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五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说课稿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说课稿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会读复韵母ai、ei、ui及其四声,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初步练习声母与ai、ei、ui组成的音节,能正确拼读。

  3.掌握ai、ei、ui标调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在游戏活动中,让孩子们去尝试、去发现、去合作、去探究,

  使他们亲身经历整个学习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知道学习汉语拼音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学习拼音、进行拼读的兴趣,使他们乐学、愿学、主动地学。

  教学重点:

  学会三个复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能正确地读音和书写。 教学难点:

  1、复韵母既不能读成两个音,也不能不表示口型变化的过程。

  2、拼读音节。

  教学准备:拼音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引入

  1.激发兴趣,复习。

  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份神奇的礼物, (出示苹果树)瞧,每个苹果都有一个名字,谁能告诉我它的名字,就把苹果送给谁?(复习单韵母)

  2.揭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

  (一)学习ai。

  1.做游戏:比高矮。(请一个同学到讲台上来,挨着老师站)引导观察,回答问题:老师和学生谁高谁矮?老师和学生是怎么站的?

  2.由“矮”和“挨”引出第一个新朋友ai。

  3.教发音方法。(先发a的音,收尾是i音,前音重,后音轻,中间气不断)老师用口型示范发音,学生模仿体会发音。

  4.学生试读,小组内练读。

  5.谁有好办法记住ai?(鼓励学生编顺口溜或儿歌)

  6.在语言环境中学习ai的四声练习。

  (二)学习ei。

  1.学生掰手腕比赛,同时引导观察课本插图,这个小男孩在做什么?想象一下,他砍柴时嘴里会发出什么声音? 谁来模仿做一下?

  2.ei就是我们要认识的第二个新朋友。

  4.指导练习ei的发音。

  5.在语言环境中认读ei的四声。

  (三)学习ui。

  1.打电话的小游戏。

  2.利用插图记住ui的音和形。

  3.指导ui的发音

  4.ui也是个爱美的小姑娘,她也戴了四顶帽子,谁会读?

  (四) 巩固练习,运用ai、ei、ui。

  (五)指导书写。

  三、课堂总结,课外延伸。

说课稿 篇2

  教材分析:

  《上天的蚂蚁》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十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努力”为主题展开。《上天的蚂蚁》是篇优美的童话,故事通过巨人和小蚂蚁对上天的不同态度和做法,赞扬了蚂蚁敢于立大志,为实现远大理想而一往无前的精神。告诉孩子们只有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利用关键词语分析人物特点,理解全文,是依教材特点教学的关键。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小蚂蚁个小志气大,学习小蚂蚁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3,学写两个生字。

教学重点:

  1,掌握主要字词,在情景中理解词语,提升对课文的感悟。

  2,朗读课文,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教学难点:通过巨人与蚂蚁的不同表现,在对比中体会小蚂蚁个头小志气大,体会小蚂蚁为理想不懈努力的精神

  2,鼓励学生从努力的角度来理解蚂蚁的行为。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1,蚂蚁图片导入,随机认识“蚂蚁”二字,继续渗透形声字学习生字。

  2,自由读文,初步感知。在教授新课一开始,让孩子们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随后认识字词。

  3、再读课文,指导朗读。

分三部分进行:

  一、感受通天树的高;我先引导学生找到描写描写通天树高的句子,读出树的高,突出上天的难,重点指导“有一棵树,很高很高,搞得插入了云霄。” 帮助孩子们体会通天树的高大。

  二、感受巨人的懦弱和胆小;引导学生在文中找出巨人表现的句子,读中感受巨人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来的懦弱;抓住巨人的动作、语言、心理等重点指导学生读;

  三、感受蚂蚁的自信、坚强、勇敢贺努力。抓住蚂蚁的语言重点指导学生读。最后让学生思考巨人和蚂蚁谁更容易上天。通过对比他们形体差异体会蚂蚁个小志气大,为了理想不懈努力,从中学习蚂蚁的坚强,自信,勇敢,努力的品质。最后小结,渗透教育意义。让学生懂得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另外,我还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 “———鼓励———:‘试一试吧!———’”但是在执教过程中我有许多的不足,首先,在指导朗读中,课堂后面时间仓促,导致人物对比不突出,没能更好地让学生从对比中体会巨人的懦弱,蚂蚁的努力;课堂上还不能很好地做到收放自如,没有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表现,问题提出后,没有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总是迫不及待地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讲的内容太多太杂,结果教学目标没能完成,生字教学没有落实,课文也理解不透彻,自己说话重复啰嗦,讲的太然,讲的时候忘记点课件,驾驭课堂的能力欠缺,环节衔接不连贯,过渡不自然,希望各位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说课稿 篇3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P42-----P43《平均数》

