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2)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2

  一、 说教材:

  (一)内容简析:

  初中阶段是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启发、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身心变化的特点,学会调挖情绪,培养和保持乐观心态,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七年级教材依据课标中的“认识自我”部分专门设计了这一单元。而现状是初中生,特别是初一学生的情绪有冲动、不稳定、不成熟、自我控制力差的特点,所以,今天说课的这一框内容就是帮助学生认识情绪的多样化,引导中学生做情绪的主人,顺利度过这一“心理冲突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从而培养健全人格。这一框内容由两部分组成:第一目是“情绪万花筒”,主要讲了什么是情绪,情绪的四大基本类型;第二目是“情绪与生活”,主要讲了情绪的神奇作用。

  (二)教学目标:

  依据以上的分析和本框内容的作用,我设计了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知道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理解情绪对于个人行为和生活的影响和作用,包括情绪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

  [能力目标]:正确认识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把握自己情绪变化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状态。适当地表达个人的情绪,理解个人产生各种各样的情绪都是正常的现象。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认识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理解“喜、怒、哀、惧”是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2)理解情绪对人产生的不同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情绪的含义。因为虽然对不同的情绪,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和体验,但要解释什么是情绪却太抽象,所以需要教师的点拨和指导。

  二 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为了符合初一学生的特点,为了避免政治课容易犯的空洞说教的毛病,我选了这些方法:

  1、情境教学法。由于学生对“情绪”的概念难以理解,也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情绪体验,所以让学生表演情绪情境幽默剧,用多媒体展示人类的情绪表现。

  2、分组竞赛法。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情绪词语接龙竞赛,采用这个办法,容易调动初一学生的学习热情。

  3、讨论式教学法。对于情绪对人产生的作用这个问题,学生不容易概括、归纳,就采取讨论的办法,集众人智慧。

  三说学法:

  1、合作式学习法。对于不易概括的问题,小组合作,互相启发,解决问题。

  2、概念情境化、故事学生化。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俗易懂的故事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概念和问题。

  3、表演法。编演情绪剧,既激发兴趣,又培养表演能力。

  四、说教学程序:

  (一)表演情绪情境幽默剧,疑问导入。

  表演情境剧,大约5分钟。

  提问思考:情境剧中人物有哪几种情绪?概括作结后引入新课。(多媒体显示课题:丰富多样的情绪)

  (二)明确目标:用多媒体显示教学目标,放映时间2分钟左右,让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三)导学达标:这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大约需要32分钟左右。

  1、理解第一个问题:情绪的含义:

  多媒体展示人类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情绪表现,结合情境剧的表演,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理解了情绪是人的心理活动的重要表现,它产生于人的内心需要是否得到满足。

  2、理解第二个问题:情绪的基本类型

  通过以上分析,引入情绪的四种基本类型

  多媒体展示:喜(图) 怒(图) 哀(图) 惧(图)

  再将全班学生分成四组,各代表喜、怒、哀、惧四种情绪,进行情绪词语接龙竞赛。看哪些小组说出的这类情绪词语多。优胜组给予鼓励。

  3、理解第三个问题:情绪的丰富多样性。

  延伸提问:人类的情绪只有这四种类型吗?自然得到学生否定的回答,引入人类情绪的丰富多样性,这一内容通过填表、侧重补充完善表、师生互动来解决。(多媒体显示表格)补充内容,着重结合学生实际。学生完善表后,再发言、汇总,谈谈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情绪表现,并指导学生分析哪些情绪是积极、向上的,哪些情绪是消极,不良的。

  4、引入理解又一个新内容――情绪与生活,着重理解情绪对人产生的作用。

  (1)多媒体展示情绪产生作用的图片。

  (2)学生讲述一两个有关情绪对人产生作用的故事。

  (3)在此基础上,提问:情绪对人产生哪两种作用?

  (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人产生积极的作用,消极、不良情绪对人产生消极作用)

  (4)大讨论: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一大组讨论情绪的积极作用,一大组讨论情绪的消极作用(包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再将每大组分成若干小组,讨论归纳。

  (5)结合实际,学生剖析:过去有哪些消极情绪,有什么危害。积极情绪给你带来什么甜头,今后应该保持什么样的情绪。

  (四)本课小结,测评巩固:(时间5分钟左右)

  引导学生小结本课内容,再展示测评题,检验效果。

  五、教学反思:

  根据这课的安排,我估计学生对本课可能有较大的热情,对本课的知识能较好地掌握,但很不容易学以致用。在遇到具体问题时,情绪可能无法控制,这就需要指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所以,教育是长期的,而非一时一刻。

说课稿 篇3

  一、指导思想

  “健康第一”是小学体育课的出发点与归宿,所以小学体育教学不能过分强调技能教学,尤其是那些竞技性很强的项目的技能教学对于低段学生来说不太合适。但也不能放弃技能教学,只是技能教学在小学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学生中要放低或分解教学难度,技能教学要与学生的学习兴趣相结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并掌握相关的技能,这样的体育课才能追求“健康第一”教学原则,才能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师要摆脱课堂中完全主导的地位,要努力体现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二、教材分析

  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是继一年级学习投掷轻物之后的提高性学习内容,本阶段正式学习投掷的基本动作。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蹬地转体、肩上屈肘、背后过肩等动作、侧向投掷方法及用力顺序等,以此发展学生上下肢、肩带和腰腹等大肌肉群力量,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和动作的协调性。

三、学情分析

  二年级下册的学生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已经基本学习了原地正面投掷轻物的动作技术,对投掷有了一定的`动作表象。由于学生间存在差异性,为使在本课中能够让大多数学生掌握侧向投掷动作,将采用分解动作练习与完整动作学习相结合的办法进行。

四、教材内容

  本教材取自《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必学内容教师用书》二年级下册中的“原地侧向投掷轻物”教学内容。

  本课选择“原地侧向投掷木夹”为主要教学内容,游戏“闪电偷袭”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个跑的教学内容,把它作为辅教材。

五、教学目标

  1、理解侧向投掷动作是通过身体蹬、转、挥协调配合才能完成的。

  2、通过教学,使大部分学生掌握正确的侧向投掷技术,部分学生能协调连贯地完成侧向投掷动作,并通过游戏提高学生奔跑能力。

  3、体验体育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积极探究的学习习惯,能与同伴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肩上屈肘。

  难点:背后过肩,手脚协调,连贯而成。

七、教学思考

  整堂课采用一材多用的方法,用木夹子来代替沙包进行投掷练习,这对一二年级学生新授教学内容(投掷教材),是一种比较好的练习器材。开始游戏中出现的“尾巴”,后来缠在木夹子上,在投掷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多好地体会投掷过程的抛物线(画彩虹)。在侧向投掷教学中,将按照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再到徒手练习侧向蹬地转体动作的顺序进行。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教师会让学生手持木夹子做鞭打动作(让木夹子中的绸带发挥作用)。投掷完成后,“闪电偷袭”游戏是一个跑的练习,为了提高学生跑的兴趣,运用这一游戏进行跑的练习……

八、教学原则

  1、一材多用原则。采用木夹子和绸带,既用绸带做韵律操,又用绸带作投掷的彩带;既用木夹子作投掷物,又用木夹子作游戏道具,最后用绸带和木夹子作放松游戏。

  2、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投掷教学中采用先自抛自接——正面投掷——徒手或有器材作鞭打动作——侧面投掷,一环一环相扣,从易到难,目的都是为了学好“侧向投掷”。

  3、语言激励的原则。整堂课始终以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为主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