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时间:2021-08-31

  一、说教材(该文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分析以及教学设想):

《人生的境界》说课稿

  我所说课的篇目是《人生的境界》,它是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一单元的开篇之作。

  这单元学习的是哲学论文和随笔,本文属于哲学论文,学术味较重,有高度的概括性、抽象性,而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采取的原则是深文浅教,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在教材的处理上,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的把握,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安排1课时。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质疑思辨。要做到质疑思辨,就要注意融会贯通和联系实例。哲学论文中难点较多,需要质疑是自然的,但是质疑解难不能只是停留在弄懂文本意义,更重要的质疑是根据事实,想想是不是真有道理,就是用实践去检验认识的真理性。这样才能使学生有收获、发现。

  例如《人生的境界》把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拿这几种境界来对照自己,也可以想想自己周围的人,想想他们的生活目的,想想他们的行为动机,就不难理解何为自然境界,何为功利境界,何为道德境界,何为天地境界。学生在文学作品中也接触了不少人物,想想他们是哪一种人生境界,就会觉得很有趣味,就会觉得通过对人生境界的划分与概括,有助于把握人物的灵魂。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功利所支配;有的人物,其言行确是为道德所支配。这样学生会感到阅读哲学论文大有好处,无论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就感觉透彻一点了。多联系实例,学生对哲学概念的内涵就会领会得越来越深刻。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文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的内涵。

  2.指导学生认真理解并深入探究文中含蕴丰富的语句的含义。

  3.启发学生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教学重点为: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深化并丰富对人生境界的认识。

  教学难点为:对文中蕴含哲理性的语言的探究。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学生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学生在初中和高一、二年的学习中,已初步具有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分析与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可以把整体感知课文的要点和探讨课文思路的任务交给学生,而对文中含蕴丰富的语句,则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探究,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说教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取的具体做法是:

  1、采取教师设计思考题和训练题激活学生思维,深化其对课文的理解。

  2、采用讨论、质疑、探究、交流的方法,开拓思路。

  3、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解读人生的四种境界。

  4、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以增加课堂容量。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导语的设置应该由浅入深,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我设置了如下导语: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这就是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这也使我们感到治贫首先要治愚,理念(觉解程度)对于一个人的人生的作用是多么重要啊!那么,作为一个生活在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又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呢?让我们到《人生的境界》中看看哲学家对人生的看法。

  (二)、介绍作者,并配合课件演示冯友兰先生头像等 。

  (三)、接下来从宏观的角度,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我设计了三个有一定梯度的问题,采取小组讨论和全班共同研究,教师点拨的方法(以下的问题都用课件演示)。

  1、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再快速浏览课文,并思考: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师生互动,讨论归纳: 本文的标题是“人生的境界”,其实它只是文章的一部分内容,并非文章论述的主要问题,如果循着它去找主旨句,并以此为标准来划分段落结构,就会走入误区。其实本文的主要内容是讲中国哲学的任务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的。因此全文的主旨句应是;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任务不是增加关于实际的积极的知识,而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2、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

  ⑴第2—7自然段主要谈人生的四种境界,关键句子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产物,后两者是精神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