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3)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4

  《茉莉花》所属苏少版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茉莉芬芳》这一单元。《茉莉花》是我国民歌中最艳丽的一朵奇葩,她以其委婉流畅、细腻优美而深入人心,不仅成为江南民歌的代表,而且早已走出国门,深受外国人喜爱,因而成为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代表之一。

  从学情上看,初中学生对《茉莉花》已相当熟悉,为了使《茉莉花》散发新的活力和魅力,本课我不单单停留在这一首歌的教学上,而是以“茉莉花”为主题,创设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发现——欣赏——创造”。将声乐、舞蹈、诗歌朗诵等学科综合,实现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音乐美的熏陶,获得审美愉悦!围绕这一主线,我精心挑选了一系列精彩的图片、经典的视频并设计了创编形式等作为教学内容,并从情感和技能等方面入手确定了四个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演唱、欣赏、表现《茉莉花》,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感受音乐的气质、生活的纯真与美好在音乐中的表现。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观。

  3、通过本课使学生更多地了解音乐中茉莉花的精神品质,了解音乐是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来描绘茉莉花的,以及江苏民歌茉莉花是怎么样走向世界音乐舞台的,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对歌曲主题进行创编活动,提高学生的表演水平和表现欲望,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勇敢的精神。

  紧接着我确立了教学重难点:因为这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我确立的教学重点是能够自然、连贯、流畅地演唱《茉莉花》,并对《茉莉花》的国际地位有所了解。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合作的能力,创作兴趣,参与音乐创造活动。 我设立了如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通过师讲述的歌剧《图兰朵》中的公主王子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是什么样的音乐能使公主回心转意,并能让王子摆脱险境产生好奇,接着播放欣赏歌剧《图兰朵》的僧侣祷告的视频片段揭开谜底。这样设计是因为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创作这部歌剧时引用了“茉莉花”的旋律。还有后面一个《茉莉花》曾被西方人误认为是中国国歌的这个小故事,让学生感受《茉莉花》在国际舞台上的魅力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和学习兴趣,在浓厚的音乐氛围中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茉莉花》,其中在学唱的环节中涉及到自主学习还有在之后的接龙小游戏,做到了学习情况的当堂反馈。

  在处理歌曲的时候,并没有先入为主的要求这首歌曲需要怎么样处理,怎么样歌唱才能好听。而是把宋祖英的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个人独唱音乐会上演唱的《茉莉花》放给大家看,要求学生自己感受作评价,并共同分析为什么她的声音好听,而对自己的声音有个清楚的认识,并力争有所美化。

  三、文化拓展:这是我的第三条教学目标。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茉莉花》作为我国民歌的一朵奇葩,它已不仅是中国的,早已香飘世界,

  成为全世界共同的文化财富。很有必要让学生们知道《茉莉花》这首歌曲、乐曲在哪些国际舞台上出现过,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创编与表现:

  初一学生毕竟年龄还比较小,他们的想象力固然丰富,但是有时需要一点小小的提醒。所以:

  1、先欣赏明星眉佳表现的《茉莉花》的视频,让学生们明白什么叫创作,让眉佳的表演为他们下面的创作做个示范。

  师生共同分析,此视频中眉佳是将《茉莉花》添上流行元素表现,并加上民族乐器二胡。

  2、分三小组点击大屏幕,每小组选择茉莉花中的任何一个字,点击大屏幕上这一字,打开题面。

  茉——请给茉莉花旋律设计些优美的舞蹈动作。

  莉——请你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并小组合作表演。

  花——请小组合作,配乐朗诵《茉莉芬芳》。

  所有学生对此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他们很期待知道每个字后面的题面。接着并在各自的小组里积极热烈的讨论,将此节音乐课推向了高潮。

  此环节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本课主题的理解,充分挖掘学生潜力,开发学生的智商、情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能力。基本达到了我的第四条教学目标。

  谢谢!

说课稿 篇5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

  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五、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