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那树》优秀的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教学依据

  《那树》是一篇文质兼美、意蕴含蓄而深刻的散文。它通过描写一棵大树长年造福于人类又最终被人类伐倒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大树的深厚感情和对它最终被伐的深切痛惜,表达了对都市文明发展利弊的深层思考,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感慨和忧虑。作者从第三人称的角度,客观地叙述大树的故事,用词达意尽量节制而含蓄,意味深长。读者稍加品味,便可从字里行间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以描写和叙述为主,其思路和写法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其一,有关大树之事可述者甚多,仅述大树有益于人类的情况和被人类所伐倒的情况,从矛盾对立的两方面写,意蕴深刻;其二,按时间叙述,越是久远的叙述得越简略,越是近期的叙述得越详细;其三,将大树的具体形象描写放在较前的位置,意在先给读者一个鲜明的、整体的印象;中间穿插一些传说,丰富了的内容,增添了趣味性;三个层次的分段,具有较为明显的语言标志,即第二部分开头有一“但是”转折,表明另一种相反或矛盾对立的情况将要讲述,由大树的一种生活状况自然地过渡到另一种生活状况,第三个层次开头说:“这天,一个喝醉了的驾驶者……”表明某一具体事件将要讲述,由写人类文明发展、写大树的自然生活自然地过渡到摹写大树被伐的惨剧;其四,最后写道:“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已无人知道有过这么一棵树,更没有人知道几千条断根压在一层石子一层沥青又一层柏油下闷死。”以叙述结尾,不作议论,但却隐隐地透出一种悲哀、幽怨和愤恨的情绪。总之,按大树生命经历的顺序叙事,是因为大树的经历本来就具有撼人心魄、启人深思的特质。更是因为这样写更加符合大树那种向往闲适、恬静的个性特质。

  本文的语言表达,以描摹叙述为主,用语生动、老练、简洁。有许多生动活泼的写景状物,成为文中的“亮点”,如写大树的形态,“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比喻非常奇特,形象感、动感强,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语言功底;又如写入夜后的大树,“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跌进树叶里汇成敲响路面的点点滴滴,泄露了秘密,很湿,也很有诗意”,更可算是诗化的语言,“毛毛细雨比猫步还轻”可谓神来之笔,写出了细雨的真切形象和作者的独特感觉。作者文学功底、语言功底良好,爱化用文言,生出新意,如“星临万户,天象庄严”,“日月光华,周道如砥”等,都是作者化用文言而来,显示了作者非凡的造句技巧,表达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感情;再如讲述树的命运,“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一切预定,一切先有默契,不在多言”,长短句交错相间,用语简省,节奏感强,而又蕴涵丰富。

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能力:

  (1)了解王鼎钧其人,掌握散文的阅读方法。

  (2)了解的行文线索,赏析凝练而蕴味深刻的语言。

  (3)理解本文的立意,把握散文的“神”,把握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和情感。

  (4)理解对比的写法。

  ②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的内容;运用默读、跳读、精读的方法品味那些能体现大树品质的描写片断,那些蕴涵了作者的情感,描摹大树悲惨命运的片断,在语言品味中把握主旨。

  (2)鼓励学生在分析、品味中质疑解难,发现创造;鼓励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对散文的主题有自己的心得。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文明的进步与自然生态之间的矛盾,认识保护自然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学生懂得,人类文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和谐的自然环境作保障,没有了青山绿水,没有了鸟语花香,没有了蓝天白云,人类的生命将困难重重,人类文明的进步将变得不可想像。

教学方式

  本文是台湾散文名作,曾得到散文界许多专家的好评,具有丰富深刻的思想性和较高的艺术性,值得认真揣摩品味,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揣摹,探究,品味散文的主旨,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还要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并运用所学的方法去阅读其他的散文作品,另外,还要引导学生了解王鼎钧散文的创作特色。总之,本课的教学,应充分挖掘课文各方面的资源,既要把课文当做语文材料来学习,又要把它当做认识自然、透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教科书来学习。

  (1)通过整体感知,把握的行文思路。

  (2)采用多种阅读方法。朗读时注意把握感情分寸。本文思想深刻,感情不太张露,所以朗读时感情不宜过于强烈、奔放,但要深沉,有力度,有余味。

  拟采用下列阅读策略:朗读——整体感知;默读——了解行文顺序;跳读——发现精彩片断;精读——探究字里行间蕴涵的深层次的内涵;品读——多角度理解的主旨。

  (3)传授散文阅读方法。散文的结构——形式和内容看似松散,主题却极为集中、深刻。散文的语言——凝练而富有诗意。散文的蕴味——婉曲、深刻,可以有多种合乎情理的理解。

  (4)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中重点拨,重启发,重视调控思维难度和理解难度。

  (5)鼓励学生多角度理解主旨,阅读优美的散文,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一种创造,要创造性的理解内容,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教学构思

一、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导入新课。

  即由学生熟悉的环境遭到破坏的场景(现象),或者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与自然其乐融融的现象(场景)入手,学生有话可说,能切中课文主旨,并能很快导入对新课的学习。

二、阅读课文,把握行文顺序。

  先用默读的方法,利用工具书,疏通课文,把握的行文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