范动作)。所以,对于这个年级的学生来说,本次课我将脚步节奏和手脚的协调配合作为难点。

五、教学方法

  本课采用了:讲解法、动作示范法、游戏法、练习法以及预防纠错法

六、教学流程

  开始部分:2分钟课堂常规后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安排了一个小游戏”大西瓜和小西瓜。

  准备部分:为了活动学生的内脏器官,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我精心选择了一个游戏 叫作“地球与卫星“,时间为3分钟小强度;为了活动学生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我安排了5分钟的徒手操主要活动学生的肩、膝、踝等关节。

  基本部分,30分钟。

  第一部分是主教材,新授内容:行进间运球上篮,安排了18分钟、

  第一步我先进行完整示范,让学生对行进间运球上篮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接着,我边讲解边示范,读出口诀(一跨大步接球稳,二跨小步向上跳;低手托球将臂伸,指腕上挑球前旋。同时做出示范。)接下去我做第三次慢动作示范,并提醒学生重点看脚步动作,因为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脚步动作,并同时让学生记住口诀的第一二句。

  为了让学生尽快的掌握脚步动作,我选择了四个练习手段,第一个练习手段是上两步起跳,模拟上篮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行进间运球上篮的脚步动作;为了提高练习密度我采用了全班集体的形式进行。这个练习完成后,我让学生分四组一排一排进行第二个练习,行进间连续脚步动作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连续的行进中基本掌握徒手脚步动作。

  这两个练习的强度都是中等强度。

  因为篮球是手脚配合的练习,虽然本节课手部的动作不是重点,但是在掌握脚步动作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手脚协调配合,有利于下一课的学习,所以我采用了第三个练习,跨步拿球上篮练习,这个练习,主要是让学生体会,第一步跨出时的接球和第二步后向上跳的手臂伸展动作。

  在此基础上,过渡到第四个练习,慢跑中拿球上篮练习。

  这两个练习也是中等强度,为了与实战紧密结合这两个练习将学生分成了八组在两片篮球场的8个球架下练习,而且为了提高练习密度与强度第四个练习我设置了三组标志物让学生连续进行(边说边在黑板上画)。通过这四个手段的练习,期望使学生基本上掌握脚步动作,并体会手脚的配合,在练习中我将不断用语言提示学生练习的重点,并根据学生错误动作的出现,视情况采用集体或个别纠错,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动作。因为本节课的主教材主要是下肢练习,所以我选择了利用篮球进行的上肢和腰腹的“传球接龙”游戏,并通过此练习,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力量,同时通过集体的合作练习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这个游戏安排了12分钟,较大强度。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我采用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天气预报”游戏, “大雨”就拍打大腿;“小雨”就拍打小腿;“中雨”就拍打手臂;“暴雨”就全身抖动。

  此外,准备部分要说清楚

  1、热身采用了什么手段

  2、操,主要活动了那几个关节(涵盖了目的)

  基本部分主教材一定要说清楚为了解决什么问题,选择了多少练习手段与步骤,每一步骤的目的、组织形式 (可图示)及你的意图以及你是如何指导的,主要说指导中要强调的关键话语,点明你的亮点。要紧扣本课的目标与重难点

  辅助教材要讲明你选择的目的以及如何进行和组织形式(可在黑板上图示)

  结束部分的放松练习也要说明目的、组织形式。

七、场地器材与安全措施

  场地器材:本节课我准备用两片篮球场,40个篮球、36个标志物。

  安全措施:在课前我做好场地器材的布置与检查工作;在准备活动中,我提醒学生要充分活动身体的各个关节以免受伤;练习中我强调学生不要乱传接球,以免砸伤别人。

说课稿 篇9

  一、说教材

  《我多想去看看》是小学语文第一册第五单元的一首诗歌。诗歌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一个山村小孩子的口吻,通过"我"和妈妈的对话,讲自己非常想到遥远的北京城,去看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抒发了少年儿童向往北京的强烈思想感情。通过本课的教学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依据《新课程标椎》要求,结合新教材重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从直观入手,以活动教学为主,培养合作意识,注重调动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8个词语及1个偏旁"心",能端正地写"走".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和朗读练习。

  难点:读好诗中的长句子。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各种形式的朗读和活动体验法达到对课文的理解。首先通过学生喜欢的天安门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当他们知道了北京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和建筑,就产生了很想去看看的思想情感,有助于对课文中"我"的心情的理解。然后通过范读、自读、分角色读、展示读等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听国歌、看升旗仪式、读句子、唱歌曲等活动,逐层加深爱祖国的思想情感和体验。

