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1节的内容。本节的主要内容为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让学生通过对长度和时间这两个物理量的了解,了解国际单位制并学会基本的测量方法,第一次科学正确的对物体进行测量并且读数,而且在中考中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为后面运动的快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教材的特点
教材从测量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通过“测量活动”贯穿教学。“测量活动”的选择可以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参考。本节给出了一些具体的测量活动,如用刻度尺测量长度。鉴于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测量知识和技能,教材编写的思路是以“测量活动”为核心展开。使学生在测量的实践中,通过教师指导、阅读以及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等方式进行教学。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及单位换算;(2)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3)知道测量的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4)知道测量有误差。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明确测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通过实际测量,让学生体会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2)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
4.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和长度的测量;(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二.说教法和学法
突出物理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仔细观察,勤于思考,倡导学生的主动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脑、善于表达、体现教育的全面性、个性化。
教学重视三性:生活性、主体性、实践性。即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需要引出测量的实质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为材料探究长度测量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从生活到技术多角度、全方位认识长度的测量,在动手操作实践中发展学生探究、分析、归纳、迁移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问题导入法引入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进而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问题一: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的工具,教师总结
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如直尺、卷尺、三角尺
问题二:请学生回顾小学所学到的长度单位及其换算,教师补充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长度和时间的侧量
3.长度的单位
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问题三:请学生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宽,教师总结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认:认清刻度尺上标注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放:刻度尺要放正并使有刻度值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体。
看:视线应垂直于被测物体及刻度尺读:读出准确值,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的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
问题四:让学生回答裁判是怎么判断出长跑运动中的冠亚军的,教师总结
5.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问题五:让学生回答我们测量所得的值就一定和真实值完全一样吗?
教师总结并引入误差
6、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种差别就是误差。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例如多测量几次错误可以消除。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巩固练习
(五)学后反思
(六)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长度的测量
1测量工具直尺、卷尺、三角尺
2单位国际单位米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
二时间的测量
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测量的仪器:秒表、电子表、钟
三误差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错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等原因造成的。
两者区别:误差不能消除,但可以减小,错误可以消除。
【实用的物理说课稿模板合集6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