二、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平均数》这个内容被安排在《统计》这个单元之内,教材强调的是平均数的计算方法,而在本册教材中,并非编者任意而为,它是在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之后进行教学的。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整体之间的差别,可见平均数是统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让学生学习数的知识,并不仅仅是为了达成求平均数的技能,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及对生活的作用更显重要。

三、教学目标: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我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来制定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能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根据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培养学生策略意识、观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体验运用已学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通过小组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品质,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四、教学的重、难点:

  与老教材只强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相比,新教材更注重平均数产生的意义,它的功能与生活的联系,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难点是平均数在统计意义上的理解和认识。

五、说教法和学法:

  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为学生的探究发现提供足够的时空和适当的指导。我力求体现以内容定教法,教法为内容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力求体现师生平等、启发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情境,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师生互动式的讨论,使学生充满求知的欲望。为学生提供直观、形象、易于操作的学具,鼓励学生发表自已的意见,使他们在合作中,讨论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运用新学知识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一个吸引学生的活动情境,以学生喜欢的问题引发新的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对平均数的需求。营造学习新知识的氛围,引入平均数。四名男生和五名女生进行投篮比赛,每人投中的个数表示在条形统计图上,要比较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由于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不等,所以比男、女生套中的总个数显然不合理。又由于女生中有2人套的成绩很好,另3人套的比男生少,所以很难对应着进行比较。在学生处于认知冲突的时候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自己提出应该求出男生与女生每人平均套中的个数才能比较。

  第二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新课程提倡学生的主导地位,老师的引导地位,使学生主动得探究知识,这样学生获得的新知会是有意义的,而不是机械的。在学生产生了对平均数的需求之后,就让学生独立地想一想,该如何求两个队的平均得分,可以在纸上写一写、算一算,也可以用学具移一移。这里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指出了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层次低的学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可以移动方片的学具,层次高的学生可以用列算式的办法,从得出两个班的平均得分。在反馈移动方片方法时,老师适时引出把多的分给少的,这样的方法叫移多补少。在反馈列算式的方法时,让学生明确先算出投中的总个数,再平均分给每一个人,介绍这种方法称为先合后分 。以上过程我觉得应该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有机相结合,清晰地过程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真正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平均数的比较功能。在求平均数的活动中,探索算法,了解平均数的意义。在这里有两种方法,移多补少和先求和再求平均数。让学生体会求平均数一般用先求和在求平均数的方法。

  第三步:谈话交流明晰平均数的概念。老师启发学生最后的平均个数是代表每个人的分数吗?平均个数和其中一名学生的投中的个数同样时,表示的意思一样吗?从而使学生一次感悟到平均数所代表的涵义。在此基础上,教师顺时引出这个平均数就是这几个同学投篮的平均个数,即平均数的概念。在小结了求平均数的两种方法之后,让同学对两个队的平均数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其中一个班级的总体水平高一些,使学生意识到平均数可以比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水平。

  第四步:平均数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目的还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教师出示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觉平均数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并会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① 鸣凤小学四年二班有个叫张家伟的同学。一天,他去学游泳。看到水池里标明:平均水深120厘米.于是他说:我的身高是140厘米,我下水不会有危险.请问他的这种说法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② 张家伟是个懂事的孩子。一天,他准备将自己的零用钱拿出来付家里这个月的水费。为此他作了一个调查。

  月 份

  1月

  2月

  3月

  水费(元)

  80

  70

  90

  你认为张家伟同学应大约准备多少钱来付4月份的水费?

  平均数并不只是一个数学问题,应用于生活之后,它还能反映很多社会问题,向我们传递很多信息。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有关平均数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从而对数学知识产生亲切感,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兴趣。

  第五步:全课总结。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针对课堂上的表现对每小组打分进行评价,让学生自己给全班同学上课的整体表现打分再求平均分。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平均数意义的理解,又可巩固求平均数的方法,将知识延伸到课外。

  第六步:布置作业,课后拓展延伸。

  (1)自已调查小组同学的身高及体重,算出平均身高和平均体重。

  (2)现在老师要知道你们组的跳远平均成绩,你应该如可去调查、完成这项工作。

  这两个作业的设计,意在巩固新学知识,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会计算简单的平均数,提高学生与同伴的合作能力及收集信息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再次感悟平均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