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华】说课稿集锦5篇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本课选自河北少儿版《生物学》是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章第节的内容。本节课接着“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继续阐述根的吸收作用。“根的生长”一节包括根各部分的结构、作用及根主要生长的部位、根生长的向性,是学习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等知识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分裂和分生组织的特点,种子的结构和萌发过程等。植株的生长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同时在生活中学生通过种花种草等实践活动,对于植株的生长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前知识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思考并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

  1.识别植物根尖的基本结构,说出各部分的主要功能,描述植物根的生长与根尖的关系。

  2.通过对植物根尖的观察及根尖生长的探究,提升观察、总结归纳的能力。

  3.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渗透事物是发展变化的过程。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根据课程标准对知识目标的要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植物根尖的结构及主要功能,根尖的生长与根尖的关系。教学难点为根尖的各部分结构的特点;根尖生长的结构。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能够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从讲授、直观教学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而在学法上,我将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复习导入:

  利用前面做过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实验中所用的材料拿到本节课上来,萌发的种子经过几天之后就长成了幼苗,一边让学生观察一边提出问题:种子在萌发的过程中哪部分先突破种皮?学生根据之前的学习自然知道胚根先突破种皮形成幼根,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根上,随后再次提问:它们又是怎样长大的?这与根的哪些结构有关呢?结合设问启发的形式将学生带入本节内容的学习中来。

  在导入环节中,利用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2.新课展开

  本节课主要有两部分内容:根尖的结构和根的生长。

  (1)根尖的结构

  首先我先出示小麦的萌发种子,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教材理解根尖的概念,随后我通过讲解来明确为什么要重点讲根尖的概念和观察幼根?因为种子萌发时由胚根长出的根是第一个幼根,我们追踪幼根的生长是最直接的观察,根尖是生长最快的部位同时也明确学生观察的范围,降低观察难度。

  根尖具有怎样的结构,使得它是生长最快的部位呢?由此,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根尖的结构”来学习。在做实验“观察根尖的结构”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知道根尖的大致结构,然后再看实物。我会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用放大镜观察,认识根尖和它上面的根毛。然后再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可以将根尖分成几部分呢,你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通过观察能够根据细胞的特点来进行分类,随后我会出示根尖的结构挂图,让学生根据挂图再次观察根尖的显微结构,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根尖的四部分区域,以及各个区域细胞的结构特点。最后,我会引导学生用图表的形式,总结根尖的结构特点分别为根冠细胞较大,形状不规则,排列不整齐;分生区细胞较小,近似正方形,排列紧密;伸长区细胞较大,呈长方形;成熟区细胞较大,表面突起形成根毛,增大了表面积。

  设计观察活动并与挂图对比,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直观的观察到根尖的结构,通过亲自观察、亲手操作,这样更容易理解和记忆知识。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填表格的形式可以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总结对比,梳理知识点。

  (2)根的生长

  紧接着我会提出问题: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根的生长和根尖的哪部分结构有关?启发学生思考,此时学生并不能解决此问题,这时我会让学生设计活动来研究哪部分结构与生长有关,这时我会适当提示学生给根尖的四部分做标记,来观察标记的变化来进行证明,学生可能想到用划线的方式进行。我会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最后通过每一段细线间的距离变化的宏观的现象总结微观的变化,由于实验跨度较长,所以在学生给出方案后我将直接展示结果,观察伸长的部位,随后引导学生根据之前的分裂和分化去理解分生区的功能。对于其他部分的功能我将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总结:根在生长过程中要在土中伸长会损伤根尖,如何避免呢?成熟区会有大量的根毛,它又有怎样的作用呢?通过探究及问题的引导最后总结得到:根的生长主要是分生区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结果。根冠具有保护作用。成熟区分布着大量的根毛,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探究活动以及问题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参与度,同时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所学内容,知识点记忆地更加牢固。

  3.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我将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重点,不足之处我将予以补充。

  课后我会安排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探究根的向性生长,丰富知识。同时查阅资料了解植物的根在生活中的价值。

七、说板书设计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采用校本教材,《黑白装饰画》湖北美术出版社,于萍主编,20xx年11月出版。本教材是在欣赏、创作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审美感受,激发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表现自然的美好情感。本课是在体验生活的基础上,以自然风景进行想象创作,完成一幅夸张的、带有个人情感的黑白风景装饰画。

学情分析:

  装饰画的内容和体裁形式多样,有花卉、人物、风景、植物、动物等等,在课上不可能面面俱到,考虑到高二年级的学生造型能力以及和美术高考的内容衔接,所以我选择了难易适中的装饰风景画为绘画内容进行创作。这次课需要2课时。他们已经有一定黑白表现技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让他们创作风景装饰画,也能达到较好的画面效果。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的基本装饰审美意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变形、夸张” 学习运用变形和夸张的方法。

  2、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设计中构图、造型的设计规律以及各种变化技法。会对自然画面进行取舍,会运用归纳、概括和变形的方法绘画风景装饰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装饰造型、纹样组织、构图的运用能力以及优秀的审美观,对美的洞察力以及一种超越常人、与众不同的装饰美感。从而培养对于视觉艺术设计形式的创造性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

  对自然物象的归纳,概括。学习运用变形和夸张等装饰方法绘画风景装饰画。

教学难点:

