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设计意图:我园的教育是以艺术教育为龙头,以创新教育为突破口,以科研为先导;经过多年的实验与研究,我园确立了以创新教育为幼儿园园本课程的教育,并将创新教育渗透到幼儿园各科教学活动当中,切实有效地实现了《创新教育与幼儿园各科教学整合》的子课题研究。

本次活动的内容是:语言领域中的仿编儿歌:摇篮,在活动目标中我确立了让幼儿在仿编儿歌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实现这一目标中,我知道只有教师创新地教,幼儿才会创新地学,因此,我在教会幼儿一段小儿歌的基础上,让他们来仿编儿歌,在教学过程中我还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地把幼儿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引向新天地的"梯度"教学方法,首先,我请幼儿先观察画面,然后根据画面学习一段儿歌,再请幼儿根据画面仿编儿歌,最后,请幼儿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大胆地创编儿歌。

班级:中班

活动名称:语言--仿编儿歌:摇篮

活动目标:

  1、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掌握仿编儿歌的技能。

  2、通过仿编儿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在活动中萌发幼儿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摇篮;歌曲:摇篮曲。

活动过程:

  1、听摇篮曲,导入课题。

  2、教师请幼儿看课件:摇篮。

  (1)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上有谁?蓝天像星宝宝的什么?白云怎样飘动?(幼儿根据画面自由说。)

  (2)教师:现在,老师就教你们学习画面上的一首小儿歌:摇篮。

  请小朋友认真学、仔细听。(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风儿轻轻吹,星宝宝睡着了。)

  (3)教师教幼儿学习两遍,请幼儿再独立说两遍。

  (4)教师请幼儿根据第二幅、第三幅画面仿编儿歌。

  (5)教师:请小朋友看画面,我们一起把编好的儿歌说一遍。

  4、教师: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编出这样的儿歌吗?(幼儿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想象说)。

  5、教师小结:小朋友们可真棒,今天学会了仿编儿歌的本领,还知道了生活在摇篮里的宝宝都很幸福、快乐,请你们回去后继续来创编这样的儿歌,说给爸爸、妈妈听好吗?

说课稿 篇5

  《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这篇课文是通过讲述汤姆在爸爸的教育下,把钓到的大鲈鱼重新放回湖中的故事,教育学生时时处处都要严格自律,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规定。课文的标题特殊,是文中爸爸对汤姆说的一句话,以此为题,统领全篇。此外,课文层次分明,叙事清楚,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细腻传神。作者对汤姆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前后照应,成了推进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线索。作者将人人应该遵守社会公德这样一个主题寓于一个动人的故事之中,读起来感人至深,意味无穷。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品味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汤姆心情的变化,领悟爸爸的严格教育带给汤姆的终身影响,从而感受到课文主人公自觉遵守社会规定的高尚品格。这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针对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我进行了如下的设计:

  1、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出示课题之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明白课题是一个人说的话,并引导学生抓住“必须”和感叹号,练习读好这句话。让学生围绕课题提问,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结果如何?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初读全文,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之后,通过一道填空题,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爸爸在怎样的情况下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说了后,汤姆又是怎样做的?请你在“________,爸爸_____说:“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___________。”横线上各加一句话。这一教学环节避免了枯燥单一的问答式教学,降低了教学内容的难度,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求异、逆向思维,落实了新课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3、教给方法,品读感悟

  第五至第十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在这一部分中,两个人物是两条线,一条是爸爸,一条是汤姆。爸爸:让孩子放掉鱼,因为离允许钓鲈鱼的时间还差两个小时,即使没有人看见,也应该遵守规定。汤姆:开始不理解,希望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留下鲈鱼,最后还是不情愿地放掉了鲈鱼。这两条线交*并行,推动着事情的发展。这一部分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难就难在学生对“不管有没有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这句话的理解。在这里,我先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圈画重点词语,阅读品味,写下阅读感受,从而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感受人物的高尚品格,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基础上。在汇报自主阅读收获时,我紧紧抓住本课三处描写汤姆心情变化的句子和爸爸说的三句话,采取朗读感悟法,抓住“必须”、“斩钉截铁”、“很不情愿”、“慢吞吞”、“叹了口气”、“不管有没有人看见,都应该遵守规定”等重点词句进行朗读指导、赏析品读,让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自读体验和讨论评价相结合,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验参与课堂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紧接着教师与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汤姆和爸爸的对话,体会他们同一时间里完全不同的心情。让学生对文中的对话内容有整体感知,在又一次认真的体味中,再次感受主人公自觉遵守规定的高尚人格,并获得启迪。在这里创设父子对话的情景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到爸爸的立场上,学生在对课文内容有了一定理解之后更投入,更积极主动地寻找理由,努力说服汤姆把鲈鱼放掉。

