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选自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感知了直线、线段和直角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几何形体知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也是较简单的几何图形;更是学习其它几何图形的基础。教材中首先将射线与直线、线段进行比较,明确它们的区别与联系,引出角的概念。

二、说学生:

  学生虽然在二年级初步感知过直线、线段和直角,但是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上,并没有理解和掌握。本课不仅要求学生认识直线、射线、线段和角,而且要理解三种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三、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阐明:“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以人为本的教育是指向真实生活的教育”。基于以上理念,我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出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注重课堂的生成性,通过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学具的恰当选择,活动和合作的有效组合,实践探索的多样性、层次性、开放性,使学生始终保持着盎然的情绪,在愉悦中,师生共同生成新知识,得到了新发展。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理解直线、线段、射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角的概念和角的符号,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直线、线段、射线和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对比、观察、验证、记忆能力,提高动手操作水平,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学会用科学的眼光观察事物、发现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勇于探索、敢于验证的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简析:

  (一)本节课的知识点分为两大块,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和角的进一步认识,其中射线和直线的认识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在知识教学的编排中,我按照以下步骤层层递进:

  1、数线段,进一步认识线段:

  学生在二上的时候对线段已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线段是可以量出长短的。在四年级的时候再一次出现,应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有所提升。看线段、认图形,意在使学生回忆起这个知识点;数线段、比长短,使学生首先通过观察长短不同的线段,发现它们的共性:都是直直的,都有两个端点,并真正理解线段可以度量的特征。

  2、联系生活学习射线:

  由生活现象引入:以手电筒射出的光线为原型,进行射线的教学。通过课件演示和想象,让学生感悟到无限延伸的状态,为认识射线能向一端无限延伸的特征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会真正理解射线的不可度量,射线的不可比性。

  3、自主学习认识直线:

  通过线段和射线的特征教学,学生能利用知识的迁移,自主探索探索发现直线的特征。有了对射线能想一端无限延伸的理解,学生也就较好的理解了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伸,降低了理解的难度。

  4、认识角及名称、表示方法。

  (二)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尊重学生,学生自己能发现的就让他们自己探究、发现、操作,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设计了层层递进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1、画射线和角时,问学生“你觉得应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在学生回答正确的基础上,师生互换角色,生指导师进行画,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减少学生作图的一些错误。

  2、练习的设计一步接一步,为知识的掌握起到了巩固作用,为新知的教学作好衔接。在学完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后,我安排了这样几个练习:

  (1)判断线段、直线和射线。

  (2)过一点画直线和射线。

  (2)过两点画直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知道了过一点能画无数条射线和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这些练习使学生感悟了线段、射线是直线的一部分,巩固了前半部分的知识,练习2又为角的学习提供了素材。

  后记:在教学过程中,我力求语言规范、准确,沿着设计的思路,观察操作相结合,动与静相结合,做学生探求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很多不足的地方,如把射线说成了线段,课后张老师提起了我还不知道;在学生动手操作时,因为考虑到时间关系,没有将学生的练习情况进投影反馈,只是用语言进行了简单的说明和评价,使部分学生不太明白。教学设计缺乏一定的新颖性等。

  《直线、射线和角》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直线、射线和角》这节课是新课标版六年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几何图形初步认识中的基本概念,也是几何图形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学生已经对线段、直角、锐角和钝角有了一个简单的认识,本节课就要深入系统的学习直线、射线、线段的特征,并进一步认识角,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做好铺垫。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直线,知道三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经历直线、射线、角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培养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射线,知道射线与直线、线段的区别和联系,理解角的概念。

  3、教学准备:课件、手电筒、直尺。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去探究发现、分析比较地构建和获取,与人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我主要从构建主义理论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出发,选择合适的教法来体现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了:

  1、自主探究法

  2、分析比较法

  3、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主动。

  在学法方面,我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倡导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学思考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在组内合作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实施过程。

  基于上述认识与理解,我对本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设计:

  激趣导入形成概念深入理解形成技能应用新知评价回顾六个环节。

  第一环节:激发兴趣。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已经认识了线段,我让学生回忆线段的特点。随后,设疑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自学探究。

  学生带着探究提纲,自读教材,并完成探究习题。探究提纲为学生自学指引了方向。自学后,小组内交流。互相可以得到启发,共同理清思路,运用这种方法,便于培养学生参与合作的精神。

  第三环节:班级交流。

  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直线和射线的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小组汇报。在小组汇报时,我进行重点讲解,并做好板书。同时启发学生思考相应的问题。如:过一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过两点可以画几条直线?这样的目的是把学生学到的新知,形成技能。

  第四环节: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也就是巩固新知,巩固新知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过程,这个阶段是学生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一个重要阶段。我所设计的四道练习由浅入深,有层次性,使每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第一板块【自信伴我行】有两个小题,第一题是我会填,都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第二道是我是小法官,几道典型判断题,这几题学生在认识中非常容易出错。第二板块【提升无止境】第三题是快乐。是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其本问题,需要略加思考。第三板块【快乐无极限】第四题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有几条线段?相对于前三道题,此题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

  第五环节:评价回顾

  数学课程的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要让小学生通过评价活动提高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我利用一点时间,师生共同交流评价这节课自己的表现及收获。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