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假如》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二年级《假如》说课稿(精选6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二年级《假如》说课稿(精选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二年级《假如》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一位外国作家说:每一个儿童都是一名诗人。

  是的,儿童充满了想象力、创造力,他们希望认识社会、改造自然。在儿童的心灵里,有着赤子般的真情,有着火山喷发般的力量。虽然他们往往只能“假如”,但是这些“假如”都是他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独特认识,是他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假如》一诗,借“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这些关爱,显示了儿童一颗博大而纯真的心。

  朗读这首诗,学生可能会产生许多共鸣,也可能会产生许多新的“假如”,还可能产生写诗的冲动。这都要建立在关爱之情的培植基础上。我们要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生活,关爱环境。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良、缩”等9个生字。会写“寻、哭”等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有关爱他人、爱护环境的愿望。

三、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启发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生活,关爱环境。

  认识9个生字,并会写8个字。

四、教学难点

  让学生也动手写诗。

五、 教学时间: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故事导入

  1.听《神笔马良》的故事。(录音)

  2.教师语言:马良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神笔,为穷人做了很多好事,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会做些什么呢?(示题)让我们来读课文。(请同学自由读)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的录音。

  (1)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

  这句话在这首诗中出现了四次,可以按下面的提示指导朗读。

  读第一次时,起音舒缓一些,停顿长一点,造成一定的悬念。

  读第二次时,语速加快,形成一种关注下面事物的急切心情。

  读第三次时,重读“马良的神笔”。强调“马良的神笔”,意思是下面讲的事更重要。

  读第四次时,声音由重到轻,语速由快到慢。

  (2)“画一个红红的太阳”“画许多好吃的谷粒”“画一双好腿”。

  读这些语句时,感情也不一样。第一个是兴奋,第二个是喜悦,第三个是沉重。

  2.假如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诗中的小朋友要实现哪些愿望?教师归纳。

  3.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字。

  4.出示课件,认读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5.小组逐节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

(三)细读课文,感悟语言

  1.小组学习

  (1) 课文用三节写了小作者的三个愿望,你最喜欢哪个小节?在小组里读一读。

  (2) 在这一小节哪个句子、哪个词语用得好,为什么?

  2.给时间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交流自学情况。

  4.感悟句子

  (1)学习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我的第一个愿望是什么? 反馈。

  比较句子:

  我要给小树画个太阳,让小树也能成长。

  我要给窗前的小树画个红红的太阳,让小树在冬天也能快活地成长。

  (第2句更能说明太阳的需要大。)

  (2)学习第二段。

  小组读,思考:我还有什么愿望?

  问:小作者为什么有这个愿望呢?

  比较句子:

  我要给小鸟画许多谷粒。

  我要给树上的小鸟画许多好吃的谷粒。

  (小作者怜惜小动物,说明小作者很有爱心。)

  (3)学习第三段。

  小作者还有愿望呢?听老师来读读第三段。

  西西是个怎样的孩子呀?所以,小作者要给西西画——

  假如,西西真的恢复了健康,他会对小作者说什么呢?

  5.扩展说话:我要给……

  6.感情朗读。

  (1)读懂了你喜欢的诗节,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把这一节读好。

  (2)指名读、范读、模仿读、男女生比赛读。

  (3)说说你在读的过程中有什么体会。

(四)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背下来。

  2.找自己的好朋友竞赛背。指名背,分组背。

[第2课时]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背诵课文。

(二)复习要写的字,指导书写。

  1.复习步骤:记住字音,认识字形,扩词,用词语说句子。

  2.按照复习步骤小组自学。

  3.小组交流。

  (1)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哪个字容易写错?哪个字不容易写好。

  4.指导书写。重点提示:

  哭:两个“口”大小要适中,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双:左边的“又”写得稍窄些,捺变点。

  食:上面的“人”写得舒展些,最后一笔是“点”。

  操:右上方的三个口要写得扁而小,不要超过横中线。

  场:右半边不容易写好,要加强范写指导。

  5.巩固要求认识和要求会写的字,并通过组词语理解字义。

(三)拓展活动

  1.小组讨论:假如你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你要画些什么呢?

  2.用小画笔把你的愿望画出来,再把你的想法写在旁边。

(四)实践活动

  课文最后一段,没有说为谁画什么,可让学生发挥想象,仿照课文,说或写一段诗歌,还可以用图画来表现自己想象的内容。

  二年级《假如》说课稿2

  张老师刚才的试课,是语文二年级上册第23课《假如》。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表达了对小树、小鸟和残疾人发自内心的关爱。张老师能够抓住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以读为本、读悟结合,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使本节课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假如》这节课在教学特色上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教学策略恰当教学环节清晰

  本节课张老师能整合三维目标,突出二年级段学生特点,提出三条教学目标,这三条目标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既有面向全体的最低要求,又有发展学生个性的要求。整节课采用整体性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张老师在疑难处能面向全体学生,循循善诱,适当点拨。整个课堂环节清晰,结构紧凑、形式活泼、富有情趣。

二、注重识字写字,夯实识字基础

  字、词教学是低年级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张老师注重让学生观察,并强调写字的姿势,注重习惯的培养。在指导“良”和“食”的书写,张老师先让学生观察,区别笔画、字形,培养学生识字、写字的能力。

三、读中感悟,熟读成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有些诗文还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和培养情感。”本节课,张老师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的朗读诗歌。如,有师生共读,整体感知的朗读;有创设情境,激发情感的朗读;还有语言铺垫,深入文本的朗读等,整节课让“朗读”贯穿整个课堂,引导学生把小诗读得入情入境,津津有味。如:第三节诗句,张老师设计句式练习,用填空的形式给学生“搭桥“,让学生真切感悟到西西有了一双好腿无比高兴的心情,教师顺势指导学生读出西西的开心、幸福。学生在读中获得信息,读中受到熏陶,读中把握儿童诗的语言规律,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从而积累和内化了语言,培养了学生语感。

四、读写结合,拓展适度

  “每一个儿童,就其天资来说,都是‘诗人’”。这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学生观。在本节课中有所体现,这首诗从语言特点上看,每小节的句式相对一致,尤其是“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教学的最后环节设计让学生模仿诗人的表达方式把自己的愿望说出来,写下来,通过说写结合和读写结合,引导学生把自己独特的体验在写话中升华,进一步发展学生语言,拓展学生思维。

  总之,本节课通过谈话导入课题;品读诗文,感悟语言;拓展想象,释放情感等,加之张老师教法灵活,能够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让人感受到了真情、真爱和纯真的扎实有效的课堂。但教学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本节课也有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

  1、老师范读引路、指导朗读,做得比较好,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老师范读时应看着文本,以便引领学生潜心领悟文本,做到眼到、口到、心到乃至手到。

  3、教师教学评价语言比较单调,教师应根据学情实际采用恰当而有效的评价语言及时跟进。

  希望张老师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能够不断探索,不断提升自己,永远行走在追求完美的教学之路上,力求实现崔峦老师所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