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总结:笔尖对应的动点M到直线两个端点的长度之和固定不变。

  3.说一说(总结定义)

  提出问题:根据刚才动手实践的过程,能否总结椭圆的定义?(同学自由发言,再由学生进一步补充完善)

  我们把平面内到两个定点 , 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 )的点的集合叫作椭圆。

  问题1:定义中的常数等于 ,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问题2:定义中的常数小于 ,则动点的轨迹是什么?

  4.椭圆相关概念:两个定点 , 叫作椭圆的焦点,两个焦点 , 间的距离叫作椭圆的焦距。

  1.给学生提供一个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

  2.学生可通过动手实践的过程去体会“满足什么样的条件下的点的集合为椭圆”,从而对椭圆定义中的条件有直观深刻的认识。

  3.通过三个问题的设置,为学生从画法中发现抛物线的几何特征奠定基础。

  4.通过三个典型的问题,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椭圆的定义

  5.使学生经历椭圆概念的生成和完善过程,提高其归纳概括能力,加深对椭圆本质的认识,并逐渐养成严谨的科学作风。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1.求一求(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问题3:回顾圆的轨迹方程是如何求的?

  ①建系: ②设点:

  ③列式: 得: ④化简:

  问题4:以怎样的建系方式,哪一种针对求椭圆的标准方程比较好?

  (补充说明:椭圆具有一定的对称美,故所求的式子最好简洁工整)

  动手演算:让学生动手,求推导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①建系:观察椭圆的几何特征,如何建系能使方程更简洁?(利用椭圆的对称性特征)

  以直线 为 轴,以线段 的垂直平分线为 轴,建

  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②设点:设焦距为 ,则 .设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点 与点 的距离之和为 .

  ③列式:动点 满足的几何约束条件:

  坐标化为:

  ④化简:化简椭圆方程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根号

  预案一:移项后两次平方法

  两边同时平方、整理得:

  将上式两边平方、整理得:

  分析 的几何含义,令

  得到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预案二:

  用等差数列法:

  设

  得4cx=4at,即t=

  将t= 代入 式得

  ③

  将③式两边平方得出结论。以下同预案一

  预案三:三角换元法:

  设

  得

  即 即

  代入 式得

  以下同预案一

  2.问一问

  问题5 :焦点在 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

  (由学生动手列式, ,引导学生观察焦点在 轴上与焦点在 轴上式子的差异,从而用类比的方法得到焦点在 轴上椭圆的标准方程)

  如果椭圆的焦点在 轴上,其焦点坐标为 ,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推出它的标准方程

  问题6:如何用几何图形解释 ? , , 在椭圆中分别表示哪些线段的长?

  1.让学生由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类比的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

  2.椭圆方程不止一种,建立的坐标系不同,椭圆方程的表达形式也不同,在高中阶段只掌握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椭圆的标准方程。

  3.进一步熟悉用坐标法求动点轨迹方程的方法,掌握化简含根号等式的方法,提高运算能力,养成不怕困难的钻研精神,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对称美

  4.数形结合的思想的灵活应用,进一步深化巩固数学思想方法

  做好准备,以备个别学生想到此种方法

  四、课堂探究

  探究一:判断分别满足下列条件的动点 的轨迹是否为椭圆

  (1)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为6的点的轨迹;(是)

  (2)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为4的点的轨迹; (不是)

  (3)到点 和点 的距离之和为3的点的轨迹; (不是)

  (4).已知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请填空:a=_____,b=_____,c=_____,焦点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焦距等于_________.

  探究二:判定下列椭圆的标准方程在哪个轴上,并写出焦点的坐标

  (1) ;(在 轴上,焦点为 , )

  (2) ;(在 轴上,焦点为 , )

  (3) 。(在 轴上,焦点为 , )

  1.巩固椭圆的定义

  2.通过本题的练习,使学生能加深椭圆的焦距与标准方程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会求标准方程的基本量,教学时应引导学生逐层深入,养成求椭圆标准方程先看焦点位置的良好习惯。

  五、课堂小结

  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请谈谈你的收获.

  1.知识内容收获:一个定义(椭圆的定义);两个方程(椭圆的两种标准方程);及椭圆中 之间的关系。

  2.学习过程收获:①巩固了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求法;②通过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过程,学会了两个根式相加的式子的化简方法,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运算能力。

  3.数学思想和方法:数形结合思想;转化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

  目的:培养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六、课后巩固练习

  1.课后思考:当把椭圆的两个焦点合二为一了后,得到的图形是什么?你能总结出什么样的规律?

  2.书面作业:

  课本 练习2: 1, 2, 3

  是对本节课新知内容及学习方法的巩固,同时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更有兴趣继续研究椭圆

  七、板书设计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一、画椭圆

  二、定义:

  注明:①若 ,则点的轨迹不存在;

  ②若 ,则轨迹为线段

  三、椭圆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 轴上时,

  焦点在 轴上时,

  八、设计感想

  上本节课前本人阅读了大量圆锥曲线的知识,对各种不同的椭圆定义引题进行了分析比较,通过各位同事耐心的指导和多次的讨论,最终采用了以现实生活中椭圆的应用引入,充分展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与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设计过程仍遇到很多我无法解决的问题,比如如何将圆锥曲线背景知识融入到课堂;如何用几何画板将纸张的翻折更形象的演示等等。如何加以改进,这是在后续教学中需要思考的问题。这也反映了我在新课程面前的不足,认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与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与紧迫感;认识到新课程下的教师不再是静态的蜡烛、明灯抑或是航标,而是一名充满激情的主持人,一名锐意进取的先行者这样一个角色的转换;认识到新课改的成功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高二《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第1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猫》第1课时的学案设计

2.《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说课稿

3.高二数学《椭圆的几何性质1》教学反思

4.高一化学必修1《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5.二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整理与复习》第1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6.一年级数学下册《找规律》教学设计第1课时

7.人教版化学必修1《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8.三角形、梯形的中位线第1课时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