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5)

时间:2021-08-31

说课稿 篇7

  一、教材分析

  1.地位。

  本节内容是烃的衍生物的第一节,在知识体系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学好这一内容,可以让学生在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性质这一中心,掌握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既巩固烃的性质,又为后面醇、酚、醛、羧酸、酯、油脂和单糖等烃的含氧衍生物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掌握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素质。

  2.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掌握溴乙烷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溴乙烷性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的科学观点,从而让学生学会以点带面的学习方法;(2)通过对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应具备条件的分析及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离子的实验设计及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用化学平衡知识认识溴乙烷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规律;(2)通过实验让学生树立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思想。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溴乙烷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重点、难点的突破,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溴乙烷结构的特点可通过分子模型来展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在掌握溴乙烷结构的同时,学会逻辑推理;

  ②通过实验探究和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抓住官能团和化学反应中化学键断裂受反应条件的影响两条主线展开教学。

  二、教学策略

  1.情境教学法:利用视频,动画演示,以及乙烷和溴分子的结构模型设置问题,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促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实验促学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3.电教法:运用先进的网络资源及现代教育教学手段,展示溴乙烷的空间结构,将微观现象宏观化,将瞬间变化定格化,有助于学生掌握溴乙烷化学反应的本质。

  总之,通过巧妙设疑、启发讲授、知识回顾、归纳总结、实验探究、讨论总结、指导学习等方法的综合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认识过程统一为整体。

  三、学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要掌握以下学习方法:利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教材中获取信息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有机物时利用模型的方法、对比学习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新课→新课讲授→实验探究→整理收获→得出结论

  1.导入新课。

  观看《全球保护臭氧层》视频短片;展示塑料管、不粘锅的图片,解释相应的化学成分;展示臭氧层空洞的图片。

  2.引出话题,推进新课。

  【过渡】学习各类有机物的研究过程是什幺?

  【引导】我们选取溴乙烷作为卤代烃的代表物,本节课我们将重点研究溴乙烷的结构和性质。

  【展示溴乙烷的结构模型】

  3.确定学习的总思路:与乙烷比较学习。

  4.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探究实验1】观察溴乙烷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溴乙烷加水,溴乙烷加苯,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总结出溴乙烷的物理性质】

  5.溴乙烷的化学性质。

  取代反应的学习:

  【动画模拟】溴乙烷的取代反应过程

  【得出结论】

  消去反应的学习:

  【探究实验3】溴乙烷的消去反应产物的探究

  【实验】取一支试管,加入约2mL溴乙烷和2mL氢氧化钠的乙醇溶液,按装置图连接,加热,将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讨论】(1)生成的气体是什幺气体?

  (2)还可以用什幺方法检验乙烯?

  【动画模拟】溴乙烷的消去反应过程

  【得出结论】

  6.提出思考,巩固概念。

  【思考】①什幺叫做消去反应?

  ②溴乙烷的消去反应和取代反应条件有何不同?

  ③是不是所有的卤代烃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小结】比较溴乙烷的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结论:溴乙烷和碱在不同条件下发生不同类型的反应,有水必取代,有醇必消去。

  五、板书设计

  六、作业布置

  七、教学反思

  (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二)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

  (三)要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四)从生活入手,又回归生活,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说课稿 篇8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军机处为中央辅政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军政要务。明清两代,以六部为中央政务部门,分理国政,直属皇帝。皇权兼并了相权,使皇权发展到顶端。本节课承接本单元的第2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同时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揭示了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国家的一个原因,从而为学生以后学生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奠定了基础。

  2、课标要求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对这一节内容作了这的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

  (2)、识记清初政治制度的变化;军机处的设置。

  (3)、了解明朝内阁制度形成的经过极其发展。

  (4)、理解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

  (5)、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概念:内阁、军机处,并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和历史阶段特征加以分析、评价,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能力。

  (6)、从多角度分析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强化和完备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7)、掌握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极其对当时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过程与方法:

  开展讨论、辩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表达、探究等方面的能力;培养“论从史出”的历史学科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习本课,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既有助于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阻碍中国社会的进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和被侵略的原因之一,激发学生为祖国的富强而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自身的知识、个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发展,他们具有强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强,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于本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对它的认识比较肤浅,大多停留在表层,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

  三、说学法

  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激发学习激情的重要因素。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以下两种学习方法:

  一是观察学习法,充分运用材料作铺垫,引导学生主动地运用自己的观察力从各种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期望学生在运用历史材料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途径,培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与辨析历史材料的方法;培养“论从史出”,“以史实为依据”的历史学习习惯。

  二是思辨学习法。通过提供相关知识背景,创设各种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互动的课堂氛围,在合作与交流中切实体验历史,深刻理解历史。

  四、说教法

  应该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丰富图片、史料资料的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含有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让学生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识,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动态的、有机的整体。使学习过程成为“感知-理解-运用”的过程,更是掌握方法、积累经验、发展能力、生成情感的过程。

  五、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带领同学们回顾一下第2、3课学习的内容,因为第2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第3课讲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对这两节课内容的复习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发展脉络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接下来就通过对胡惟庸案的讲解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问题探究,突破重点、难点

  ①导入新课后,通过多媒体课件给学生们展示一段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的资料,提示学生大肆杀戮功臣是朱元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之一,接着引导学生看课本提问他们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从而得出明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关于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主要是引导学生回忆清宫戏中见到的一些现象,通过讨论来总结清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因为最近有关清代宫廷的电视剧比较多,学生们应该都接触过。这是难点“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措施”的解决方案。

【【热门】说课稿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说课稿汇编八篇

2.【热门】说课稿汇编7篇

3.【热门】说课稿汇编8篇

4.【精品】说课稿汇编八篇

5.精选说课稿汇编八篇

6.【热门】小学作文600字汇编八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8.【热门】学生日记汇编八篇

9.【热门】小学作文500字汇编八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