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说课稿解读(5)

时间:2021-08-31

篇五:月光启蒙 说课稿

  月光启蒙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光启蒙 》

一、整体分析说教材

  《月光启蒙》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淳朴优美、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在夏夜月光的沐浴下,母亲唱民谣、讲故事、唱童谣和猜谜语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亲启蒙教育的感激、怀念之情,这是一篇语言训练、思想熏陶的好教材。

 二、三位整合说目标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特点,结合高年级学生的实际和教材分析,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文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认识两个多音字。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长”“芳香”等词语的意思。

  3、领会“月光启蒙”的真正内涵,感悟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从唱歌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的情景中感受浓郁的母子亲情,体会作者对母亲终生难忘的感激、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课题的深刻含义。

三、提炼优化说教法学法

  坚持“教为学服务”,坚守“以学定教、顺学而导”,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我紧密结合课文的特点,运用以下几种教法学法:感情朗读法、情景渲染法、圈划批注法、合作交流法等。

四、联系实际说教学准备

  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查找作者资料和常熟本地童谣,读通全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版块推进说流程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

  开课之前我播放常熟本地童谣,运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其独特的形、声、景扣动学生的心弦,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

  第二板块:导入课文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回顾月下的情景,说说从月下的情景中得到的感受,为后面感悟母亲的形象做铺垫。我这样设计是因为直观的画面对学生造成直接的视觉冲击,清晰明朗的画面,学生能够充分感受。

  第三板块:学习唱歌谣部分

  (1)为了渲染气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体会感情,在朗读时,自己充分利用多媒体画面,指导学生朗读。再如我教课件出示歌谣并播放,从歌声中直接感受母亲的歌声美,并说说作者是怎样写出母亲吟唱声音的美妙的?这里以直观

  丰富的资源为依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实现教学设计的高效性。

  (2)指名答,相机出示:她用甜甜的嗓音深情地为我吟唱,轻轻的,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小院立即飘满她那芳香的音韵。

  让学自由读一读,重点抓住“三月的和风”“小溪的流水”“甜甜”“ 深情”“轻轻”““芳香的音韵” 来体会母亲的歌声特别动听。学生说到哪个,教师相机点红,这样直观的呈现学生就非常清楚哪些是关键的词句,使教学突出重点、淡化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3)把这句话改成一首小诗来赞美母亲,出示小诗,指名朗读,教师及时评价。

  (4)想一想这两首歌谣写了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又能体会到什么?

  (5)知道母亲是在一天的劳动后给我们唱歌谣,相机出示:母亲忙完了一天的活计,洗完澡,换了一件白布褂子,在院中的干草堆旁搂着我,唱起动听的歌谣。 抓住“忙” “洗”“换” “搂”“唱”体会母亲勤劳、慈爱的形象,学生说时教师相机点红,告诉学生这些红字都是动词,通过人物动作来体会人物形象。

  (6)了解黄河孕育的歌谣文化,知道母亲用歌谣把故乡的爱,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开始由“混沌”到“豁然开朗”,这两个词显红,明确重点。

  (7)配乐齐读,出示歌谣播放音乐,利用多媒体中的音乐,激发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课文内容不同,运用的多媒体课件也不同。在写景、写情的文章中,配上一段美妙的音乐,来烘托、渲染气氛,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四板块:学习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部分

  这三个部分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读完后选择最感兴趣的进行交流,这样实现了新课标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要求。

  指名答,教师相机选择进入相应内容:

  1、学习讲故事

  让学生知道母亲通过一个个故事启迪着我的想象,理解母亲的形象美,出示句子,抓住 “玉石雕像”一词体会母亲的美并相机点红。为何会像呢?

  当学生说出原因后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能够直观的感受到意境美,母亲的形象美,为理解这样比喻的作用打下基础。

  2、唱童谣

  出示三首歌谣,让学选择最喜欢的一首童谣读一读,同学互评,在互评中知道歌谣欢快活泼的节奏,教师引导全班拍手读。

  3、猜谜语

  出示母亲给我猜谜的情景,让学生同桌互读,“你真笨”“笑着说”体会母亲对我浓浓的爱,并相机点红,告诉学生这里是通过抓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

  第五板块: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结合板书)母亲用歌谣、故事、童谣、谜语把幽默风趣、充满智慧的想象伴着月光给了我,让我得到了启蒙。课文最后我满怀深情地写道:母亲不识字,却是我的启蒙老师??(出示最后一节)让学生自己深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怀念之情。再联系全文,理解作者用“月光启蒙”作为课题的内涵。 一节课上得好坏、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看有无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而仅借助于传统的教学手段是很难达到目的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可以变复杂为简单、变困难为容易,变抽象为形象,更易突出重点和难点。

  2.链接课外资料:母亲因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而失去了记忆,(出示母亲图片和作者书写片段),并用音乐渲染情景,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迅速地把课程资源显现在学生面前,既可以大量节省教师讲课、板书的时间,又可以使教师传授更多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课件出示“母亲,——(我想读你说)”,这样能够加深学生的体悟,将他人的问题转化为自己的新思考,从而活用了教材,收获着创新的快乐,所以课件的呈现使之成为了可能。

  3.作业布置直接课件呈现,方便学生的记忆。 六、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月光启蒙

  唱歌谣 讲故事 唱童谣 猜谜语

  感激母亲 怀念母亲

  课题下面书写四个课文内容的小标题,最后点出课文中心思想,不但梳理了文叙,而且突出了重点,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七、多媒体设计思路

  《月光启蒙》兼具音韵美和绘画美,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丰富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民谣童谣生辉,为课堂增色,能极大的活跃课堂气氛。为实现这种教学设想,我制作了21张幻灯片,整个课件母版为课文插图,这样的背景板能够让学生时刻进入课文情景。具体内容及使用情况如下:

  1、运用多媒体图片展示再现情景,调动丰富学生的想象,体味优美意境。

  2、运用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置身情境,缘景明情。

  3、运用多媒体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直观清晰的把握重点词句。

  借此机会我也谈谈对这节整合课的反思与收获:

  通过这节课与信息技术整合这节课的设计与实施,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带来的诸多好处。同时提升了自己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再觉得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有可无,而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利用信息技术丰富了自己教学手段,尤其在突破重难点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全面、透彻。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坚定的使用更多更好的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课堂形式。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常熟说课稿五篇解读】相关文章:

1.aieiui说课稿五篇

2.解读美术课的说课稿

3.常熟叫化鸡随笔

4.美在常熟作文500字

5.美在常熟写景作文

6.小学生六年级作文:老常熟、小常熟同看新常熟

7.《语法》说课稿范文五篇

8.家的说课稿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