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必备】说课稿模板锦集9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说课稿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辽海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三个主课题《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的第一课时。本课从电视与人们之间的关系这个角度,让学生体会看电视的利与弊,从而学会科学、合理的看电视。基于课程目标与四下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是这样设计和实施我的教学的。

  (一)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这一课集生活性、综合性、情感性为一体。教材以学生最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为切入点,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这节课,我打破单一、呆板、严肃的课堂模式,努力创造开放、互动、活泼的教学情景,营造民主、愉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自然,学得快乐,真正成为认识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出发,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四个:

  1、体会电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了解电视传媒的特点。

  2、能正确对待看电视的利弊,面对因电视引起的家庭矛盾时,应当如何正确解决。

  3、通过学习是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节目。

  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针对学生在家里因为看电视和父母产生矛盾这一社会现状,我把此节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体会电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对待电视带来的家庭矛盾。为了能使学生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节目,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学生正确对待看电视的利与弊。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解决如何正确对待电视带来的家庭矛盾这个教学重点时,我采用讨论交流的方式来解决,一个同学提出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矛盾以后,大家各抒已见,共同帮助解决。在让学生正确认识看电视的利与弊时,我则用召开辩论会的方式,双方唇枪舌战,据理力争,由此突破难点。为了使学生学会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节目,我引导大家集思广益,提出“金点子”,“点子”一经采用,便发、给一个智慧星以示鼓励。这样很好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师生共同攻破电视带给我们的弊端。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以学生的家庭生活为依托,在课前不需要准备太多的东西。为了让学生深刻的了解电视带给我们的利与弊,也为了使辩论时气氛激烈些,我布置了学生收集关于看电视的好与坏的资料,现在看来,学生完成的很好,资料充分,为完成学习任务打下基础。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共设计了“激情导入,引出新课” “电视风波,明确问题”“结合实际、解决问题”“开展辩论,认清利弊”“征集合理看电视的“金点子”“派送礼物,明确真理”这样六个教学环节。

  1、激情导入,引入新课

  教学伊始,我利用课件出示几个主持人的照片,这些都是学生张口既来的人物,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由此提出问题“你平时最喜欢什么电视节目,为什么?”学生容易回答,就此引入课题。

  2、电视风波,明确问题

  此环节我创设了一定的情境,以主人公“小明“家里的实际情况为主线,适时提问“你能给小明出个主意吗”“你想对小明说些什么”让学生融入情境,参与情境,解决情境,由此明白当与家人因为看电视产生矛盾时要学会和家人商量、协调。

  3、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回到同学自己的身上,“你的家里有没有因为看电视产生矛盾的情况,你是怎么处理的?”学生讲起自己的故事更是头头是道,给学生表达的空间。接着提问“你的家人支持你看电视吗?他们是怎么说的?”由此导入看电视的利与弊。

  4、开展辩论,认清利弊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辩论会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明辨是非。首先学生自成两派,结合课前准备的资料和切身感受在一起讨论交流,双方选出小辩手进行辩论,最后老师宣布比赛结果,并强调“任何事物都有的它的利弊面,看电视有利有弊,关键在于怎样让利大于弊”。

  5、“征集合理看电视的“金点子”

  基于老师关于辩论的小结,调动大家出主意,想办法,提合理化建议,共同攻破电视带给我们的弊端,学会科学合理的收看电视节目。最后以专家的建议做小结,具有权威性,令人信服。

  6、“派送礼物,明确真理”

  最后老师出示送给大家的“三字经”,再一次明确道理,升华主题,结束教学。

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四年级上册第18—19页)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角的度量》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第七册第二单元的第二课时,教材的主要内容是怎样学好角的度量,从学生在认识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想好的这部分知识,让学生从各种学习方向进行,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帮助他们学习空间的观念。这样可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对周围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对角的度量打好基础。

  (三)教学目标定以下三点: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学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元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元,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能联系操作结果,发现三角尺的三个内容角和特点,感受角的大小与所画边的长短关系。

  3、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规律的兴趣。

  (四)教材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精彩的内容编排和本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制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功能,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运用量角器量角。教学难点是:在应用量角器进行度量角的大小情况下,怎样确定量角器对准角的顶点,边上是怎样放置的。

二、说学情:

  根据学生已经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探究过角的认识,通过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创新能力。

三、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本课时的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例如:我教学角的度量这课内容是: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二是突出重点,三是突破难点,我放手让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进一步分析,比一比,量一量,所以,学生在学习角的度量的同时完成。

四、说教学程序: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节课四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清净,导入新课。

  让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向大家说说?这样可以让同学对生活周围的数学距离,学生为了弄清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哪些角的大小关系,有什么不同,引出深思,激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动机,再结合课文的主题图,形象直观的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有了学习的兴趣活动,学生就能很快的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为学习新课的内容作好铺垫,很自然地使学生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师生共同合作,探究新知。

  首先出示活动角,感受角形状,我让学生认真观察,通过观察这个活动角,动手把这个角度大一些,也可以怎样做?变小呢?这样学生就能认识到角是有大有小的,把角的两条边又开一些,把两条边收拢一些,角就小一些。这样把学习的动权让给了学生使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等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

  其次,出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元是什么?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接着让学生动手把量角器量一量各个角的度数,在量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到量角时要分几步进行,并说出量出各个角的度数,以小组里交流所量的结果,从而让学生认识到量角的过程。

  (三)实际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必要手段,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结构。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题,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下面各个角的度数,通过这两道题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2、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从图上看估计这三个角的度书,然后用量角器量一量后,提问你们还发现了什么?

  3、小组活动,动手,动脑,制作各种各样的角来进行巩固好本节课的内容,还可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首先让学生自己说说,通过今天学习,你们学会了什么?学生自己的小结后,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整理,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既能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