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第九册教科书第4页的例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感觉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类推、迁移的能力。

  3、进行爱护公物、保护学校环境的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在理解小数乘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

教具准备:

  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生活引入。

  1、 复习铺垫

  ⑴ 0.7表示十分之( )

  0.38表示 ( )

  0.925表示( )

  ⑵ 计算 :1.36×12 3.08×25 3.6×21

  【设计意图:设计与本课题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将本课所学内容与前面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感知数学知识内在联系了。】

  2、 生活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校门口的宣传栏上的玻璃碎了,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去换玻璃,你们愿去吗?

  生:愿去。

  师:电脑显示宣传栏的特写镜头,学校宣传栏长1.2米,宽0.8米,如果要给这宣传栏换玻璃,需要多大一块玻璃?小明想了半天也不知该换多大的一块玻璃?

  师:同学们,小明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小明不知该换多大一块的玻璃?

  师:你们乐意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吗?

  生:乐意!

  二、新知探究

  1、自主合作探究

  师:同学们都很热情,请同学们先自主探究算出换多大一块玻璃。

  让生合作探究、讨论、计算。

  师:同学们能力很强,很快就算出结果,请小组先派一名代表。

  a组代表:算法:1.2×0.8=1.2÷10×8=0.96(平方米)

  算理:我们组把1.2平均分成10份,求8份是多少?

  b组代表:算法

  1.2 扩大到要的10倍 12

  ×0.8 扩大到要的10倍 ×8

  0.9 6 缩小到要的 9 6

  算理:我们组经过讨论,我们先把1.2×0.8看成12×8再算出积,然后把积缩小要的100 ,再点上小数点。

  3、 交流评价,掌握算法算理

  师:刚才每个小组都展示了算法和算理,现在有不同意风要提出质疑的。

  师:同学们,你们都很热情帮助别人,现在教师需要换块长1.5米,宽0.9米的玻璃,需要多大的一块玻璃?请你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帮老师算一算.

  生1:我会算,应换1.35平方米。

  师 :你们能把计算过程向大家说一说吗?

  生:我先把1.5×0.9看成整数乘法,然后按照整数乘法法则算出积,最后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右边数出几们点上小数点.

  1 .5 扩大到要的10倍 15

  ×0. 9 扩大到要的10倍 ×9

  1.3 5 缩小到要的 135

  师: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完成p4做一做.

  学生独立作,做完后指名说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小数,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老师可有个问题想问大家,如果所乘得的积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小组讨论: 积的位数不够时,需添:“0”补足。

  4.总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法.

  ⑴ 计算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⑵ 看因数中一菜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⑶ 积的位数不够,需要用“0”补足。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个体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探究和老师的点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主使”作用了。】

  四、课堂练习

  1.自主练习:p6练习

  2.选择:

  ⑴ 两个小数相乘,积一定( )

  a.大于 b.小于 c.等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案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2、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案例人教版新课标五上 二、小数除法 5 第五课时

  ⑵ a×b<a (a、b均大于0),则b ( )

  a.> b.< c.=

  ⑶ 下面各式中乘积最小的是( )

  a.12.75×8.3 b.127.5×8.3 c.12.75×0.83

《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教科书p86-87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习十五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等方式上,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题目。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 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练习,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理解把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后,得到的积回归小数乘法积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课题

  1、用竖式计算:

  0.57×23 = 2.5×44=

  提问: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根据13 × 12 = 156 ,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

  1.3 × 12 =

  13 × 1.2=

  1.3 × 1.2 =

  (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要完整、例如:因为13 × 12 = 156,而1.3× 1.2中13缩小了十倍,所以积就要缩小十倍是15.6)

  提问:我们以前学习了小数乘整数,那么 1.3 × 1.2是小数乘小数,它的结果你们说的对吗?学完这节课你就知道了(导入课题)

  二、引导探究,掌握方法。

  1.课件出示例题。提问:

  ① 从图中,你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

  ②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③ 下面我们就来解决小明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你会列式计算小明房间的面积吗?

  (出示3.6×2.8=)

  2、3.6×2.8=?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你能估算一下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吗?(指导学生估算3.6×2.8的积)

  3、探索笔算方法

  ①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3.6×2.8的积应该在6~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呢?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 (谁能在黑板上写出3.6×2.8的竖式)。

  ②怎么用竖式计算呢?小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如果讨论好了,可以试着写在随堂本上

  ③教师巡视,指名一学生上黑板计算,师生互动,完成后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思考小数乘小数按照整数乘整数的计算想起。(在计算3.6×2.8时想起36×28的笔算,师板书: 36×28

  ④做错的同学订正一下、

  ⑤引导学生想一想小数乘小数怎么算?

  三、自主探索,形成认识

  教学“试一试”

  1、我们现在来解决小明阳台面积的问题,请同学们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2、观察黑板上的四道竖式,思考:

  ①结合具体题目,让学生说说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②小数乘小数与小数乘整数在计算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

  3、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加强理解

  1、解决1.3×1.2=1.56

  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去掉问号)

  2、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p87第一题)

  提问:说说为什么这样点小数点?要注意些什么?

  4、用竖式计算:

  4、6×1.2= 1、8×4.5= 10.4×2.5=

  3、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p89 第2题)

  五、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需要提醒其他同学的?

  六、作业:p89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