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篇一:《老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材分析:

《老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老王》是八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一单元就是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弱者的关爱。本单元阅读教学,要求感受课文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爱”,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去关注身边的人。

二、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尤其体现于学法方面、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根据我们学生情况、本课文的特点,按照初中生的认识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

三、设计理念:

  本文的背景是“文化大革命”,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是产生老王悲剧的社会原因,让学生真正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思想情感就有一定难度。现今中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因此,他们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会同情,但不会明白作者既然对老王关爱有加为何又心怀愧怍?

  因此,要引导学生研读文本,抓关键字词句,深入剖析作者的情感,通过“情”的感悟来学会“爱”。 这个单元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能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情操。学习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特点。教学中要从老王的“善”、“苦”两方面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好好咀嚼意味深长的语句。同时,在品味中领悟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的作用。

四、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老王的“苦”和“善”。

  (2)品味作者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把握老王人物形象的刻画。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善良,关爱生活中的不幸者,陶冶美的情操。

  3、过程与方法: 通过独立阅读,形成自己独特而又创造性的见解通过自由朗读、独立思 考、问题探究、小组讨论等过程,学会运用诵读法、圈点法、讨论法等学习方法研习文本。

五、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关爱的思想感情,激发爱心。

  2、揣摩语言,深入领会语句的意味。

  3、让学生领悟到在与人交往中首先要付出爱。

六、教学方法:

  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泪流满面,总有一张照片让我们隐隐作痛。在我们无意享受幸福的时候,不要忘记,有一群本应和我们一样的人正在苦苦挣扎。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这群人,走近这群人的代表――老王,看看他的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挣扎,去感受他们人性的光辉。

  (二)基础巩固:

  1、在走近老王之前,我们再次检查一下对字词注音的掌握情况。

  (1)杨绛( )。

  (2)荒僻( )。

  (3)塌败( )。

  (4)取缔( )。

  (5)镶嵌( )。

  (6)伛( )。

  (7)翳( )。

  (8)骷髅( )。

  (9)攥( )。

  (10)滞笨( )。

  (11)愧怍( )。

  (12)惶恐( )。

  2、学生马上做导学案,教师统计完成情况,再齐读两遍,加深印象。

  (三)人物品析:

  1、读老王——让我慢慢地靠近你。(读1——4自然段)

  (1)根据上节课的课后探究问题,我们小组讨论,交流问题:老王的生活境况怎么样?具体都有哪些地方不好?用一个字概括是什么? 孤身一人、孤苦伶仃、身体残疾、居住条件差,靠蹬三轮车活命――苦(艰苦、悲苦、凄苦)

  (2)文中除了写老王的生理残疾,还介绍了人们对老王的态度。别人如何对待老王?

  不愿坐他的车、叫他“老光棍”、恶意的揣测他眼睛瞎掉的原因――精神上的“苦”

  2、议老王——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5——末自然段)

  (1)老王生活境况是这样的凄苦,作者写这篇文章是1984年,当时已经74岁高龄了,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她一直记着老王,仅仅是因为老王生活得很苦吗?(不是)那还有什么原因?

  为我们一家做过很多事――老王的善 小组合作探讨:文中作者写了哪些事来表现老王的“善”? (要求用尽可能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用笔在课文中划出作者描述的几件事情)

  A、为作者送冰,车费减半——老实厚道。

  B、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拿了钱还不大放心——重感情,讲仁义。

  C、去世前给作者送香油和鸡蛋——知恩图报。

  这部分按时间顺序来写。

  (2)在这些事中,最能打动你的是哪一件事?

  病入膏肓的他送香油和鸡蛋。

  在这件事中打动你的又是哪一个细节?哪些词语触动了你的心弦?在文中找出相应语句,结合人物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进行品析。

  A、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镶嵌”,夸张手法,强调老王步履维艰,身体僵直的形态。

  B、“他面如死灰……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肖像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老王久病之后的干瘦和衰弱的特点。

  C、“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运用夸张,体现我当时对老王的辛酸和感动。

  D、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强笑”不但准确,而且含蓄,透露见到老王病态,还来谢我们,心中有说不出的悲楚和感动。

  E、“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运用夸张,再次强化了老王临终前的形象。

  F、“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因为他病得皮包骨头、浑身无力,滞笨地转身,直着脚走路,我想像着他都要散架了。表达了我对老王的抱歉和同情。 再比如前面的“他送的冰比他的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前任”简练,小词大用,又很风趣。

  3、思老王——不是我不小心。(我的善,文眼)

  (1)杨绛看似平淡的寥寥数语,把善良的老王牢牢地刻在我们心中,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忘却。面对生活如此凄苦,心地如此善良的不幸者老王,杨绛一家为他做了些什么?

  A、照顾老王的生意,坐他车。

  B、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C、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能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D、关心老王的生计:三轮车改装后,生意不好做,关切询问他是否能维持生活。

  E、她的女儿也如她一样善良,送老王大瓶鱼肝油,治好他的夜盲症。

  在当时来看,作者一家是大知识分子,老王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三轮车夫,在作者来看,他们还这样的关心老王的生活,这是出于一种什么样的观念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