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关于说课稿模板锦集九篇

  作为一名老师,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说课稿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课稿 篇1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内容

  课文选取了一 个温馨感人的爱的故事,语言朴实、简洁。

  (二)说教材的地位

  本文位于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19课。

  一、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情况和四年级学生认知的特点,确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读写本课生字,理解文中“惊讶”、“震撼”、“炫耀”、“若有所思”等词语的意思。

  2、借助旁批,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复述课文。

  3、学会读书留下痕迹,养成边读边批的良好习惯。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的引导下,培养“自主、合作、探索、体会”的学习方式。体现了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学会关爱他人并享受给予的快乐。感受人间的亲情、真情的美好。

  三、说重难点

  我根据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的要求和四年级学生情感认知的特点确定了以下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深刻理解保罗对男孩的一次次误解以及男孩的美好心灵。

  2、唤起学生内心丰富而纯真的感情。

  3、学会读书留下痕迹,养成边读边批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难点

  1、 体会男孩对弟弟深深的爱,感受人间的兄弟情谊。

  2、明白“给予是快乐的” 的道理。

  四、说教法

  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读书指导法、实践法、演示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开放性。

  五、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我会让学生使用勾画圈点法、动手求知法、质疑法、诵读法、总结提高法来学习本课。

  六、说教学流程

  我将从导入新课、初步了解、感悟理解、深华主题来说一说。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5分)

  从圣诞节入手,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圣诞老人的传

  说,欣赏圣诞老人、圣诞树、圣诞礼物、圣诞PARTY的图片,因为直观的图片能加深学生对本科的理解,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调节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0分)

  1、学生默读课文,标出课文的段,把自学的收获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汇报。

  2、分段检测学生的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指导学生正音。

  3、学生自由小声地再读全文,说说全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20分)

  1、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试着边读课文边提出一些问题。

  2、 小组交流,谈谈自己读后有哪些收获。

  3、 全班交流,共同梳理问题。

  4、表演

  (1)同桌练习分角色表演。

  (2)指名学生上台表演(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5分)

  1、把生活中关心、帮助别人而让自己感到高兴、快乐的真实事情说给

  大家听。

  2、在音乐中结束课文。

  七、说教学手段

  多媒体: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还可以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更重要的是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幻灯片:用幻灯片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节约时间,还能把抽象的事物 一目了然的展现出来,让学生看的形象直观还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人文精神。

  八、说板书

  板书不仅是一学问,还是一门直观表达的艺术,板书还有利于学

  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保罗、男孩、跛脚的弟弟三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圣诞节,在圣诞节里保罗因为帮助了兄弟两而感到快乐;男孩因为给予了弟弟的关爱而感到快乐;弟弟因为得到了保罗的帮助和哥哥的关爱而感到快乐。在这个圣诞节里,他们三个都明白了“给予是快乐的”道理。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一日

说课稿 篇2

  一、说对教材的理解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教学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单元的核心概念是物质的变化。物质变化主要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而这个单元着重探究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这篇课文是学生学习了化学变化这一科学概念后,开始系统学习物质的化学变化的第一课。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重点,在整个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铁生锈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等打下基础。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米饭在口腔里与唾液作用会发生化学变化。淀粉与碘酒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是蓝色的,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过程和方法目标:用细心体会,分析推理,实验验证的方法获得结论。通过实验验证一些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探索新事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米饭、淀粉与碘酒的化学变化实验。

  教学难点:米饭产生甜味的原因以及根据颜色的变化来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法有:

  1.假设——检验

  这种方法我主要运用在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这两个实验中。

  2.对比法

  品尝米饭时,让学生比较刚开始尝和咀嚼1-2分钟后味道有什么变化。

  3.讲解、归纳

  每部分内容结束时,我都进行适当的归纳、小结。

  4.演示实验

  我这里的演示实验就是在课堂上做神秘信件的魔术实验。

  本堂课我准备采用的学法有:

  1.亲手准备

  让学生自己去准备实验所需要的食物,准备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2.亲身体验

  让学生尝一尝米饭,摸一摸淀粉,滴一滴碘酒,目的是让学生有一个亲身的感受。

  3.分组实验

  学生四人一小组,分工合作,通过假设,分析推理,验证得出实验结论,培养协作精神。

  4.记录、整理

  在做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的实验中,边做边记录,然后整理结果。

四、说教学准备:

  本节课上我准备的教具有用淀粉写过字的纸、白纸、碘酒、喷壶、多媒体课件。将碘酒喷在用淀粉写过字的纸上,进行魔术表演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本堂课需要探究的问题和重难点知识,形象、直观,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我准备的学生分组实验的器材有:米饭、淀粉、碘酒、滴管和课前要求学生准务的蔬菜或食物,用于学生分组实验,亲手操作、亲历猜测、验证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科学课堂必须是充满情趣和智慧的课堂,着力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以这个为基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魔术表演,激发兴趣。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里我把教材安排于最后的制作神奇的信件的魔术提到这里进行表演,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中,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对本堂课教学的成败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品味米饭。