  识字方面: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去识字,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逐步培养想去识字、主动识字的意识。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情感的正确指向,让学生感悟自己强烈而朴实的心愿和所有孩子对祖国纯真的爱。在教学中,要想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教师就必须创设情境,带学生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以体验作者在文中所寄寓的特定情感。因此,()在教学时,设计了这样的环节:首先出示北京天安门的图,教学"安、北京城".讲述北京是我们的首都,小朋友是不是很想去北京看看,引发出学生的情感,激起了他们的好奇情绪,学生自然地便被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

  (二)检查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先逐句分析读。接着随课文识字。

  1、检测词语:告诉、遥远、路、能、广场、壮观、升旗。(带拼音)请小老师领读,其他学生跟读,正音。

  2、再次出示词语,让学生认读,(去掉拼音)进行巩固复习。

  最后,读课文,做到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抓壮观,激发情感: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学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所指出的。教学时,教师和学生一起逐步深入地挖掘课文的情感,通过品味关键词句,表情朗读,表达抒情等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课文情感,用课文的情感培育学生的情感,以达到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一旦学生的情感与课文的情感发生共鸣,便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理解"壮观"一词时,我请学生一起观看天安门广场庄严的升旗仪式录像,对于大部分没有亲眼见过升旗场面的学生来说,这一刻,他们和山里孩子的情感是一致的。他们神情专注,已经把自己融入到课文中。升旗仪式如此壮观,难怪山里的孩子对妈妈说: "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

  (四)延伸拓展,升华情感

  根据一年级学生学习的目标、年龄和思维特点,教学中要以读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安排了一个环节:看谁能把山里孩子的心愿读出来。出示:万里长城、泰山、北京大学、鸟巢。一次又一次地激情诵读,在学生的情感和课文情感多次发生共鸣之后,学生已经完全置身于情感世界,充满了对北京的向往。

  (五)写字

  低段书写是重点,本课在原有识字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巩固生字,学生认认真真地在田字格中写"走".说课稿 篇10

  一、 说教材

  1、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四课。同学在学习衣服单词的基础上,对上一课出现的单,复数和whose句式进行进一步学习和操练,并结合衣服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使同学初步掌握this和these的用法。

  2、 教学目标

  1)、正确地听、说、读、写、用shoes, socks;说,写,口头应答单词:dress, shorts

  2) 、注意区别单词、句子中的单复数形式

  3、 教学重点(Main points):单词,shoes, socks, dress, shorts ;句子what’s this 和what are these?

  4、教学难点(Difficult points):本课的句子和单复数以和拓展运用。

  二、 说教法、学法

  (一) 创设情景,激发同学学习兴趣。

  小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大多取决于兴趣,他们充溢了好奇,对显而易见的实物和直观信息敏感性强、接收快,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思维和治理发展水平,有助于激发同学内在的自我表示欲望。具体实施手段:

  1、 实物情景

  在对新单词的教授中,设计这样的教学情景——电脑出示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衣着漂亮的衣服,同学可以通过这个情景既复习以前学过的衣服,又引出新单词dress,shorts,shoes,and socks,使朗读过程变得轻松有趣。

  2、 语言情景

  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营造英语的语言氛围。

  (二) 展开活动教学,增加同学语言实践机会,发挥“两主”作用。英语具有语言工具和交际手段的特点,在英语教学中展开活动教学,符合语言实践的要求,对培养同学兴趣、开发治理、形成和发展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1、 运用歌谣,复习巩固

  (让同学做“小老师”和运用歌谣进行复习,其目的在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人的意识,使新知识在旧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迁移,让同学很自然的进入一种自觉的语言学习状态)

  2、 展开竞赛,激发同学参与意识。竞赛自身有其独特的美丽,可以激发同学的好奇心

  3、 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创立一种开放的、和谐的、积极互动的语言活动氛围,努力发生沉溺式的效果,即让同学愉快地融合在英语的环境之中,自然地、不知不觉地吸取和操练,增强语感,不时提高英语听、说、读的基天性力。

  4、 实践应用,深化思维。

  通过实物引出句子what is this? What are these? 利用实物激发兴趣,这时同学的注意力又回到课堂,这时可以对前面的内容做一个简单的小结,然后让同学听录音看图逐个学习句子。

  5、完成任务、发散思维

  给同学出示不同的图片,展示和体的和不和体的服装,同学看图说句子,发散他们的思维。

【【推荐】说课稿锦集十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锦集十篇

2.【推荐】说课稿锦集9篇

3.【推荐】学生日记锦集十篇

4.【推荐】教师的年度总结锦集十篇

5.【推荐】立春的作文锦集十篇

6.【推荐】冬至作文锦集十篇

7.说课稿锦集7篇

8.说课稿锦集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