说课稿 篇6

  一、教材分析

  1、这节课的地位与作用

  这节课在高中物理中的地位非常重要。这节课,在前两节探究和总结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展示了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2、学习这节课有以下几个作用:

  (1)知道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力学问题。

  (2)学会解决这两类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进一步加强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的能力

  (4)帮助学生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的能力,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的基本规律,已经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求解动力学问题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生活,对物理规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比较感兴趣。

三、三维目标

  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三维目标的要求,我制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的两类主要问题。

  2.掌握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3.会用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力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感受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表达、描述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实例总结归纳一般问题的解题规律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牛顿运动定律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实态度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难点:物体的受力分析及运动状态分析,解题方法的灵活选择和运用。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突破途径:通过“三案”导学、交流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突破。

五、教学方法

  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

  这节课我主要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设计,在整个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当今建构主义对于学习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并且认为知识具有情境性,知识是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而产生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教学过程的实施采用了“三案”导学法。即课前自主探究案、课堂互动导学案、课后应用提升案。

  下面谈一下“三案”的具体设计和要达到的预期目标。

  1.自主探究案。课前发给学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主要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有两大难点,一是受力分析,二是运动分析。由于学生对运动学公式和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已经学过去较长时间,难免有所遗忘。所以,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回顾已学知识是必须的。

  2.课堂互动案。本案是这节课的核心,是实现三维目标的载体。

  在本案中将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手段引领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感受用所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快乐,体会与同学互动学习、一起探究的成功喜悦。师生互动、自主探究是本案的主旋律。

  本案的核心内容是对两个例题的处理。

  授课过程中,我充分挖掘了例题的示范作用,对例题进行多方面的拓展,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自己去拓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

  比如对例题1,我进行了两个拓展,学生自主讨论解决问题后,我再引导学生自主创新,比如把“水平地面”改成“倾角是30°的斜面”,物块沿斜面可以上升,还可以下滑;可以用力拉着物体竖直上升,也可以竖直下降等等。这样一个例题就变成了多个题,实现了一题多变、以点带面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互动环节,时时不忘规范化解题的教学要求和思想渗透。

  具体措施:分成两个小组进行规范化解题的P大赛。A组推举一个代表,B组推举一个代表,到黑板上板书,其他同学在下面书写,然后由两组同学给对方点评,通过讨论、交流找到规范解答的标准。

  3.应用提升案。是对这节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落实,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在该案中我精心编拟了6道针对性练习题和一个开放性作业。练习题供学生课后巩固提高。开放性问题是要求学生自编两道应用牛顿定律求解的题目,并要求学生交换解答,出题的同学给做题的同学写出评语。最后由小组长选出物理情景创设丰富、构思巧妙的试题在后面的黑板报上发表,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教学程序设计(“一三五”模式)

  为了完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 (约10分钟)

  根据对自主探究案的批阅情况,解决学生的遗留问题

  具体实施:投影学生的自主探究案,让学生交流讨论,教师点评。

  第二环节: ( 约30分钟)

  新课学习:在“课堂互动案”的导学提纲引领下,完成这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

  具体实施:多媒体辅助教学、交流讨论。

  第三环节: (约5分钟)

  课堂小结和布置作业:

  为了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改变传统的教师总结为学生总结的模式,既强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

  作业分为两部分:

  (1)书面作业p85,1、2、3、4。

  (2)完成“应用提升案”。

七、板书设计

  由于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仅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完全取代黑板,因此一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必要参与还需要借助黑板来帮助。我在这节课的板书设计中突出了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4.6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八、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牢牢把握建构主义中的“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在具体实施中采用“三案”导学模式,使老师在整个课堂中仅仅处于一个学习环境创设者和学习组织者的地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学生在讨论、活动和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关系的转变,较好地把握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要求,体现了新课程所倡导的“积极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特征的学习理念。

【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相关文章:

1.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

2.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3.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8篇

4.【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5篇

5.【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6.【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4篇

7.【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6篇

8.【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7篇

9.精选说课稿模板汇编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