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我的老师》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注意材料的详略及前后顺序安排,并能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在理解分析课文中达到小升初学生写作能力的衔接。

  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读文章布局谋篇和遣词造句两方面的内容,以阅读促进写作,仿写《我的老师》,实现小升初学生的写作能力自然顺利地过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习课文中叙事写人的方法:在叙事时,注意材料的详略及前后顺序安排,并能融进浓烈的感情,在叙事过程中,又画龙点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熔叙事、议论、抒情于一炉,多种方式并用的抒情是本文的一大写作特点。

  2、围绕中心选取典型材料,展现蔡芸芝老师美好的心灵。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依循“回忆—依恋—思念”的感情线索,体味师生之间的美好情谊并仿写文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巍巍,是著名作家,那我们今天就以他的《我的老师》为例,向他学习如何写作。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记叙的几件小事。

  二、向巍巍学习布局谋篇

  (一)概括一件事,使用完整的句子,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的形式”。

  学生说完,形成如下板书:

  1、老师假装发怒

  2、老师教我们跳舞

  3、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4、老师教我们读诗

  5、我们看老师写字

  6、老师为我排解小纠纷

  7、我梦里寻师

  (二)仔细斟酌一下这七件小事的排列,看看其中有什么内在的逻辑,事件与事件之间可不可以调换顺序。

  1至5件事情是略写,6、7件事情是详写,这里体现了详略得当的原则。

  1至5件事情体现了蔡老师爱我们,6、7件事情体现了我爱蔡老师。

  1到5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们大家的爱,而6、7件事情写的是蔡老师对我一个人的爱。

  这样的安排体现了这在语文里,用一个专业的词语来说,就叫点面结合!

  (三)感情线索

  作者感情由浅入深的变化,前面先写了我们爱戴蔡老师,接着写了我们依恋蔡老师,然后写我思念蔡老师。

  三、向巍巍学习遣词造句

  默读课文,选择课文中你认为最能表现老师和学生之间深情的句子或者词语,说说你的赏析或者感想。

  “狡猾”“落”“敲”“急于”“劝慰”和“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等词语和句子。

  四、向魏巍学习铭记师恩

  像魏巍一样写一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

  五、小结

  六、作业

  魏巍《我的老师》优秀教学设计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连翘、拐杖、女娲、沾起、胳膊、蜈蚣、淳朴。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文章内容的感悟分析中,了解刘老师的人物特点和内心世界,学会与文本对话。

  3.抓住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感受,了解作者心目中的刘老师,学会与作者对话。

  4.了解本文写作上的一些特点,掌握一些写作知识与方法。学习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5、结合文章内容与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和典型事例的感知,全面把握刘老师的性格特点。

  2、体会刘老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顽强执著的精神。

  难点:

  1、体会作者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来描写人物的方法。

  2、懂得写人时应选取多方面的事例,全面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教学准备

  教师:幻灯片(文字)。

  学生:了解作者苏叔阳,了解文章的背景。

教学过程

  一、说话练习,导入课文

  教师:今天三分钟说话的话题是“我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你心中最喜欢、印象最深的一位老师。

  教师:在作家苏叔阳的学生生涯中也有一位让他至今还喜欢着的老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我的老师》中去感受一下这位身有残疾,却给苏叔阳留下深刻印象的老师。(板书课题:我的老师)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快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

  2、同桌互查自学生字新词的情况。

  3、小组讨论解决不明白的生字新词。(回忆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典,平时自己积累)

  4、全班学生交流“作者回忆了刘老师哪几件事情”,教师相机评价。

  5、小结:课文选取了三个内容:刘老师的外貌、刘老师的教学、刘老师放风筝。这三个内容从外到内,逐步深入地展现了刘老师的特点。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章脉络,划分文章层次

  1.教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思考作者重点叙述了哪两个部分,哪一部分中的刘老师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学生交流,教师引导。

  3.小结:文章重点叙述了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记叙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留给“我”的印象,另一部分是记叙课外活动时刘老师放风筝的两个场景。我们可以通过关键句理清思路,体味作者的写作重点。

  四、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探讨。

  (一)刘老师的教学。

  1.再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你认为能表现出刘老师性格特点的句子,并多读几遍,边读边体会。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这些段落或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4.重点:逢到要写板书的时候,他用圆木拐杖撑地,右脚离地,身体急速地一转,便转向黑板,写完了粉笔字,又以拐杖为圆心,再转向讲台。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撑地”“离地”“一转”“再转”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上课板书的艰难,烘托出刘老师对工作是这样的尽心负责、倾情付出。)

  ②再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认真、负责)

  ③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

  5.再探讨“他每转一次,就引起学生们一次激动的心跳”,言之有理即可。

  (二)刘老师放风筝。

  1.重点: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去追赶线端,喊着:“你们不要管,我自己来!”

  ①出示句子,读一读,思考从“笑着”“叫着”“拄着”“蹦跳着”“喊着”这一系列表动作的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句话在表情达意上有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感受刘老师简直比一个正常人更有活力,还有浓郁的诗情,给文章染上了强烈的抒情色彩。这种浓郁的诗情,既体现在文章的人物塑造上,也体现在文章的遣词造句上。)

  ②再读,说说这句话表现了刘老师怎样的性格特点 (十分乐观。)

  ③理解后有感情地朗读。(可个别读、小组读。)

  2.小组交流:把你找到的描写刘老师放风筝的句子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

  3.组织交流: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五、走进课文,再识刘老师

  1.分析刘老师的形象:

  ①学生在文中画出描写或叙述刘老师外貌、语言的句子。

  ②讨论:这些内容表现了刘老师什么样的特点。(慈祥、忠厚和身有残疾。)

  ③学生发言,结合学生的回答随机指导理解并读好有关句子。

  2.师:“一股酸涩的情感”到底是怎样的感情,同学们心里为什么都飘起一股酸涩的情感。我们为什么更尊敬刘老师。

  3.思考:课文开头为什么要描写春天的景物,作者有何用意呢?为什么一看到这种情景,作者就会“不由自主”地想起刘老师和他的风筝(突出了生命的活力,作者睹物思人,引出自己所想。衬托刘老师乐观向上,充满朝气与爱心的精神境界。)

  六、总结教师:刘老师是一位身有残疾的老师,但他超越了残疾:课堂上机敏的自嘲,显示他并未被残疾带来的精神压力所控制;板书时的跳跃旋转,表明身体的缺陷并未影响他的工作;对祖国的深情、对学生的亲切,让人感受到他那博大的爱心;亲手把风筝送入蓝天,更袒露出他那颗赤子之心,表现出他生命的健康和强壮。

  1.拿出你们的笔,也来学着写写你熟悉的一位老师的外貌或生活中让你感动的一个情景。

  2.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