  利用点、线、面元素,黑、白、灰层次和夸张变形的方法创造出生动和谐的黑白装饰风景画。

教学方法设计:

  讲授、练习、辅导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黑水笔、勾线笔、风景图片、素描纸。

  教具准备:制作课件PP、范画。

教学内容和过程: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之前我们学习了黑白装饰画最基础的点、线、面技法表现,今天的课题是《风景装饰画》。播放课件,明确装饰画的概念后,展示装饰画图片(毕加索、米罗、夏加尔的绘画作品)。让学生分析讨论装饰画和其他绘画种类的不同,这个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自己在讨论和思索中体会装饰画的特点,而不是老师传授装饰画的特点,特别是装饰画和其他绘画种类的不同。这样让学生自己思索中得出结论,能更加记忆忧新,从而引出装饰画的特点。

  装饰画的创作源于生活,“道法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植物、动物、人物、风景以及所有自然中的形象为我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接着介绍装饰画的分类,因此,善于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感悟生活、是创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创作装饰画分两个大的步骤,第一是写生,第二是变化。写生是观察并获取素材的第一手段,它是图案变化的依据,是变形的前奏和变形必不可少的环节。变化是在道法自然、掌握素材的基础上,对手中的写生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使之成为装饰纹样。变化也是一种创造,使对象脱离自然形态,成为更加完美的艺术形象,使画面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学习风景装饰画的变化方法之前我想问一下同学们,你们知不知道有哪些变化方法?你们认为应该如何对一张单纯写生的风景画或风景图片来进行变化,使它成为一张装饰画?引出风景装饰画的常用变化方法有五种:(1)省略法;(2)添加法;(3)变形法;(4)求全法;(5)解构法,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学习这几种方法。

  (1)省略法:省略法就是将自然形态的素材变为装饰造型的基本前提,当我们面对纷繁复杂的自然物象,首先应做的就是对这些素材删繁就剪、提炼慨括,在简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刻画处理。 将复杂的形象简化到最低限度,绝不是简单的形式追求,而是装饰的需要。简化后的形象要达到单纯而不单调,有时还需要同时使用多种其他的装饰手法,如变形法等。

  (2)添加法:添加法需要在省略简化的基础上进行,是在画面形象经过简化的外轮廓中添加纹饰,目的是加强和突出主题和寓意,使画面更加丰满、装饰性更强、意义更深刻。可以添加与形象相关的肌理,使形象更美。也可以在主体形象后面添加抽象的点、线、面或其他图形,使图案具有层次感。

  (3)变形法:变形法是装饰造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表现手段,变形指改变对象的视觉形态。有意识地通过夸大、缩小、弯曲、伸长等表现手法,去改变对象的正常形状及比例。通过变形表现出来的形象,会在结构、形体、比例、肌理等方面突显新颖、奇特,将美好事物的细节、特点夸大并表现得淋漓尽致。夸张是一种整体感受,把物体最具特征之处提炼并演绎,使长的更长,弯的更弯,虚处更虚,实处更实,有疏有密的地方节奏更加紧密,以此摆脱自然状态中的松散无序。

  几何化法是一种抽象夸张的方法,就是以几何形慨括自然形象,使其规则化、几何化、装饰化。这是最易于掌握的变形方法。几何形归纳的变化方法可以帮助画面形成秩序感,同时几何化的元素具有较强的装饰性。点、线、面几何化图案的组合是画面最大的特征,几何化使画面具有抽象性和想象力。

  (4)求全法:装饰图案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不受时空位置的约束,可以自由的表达创作者的主观愿望,在图案表现中求全求美,是为求全法。求全法常常把违反常规的事物组合在一起,使其具有美好寓意。如将春夏秋冬四时之花同时开放在一个花枝上,寓意四季完美;把各类花卉最美的特点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世间没有的花来,表达人们向往美好未来的'愿望。

  (5)解构法:解构法类似于构成中的打散重构,也可以把它叫做剪拼重组。自然界中的物体经过归纳、提炼、慨括处理之后,根据主观意图,可以将它分割移位,然后再根据一定规律重新组合,称之为解构法。使用这种方法创造的艺术形象往往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想象,源于自然又超越于自然。

  在这个环节中展示周庄的风景摄影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江南水乡的秀美景色更好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出风景装饰画的构图特点。

  (一)多视点景物组合构图;

  (二)平视体构图;

  1、平行构成:构成画面的结构线均是横平、竖直的平行线,景物排列整齐、端正,具有平静、安宁的艺术效果。

  2、弧线形构成:将平视效果的景物以s线、弧线或波浪线等曲线穿插分割,构成画面的迂回曲折和纵深感,自然、活泼富于变化。

  (三)立视体构图。让学生一目了然的得到信息,并能自己体会出装饰画和风景照片的构图不同,在老师的提示中得出结论。明确装饰画的构图方法及特点。

作业内容

  以风景为主用简化法、添加法和夸张法综合进行变化,构成一幅美丽的装饰画。

教学反思:

  装饰画的绘画题材和手法有很多,在一节课的时间里老师不可能将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通过这堂课能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景致,在创作过程中善于抓住风景的主要特征,删繁求简,掌握风景装饰画构图、造型的设计规律以及各种变化技法,并能将其绘画成自己理想的画面,由此而热爱绘画,为将来的高考打下基础,就达到了本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