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即使高原严寒而漫长,即使那春天还很遥远,千百年来,黄土人背负着祖辈留下的使命,把佝偻的身影和苦难的汗水渗在黄土地上,即使平凡,一代又一代,永不停歇。在他们血液里涌动着的对土地的膜拜,是对命运的抗争,是对平凡的控诉。哪怕依旧贫穷,哪怕永远平凡,但接过的祖先的锄头,就应面朝黄土,背朝天,就应走出大山向另一种苦难抬起头颅。路遥深悟他的父老乡亲,创造了少安少平的十年苦难史、奋斗史。
为什么黄土坡上闪现挥动的锄头?为什么孙少平要走出大山?为什么延安东关的桥头人头攒集?为什么西安文联大院有一盏孤灯?为什么学子们在延川中学的山路上行走?为什么我如此幼稚且执着的追寻?他们要改变贫困、改变落后、改变平凡。一群平凡的人,却有着不平凡的理想。做不平凡的人,让他们的生命涌动着;做不平凡的人,他们将为此斗争一生。
路遥的笔下的“平凡”早已高出了“平凡”本身,甚至超越了“不平凡”的含义。与其说这是种无意识的宿命,还不如说这是生命的自觉,这不是一种奢侈的思想收藏,少安少平坚持了自己的自觉意识。我知道,在黄土坡上,自觉遍地开花,生的渴望处处涌动,这是何等的平凡,又是何等的不平凡。
(四)
《平凡的世界》就放在桌上,我需要多大的勇气去才能打开它,距离也会开玩笑,你在我身边,我却在天涯去找寻你。此时,有豁然后的愉悦,更多的是力量的冲击,崇高感油然而生,这又是怎样的极至享受。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
感谢路遥,感谢孙少安,感谢孙少平,感谢这片黄土地,人生如同土地,根在哪里,生命就在哪里。我不想把这种感觉的触角伸及到中华大地、整个民族,但《平凡的世界》有这样的精神力量。
我依就是一个普通的高中学生,我也将继续追寻生命的所在,因为我是陕北人,已经经历了十八载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遍了十八载的纷扬雪花,深知冬天已经过去,春天必将不远。
最后,我想说:感谢这片涌动着不凡的平凡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