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端午的鸭蛋》的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端午的鸭蛋》出自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本单元以介绍民风民俗为主题,选编了5篇文章。几位作者都是现、当代成就较高的作家,所选文章均属文质兼美之作。学习本单元,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又可以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蕴含的无穷乐趣。可以说,这是初中教材中最富有日常生活气息的一个单元,也是最能体现语文生活化的一个单元。五篇文章都与民俗文化相关,体裁基本相近,但文章内容各不相同,学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云南的歌会》从艺术的角度表现民俗文化,写法上重点学习人物、环境描写,《吆喝》一文内容贴近生活,写法上重点关注结构的安排;《春酒》一文情感丰富,写法上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细节描写;《俗世奇人》情节简单,但叙述一波三折,重点引导学生体会情节安排的巧妙。《端午的鸭蛋》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文章语言尤其值得品味。文章所写内容虽然简单,但作者灌注深情于中,深切表达了对故乡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想。语言平实有味,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在小小咸鸭蛋里尝出生活的滋味,这是汪曾棋先生的魅力所在。文章读来从容闲淡,大有月下听长者谈古论今之感。文章于自然而然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生活的妙处,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不做刻意的雕凿加工,也不刻意追求结构的严谨,但在随意之中也体现了构思的严谨与和谐。

  一篇课文可讲的内容很多,但我们不可能也不能够面面俱到,贪多求全,所以我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然后学生能以文知人,了解汪曾祺老先生的行文风格,如果能让学生对汪老及其作品感兴趣,下来主动阅读汪老作品,那就算是最大的收获了。又因叶圣陶老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语文教学中一个长期的陋习就是读写分离,忽视了学以致用,使写作教学失范。因此还有一个目标就是以读促写,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和平常生活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