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江南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篇二:小学语文忆江南说课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大家辛苦了!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一、说教材(时间控制3分钟)

  《 古诗词三首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 四 )年级( 下)册第(一 )单元的第(1)篇课文中的第三首古诗,该单元以(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为主题展开。《忆江南》

  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忆江南”,词牌名。词的内容是回忆江南。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诗歌的大意是: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大地,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光水碧,绿波粼粼,由于红日映照,所以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江南的风景这样美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根据新课标的阶段目标要求(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

  教学目标为:

  1.会写“谙”这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

  3.学习通过看注解,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抓住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重点诗句,想像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本课的重点、难点为:

  重点(一句话):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难点(一句话):结合具体诗句想象诗人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教学时间:根据课文内容需要,将安排1个课时。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时间控制1分钟)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节课教学内容,结合(四)年级学生阅读实际情况,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

  那么在学法上,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于是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并要求学生在交流学习中背诵优美诗句,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

三、说教学过程(时间控制5分钟)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的情感极易受环境气氛和他人情感的感染而产生共鸣,基于这点,开课之初,我首先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将学生带入情境。随后揭开课题,顺势进入第二环节。

  第二环节:初读诗歌,整体感知。新课标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因此,在导入新课后首先我让学生大声自由朗读,把自己最喜爱的诗句多读几遍,教师适时对某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进行个别指导。诗歌语言精炼,学生可以通过朗读熟读诗歌,接着再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理解句意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我是这样

  做的:先放手让学生凭借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尝试学习,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这一环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小主人。在学生讲述的过程中我会作如下点拨:《忆江南》中的“旧曾谙”要交待诗人的生活背景(这首词是白居易离开杭州,回到洛阳以后怀念杭州时写了三首《忆江南》中的第一首。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所回忆的是诗人曾经观光游览当地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好:美好 旧曾:以前、过去 谙:熟悉 胜:胜过、强过 忆:想念、想起再引导学生查字词典帮助理解。让学生串连起来把诗歌的大意说说。理解诗歌的大意后为接下来的品读重点诗句做好铺垫

  第三环节:研读赏析,体验情感。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自能读书。鉴于此,在“研读赏析,体验情感”环节中,我首先抽选出几个朗读好的代表示范朗读诗歌,要求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诗歌画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朗读完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日出江花红胜地红,春来江水绿如蓝。” 想一想江边的花为什么会红胜火,江水为什么会绿如蓝呢?提示学生眼睛看着文字,嘴上说着语句,脑海想像画面(太阳很红,花儿在太阳的照射下,更红了,胜地过了火焰。美丽的江水绿得很纯净,如同蓝草一般)。力图使学生在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中对诗歌有所思有所悟。

  紧接着,我将根据学生讨论情况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借助多媒体展示课前准备好的图片,适时加以引导和阐述,想象诗句画面是这节课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个难点我让学生图文结合地品味和理解诗句。让学生由抽象的 转化到具体可感的画面上来。我借助多媒体展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画面。这一幅幅画面,不仅讲学生们带入诗歌情境之中,还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这些诗句,从而体味文章的意境美,领会作者表达的特点。

  最后,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再次展现一组配乐图画,引读课文,使

  学生与文本、作者再次产生共鸣,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感受,激起他们对祖国山水的无限热爱。

  总之,这一系列的“读、悟、议、赏、再读”,让学生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最终达到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的。

  第四环节:安排作业,复习强化。为了复习、强化学生所学知识,让学生再次体验课文优美的意境陪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我安排两道课后作业:作业1:请大家背诵默写这首诗; 2:摘抄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这是我教学过程的安排,下面说说本节课的板书设计。

四、说板书设计(时间控制1分钟)

  忆――江南好――景美

  最后,我谈一下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首先是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 要求:“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我始终把“朗读”和“背诵”这一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品析,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象,逐渐达到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目的。其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中,处处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讨论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积累语言,体验情感,真正把学生融入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的讲解,只是在适时处指导、引导,让学生充分调动各种感官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体现了知识是自己学会的这一理念。再次,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抓住古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悟、品、诵、拓展的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创新,真正受到美的熏陶。

  以上就是我今天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各位评委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