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酒文化观》阅读题及答案(3)

时间:2021-08-31

  酩酊大醉固然失礼,而如若不饮酒示敬示亲,也是失礼的。在不醉的前提下,饮酒的多少也是宾主诚意的表示。《仪礼?燕礼》记述了君臣饮酒时关于饮酒的约定:“君曰, ‘无不醉!’宾及卿大夫皆兴,对曰,‘诺!敢不醉?’皆反(返)坐。”《仪礼?射礼》中诸侯与卿大夫射礼上的饮宴,亦以痛饮为约定。醉而无礼,固然可耻;醉而不失礼,亦属可嘉。《诗?湛露》:“厌厌夜饮,不醉无归。”毛传:“不醉而出,是不亲也。”

  那么在孔子看来,人们饮酒应当遵循一个怎样的“度”呢?孔子主张,人们饮酒应当达到“酡”的状态,即微醺。只有饮得微醺而不醉,才是最佳境界。饮酒多至乱了礼仪法度,则又失去了人的尊严,失去了应有的礼貌。惟有用酒而又不失礼仪,才是应该遵循的合理标准。

  1.下列关于孔子酒文化观的表述,不能体现传统礼制文化思想的一项是

  A. 故玄酒在室,醴酤(酢)在户,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陈其牺牲,备其鼎俎。

  B. 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

  C. 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D. 今祀宣父曰酒圣,夫无量不及乱,觞之祖也,是为饮宗。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礼记》中记载的玄酒、醴酤、鼎俎等酒类和酒器都是用于重大活动时敬奉神灵所用,目的是稳定伦理关系,祈福长治久安。

  B. 孔子的思想中,酒器的制作也应该符合周礼的礼制要求。他发出“觚不觚,觚哉!觚哉!”是概叹当今事物名不符实,社会文化符号体系混乱。

  C. 酒宴中,应该礼让长者,让长者先坐先饮,没有长辈之命,晚辈不得举杯敬酒,敬酒时要将自己的酒杯放低三分,酒宴结束时,应该让长者先走以示礼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