  首先让学生品尝米饭,在品尝时应注意,在嘴里要细细咀嚼,不要咽下去,体会味道有什么变化。然后抛出下面这个问题:“米饭为什么有甜味?”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根据我的经验,部分学生可能有淀粉和唾液这方面的知识,他们通过讨论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那么就让学生阅读教材30页上的资料,帮助他们解决。 最后强调两个重点: 因为本课着重学习的是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以在课堂上我会强调米饭变甜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二是米饭是富含淀粉的食物。

  (三)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实验

  1.实验前的指导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反应是本节课的重点实验。所以在实验前,我先指导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让学生摸一摸淀粉,看看碘酒的颜色。2、滴管正确的使用方法以及滴碘酒后等30秒再观察。3、实验室里的东西不能轻易品尝。4、取少量米饭、淀粉做实验。指导这些内容的目的在于强调实验操作的规范意识、安全意识,让实验得以顺利进行;还有就是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因为米饭、淀粉的多少不影响实验效果。

  2.分组实验,对比

  (1)实验一:在米饭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米饭变成了蓝色,这时可能有学生概念里已有淀粉遇碘酒变蓝色的知识,所以一看到米饭变蓝色,就会喊“是淀粉的作用”,这时我没有急于认可,只是强调变蓝色一定是淀粉起的作用吗?这里应该是我们的猜测吧。我这样做是为了先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假设,然后启发学生寻找证据,设法去证明。

  (2)第二个实验:在纯淀粉上滴碘酒,观察到什么?这就验证我我们之前的猜测,也验证了书上资料的内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假设——验证的过程。

  (3)比一比。然后让学生比一比两种蓝色有什么不同?学生发现纯淀粉遇碘酒变成的蓝色更深一些。这时我会帮助学生分析:因为米饭中淀粉的含量不如纯淀粉高,所以表现出来的颜色深浅也不同,这里为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做好了铺垫。

  3.揭示实验结论

  实验结束时,我会小结一下:米饭里加上碘酒,变成了蓝色,使米饭发生了化学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物质。我们还可以用变蓝色这一特性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淀粉。

  (四)食物淀粉的鉴定

  1.展示所带食物

  展示食物,主要是检查一下学生有没有去认真的准备,还有就是看看食物的种类是否齐全。

  2.假设

  做实验之前让学生先猜测一下,食物中有没有淀粉,并把表格中猜测这一栏先填好。然后让学生去验证。

  3.小组实验

  (1)切切口

  用小刀在被鉴定的食物上切一个小切口,把碘酒滴在切口上。因为如果不切个切口,那么食物与碘酒很难起反应。

  (2)滴碘酒检验

  可以把要检验的食物都滴上碘酒,然后再来观察。滴碘酒检验就是用刚学的方法来检验自己的假设。让学生再次经历假设,实验验证,获得知识的过程。

  4.观察颜色

  在观察颜色时,学生可能会发现食物上所反应出的蓝色有深有浅,有浓有淡。这时我会解释,大部分食物中或多或少含有淀粉,颜色变化明显一些的,是富含淀粉的食物,颜色变化不明显,是含少量淀粉的,我们就归于含微量淀粉的食物,根据这个,我把教材中的表格重新设计了一下。

  5.师生共同运用这个表格对实验的结果进行记录、整理、归类 ,以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名称

  猜测(会不会变色)

  观察到的现象(颜色)

  结 论

  富含淀粉

  微含淀粉

  土豆

  西红柿

  面包

  苹果

  (五) 制作神秘的信件

  1、制作神秘信件的方法

  首先我讲一下这个魔术实验我是怎么做的:找一张表面较光滑的白纸,用温水调好淀粉溶液,用毛笔蘸淀粉溶液,在白纸上写上几个字,在太阳下晒干。把实验室里的碘酒稀释一下,装进喷壶里,最后把稀释的碘酒喷洒在白纸上。教参上建议我们把这个实验放在课外做,但我把它放在课堂上做,因为我觉得一是用这个实验很自然在揭开了课前魔术的秘密,同时能聚焦学生的注意力,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科学的兴趣。第二是对本课知识的拓展运用,进一步巩固教学重点。还有是让学生知道很多迷信活动都是骗人的,我们要相信科学。

  2、课外延伸

  因为这是个很有趣的实验,我会鼓励感兴趣的同学回家去做这个实验,我相信有些孩子在课外会把这个魔术表演给其他人看。这也正体现了新课标所提倡的:“科学课不应因下课铃声响起而结束,应把学生引向广阔的课外活动乃至整个生活世界,让学生置身于广阔的背景中学习科学。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

六、说板书设计:

  米饭+淀粉 化学变化 蓝色(含淀粉)

  好的板书是教学内容的浓缩。我这样的板书,理清教学内容的思路,将教学内容结构化,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记忆,便于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也便于学生记录和课后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