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精选】说课稿模板七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说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这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P56的内容,分数混合运算(一)。

  2、教材内容所处的地位:是在五年级上册学了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和本册第一单元学了分数乘法与第三单元分数除法的内容后的一节新内容。是后面学习分数乘法的运算律以及解答有关分数混合运算问题作奠基作用。

  3、教材的重难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利用分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教学目标:

  (1)体会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是一样的会计算分数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利用分数加、减、乘、除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5、学生情况分析: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需要运用分数计算来解决的问题。教材在安排分数混合运算时,遵循了本套教材的特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引出分数混合运算,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进行运算的必要性,在学生列出算式后,教材先安排了分步计算,借助的是学生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又安排了综合算式。在交流的基础上,学生将体会到分数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混合运算顺序是一样的。

  二、教法

  根据教材呈现的内容,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1、出示情境图,鼓励学生分析情境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然后了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什么样的条件,进而列出算式。

  2、讨论具体的计算方法。教材中呈现了两种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进行计算,再组织讨论和交流算法之间的联系,明白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3、对问题的解决加以解释,即航模小组有3人。

  三、学法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理解掌握新知识,学会有顺序的观察题、认真审题、正确计算、概括总结、检查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程序

  (一)复习准备

  1、口算。

  +×÷-

  ÷+1-3+

  2、笔算。

  +--+12×5×224÷8×5

  (生完成后,请生汇报运算顺序。)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出示情境图

  2、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分析条件与问题。

  3、画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理解题意。

说课稿 篇2

  今天我执教的是《江南春》一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对本节课作以说明。

一、说教材

  《江南春》是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诗人杜牧描写了江南秀丽的景色,同时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沉迷佛教、不思国政的可耻行径,忧国忧民之心溢于言表。选编本文旨在带领学生走进江南,欣赏江南的美丽春景,感悟作者的爱国情怀。

  根据文本特点,依据新课标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能借助注释、插图、工具书理解古诗意思。

  3、边读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结合资料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二、说教法

  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材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动用多种感官进入诗人描绘的情境,朗读感悟体会诗句的意境美。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

  《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央。贯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的指导思想,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采用的学习方法是朗读法、讨论法,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等学法理解诗意感悟古诗的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本环节旨在挖掘学生的知识积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读出诗韵。

  正确流利地朗读是读懂古诗的前提,本环节我先请学生自读,读正确读流畅。教师随机对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为深入学文扫清障碍,突显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再引导学生读准节奏、读出诗韵。

  (三)研读古诗,想象悟情。

  苏霍姆林斯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又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本环节我先让学生找出诗歌描写了哪些景物,再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借助插图、注释、大胆想象领会诗意,并借助图片展现诗境,降低学生学习难度。引导学生解读古诗动静相衬,声色相衬、山水相衬的写作密码,感受江南春景晴日的明朗绚丽、雨日的朦胧迷离之美。之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引入背景资料,让学生自读资料发现南朝与唐朝统治者的相同之处,领会作者写寺庙的深层含义,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中深化理解。同时在阅读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速度,培养了学生提取信息,综合分析的能力。《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教学更不能忽视读的重要性。因此在解意悟情这一板块我设计了形式多样的朗读,让学生在朗朗书声中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

  身为师者一定要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古诗教学亦是如此。因此我打破课堂界限,引入杜牧的《泊秦淮》、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乐游原》,拓展延伸,以诗带诗,拓宽学生的知识积淀,为学生长远发展服务。

  (五)作业设计

  本节课我设计作业是:

  1、背诵并默写《江南春》。

  2、结合古诗展开想象,写一个小片段描写江南春日的美景。

  3、搜集杜牧的古诗,并积累最喜欢的一首。

  读写结合,将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六)板书说明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因此我的板书只展示了诗歌的核心内容及诗人的思想感情。力求清晰明了呈现课堂内容,深化课堂所学,便于学生记忆。

  附:板书设计

  江南春

  明朗绚丽赞美热爱

  朦胧迷人痛心担忧

教学后记:

  1、整节课虽然书声琅琅,但是朗读的形式多停留在小组读、男女生读、集体读等层面,学生个人展示的机会较少,且朗读的层次性不强,不能体现螺旋式推进的课堂节奏。

  2、在借助想象理解诗意和引入背景感悟诗情的环节,由于课堂节奏把握不准,所以学生的展示不充分,教师的点拨不深入,因而孩子口中的江南春景不够生动丰满,课前设计的“看着烟雨迷蒙中的座座寺庙,诗人杜牧仿佛在说……”的说话训练未能进行,因此整节课总有点稍欠火候的感觉。今后在教学环节的取舍和课堂节奏的把控上还应多下功夫。

  3、高效课堂模式的呈现不够完整,未能及时评选优秀小组。

  4、课堂中虽然有意识的关注全体,但在真正的实施中总有写不善于展示的孩子被忽视。今后一定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多关注那些默默无闻孩子,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