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望月》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篇二:苏教版《望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认识3个绿线内的字,掌握多音字“佛”和“假”的读音。结合语境理解“清幽旷远、洒落、沉醉、绘声绘色”等词语的意思,并能积极运用。正确书写生字“镀、喻、舱”等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了解望月的内容,感受望月的乐趣。

  3、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悟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幅画面美好的情境。

  4。借助音乐、画面、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5、拓展迁移,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小练笔,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和感受 。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感悟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三幅画面美好的情境。

  2、难点:

  (1)借助音乐、画面、朗读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句式练习,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2)拓展迁移,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小练笔,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和感受 。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查阅资料、小组汇报交流生字词、指名读课文等多种形式了解学生独立识字、写字及读书情况,利用示范朗读、再次练读的方式推进有感情读书。

  2、在整体感知环节,通过概括课文每部分内容,划分意义段,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培养和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用批注式阅读、自主合作学习、汇报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并通过播放音乐、图片,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4、拓展迁移,通过“月亮像什么”的小练笔,表达自己对月亮的喜爱和感受 。

四、教与学的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单,按照学过的预习方法提前预习好课文。

  2、教师:

  (1)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2课时。

六、教学设计:

  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

  (一)创设情景,引入宁静月夜。

  1、(配乐)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作家赵丽宏同样被月夜深深地迷住了,写下了这篇美文。(生齐读课题)在夜深人静的夜晚欣赏月色,咱们读得轻一点,静一点儿。

  2、你对赵丽宏了解多少?

  指名介绍。出示作者图片、资料。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走进“望月”,感受“望月”的乐趣,体会人与月亮的和谐之美。

  (二)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1、昨天已经让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就将自己预习的情况在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在汇报的过程中,其他组同学及时进行补充。)

  (1)检查生字的识、写。

  (2)投影出示本课生词,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朗读(重点指导加点字的读音)。

  ①同桌互读互纠,指名读,纠正读不准的字音(重点指导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②强调“假”是多音字,在这里读“jiǎ”。

  ǎ(不假思索) 假佛jià(假条)

  ú (仿佛) ó (佛像)

  重点指导书写:

  镀:左窄右宽。“度”的长撇与“钅”的竖提相互迎让。

  喻:“口”小偏上;右部撇捺伸展,短横靠上。

  舱:左窄右宽。“舟”的中横右边不出头;“仓”捺画伸展。

  (2)联系上下文结合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3)检查朗读。

  ①指组读课文,师生共同评议。

  ②交流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同学们,有人说望月时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还有一个在心中。请同学打开书,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诗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然后试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记叙了在美丽的月夜,“我”和小外甥在江轮的甲板上,望月,背诗,愉快地交谈有关月亮的问题。我凝视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和人们喜爱月亮的感情。)

  ③课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2)写“我”观江上月夜美景醉人。

  第二段(3—20)写小外甥与“我”月夜交谈。

  第三段(21)“我”凝视月亮展开幻想。

  (4)交流初步理解。

  交流在预习中自己读懂了什么,简单阐述自己感悟最深的语句。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学习“江上月”。

  过渡: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开始了静静地凝望。那么,展现在作者眼前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快速浏览课文,划出你认为能体现江上月美好的词语。指名回答。(安详 吐洒 剪影 晶莹闪烁 伸展着 起伏着)

  2、江上月如此美好,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如诗如画的望月美景吧。

  (1)默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思考:“我”在月下看到了什么?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

  (2)指名汇报。(出示课件:第二自然段)

  3、重点指导: 中的句子理解读一读)

  4、交流预设:

  (1)“安详”一词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月色柔和、恬静之美。

  “吐洒”读出了月亮把光都倾泻出来了,而且把光洒得很开,像个人一样。 师小结:“安详”和“吐洒”让我们感觉月亮仿佛也有了生命,亲切,恬静、温柔,我们要学会抓住关键的词品出它的意味儿来,阅读写景的文章就要将美妙的词语变成美妙的画面。

  (2)指导朗读,读出月色的安详、柔和。

  (3)“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体会到了江面上的光斑很多,而且色彩很明亮,还会跳动,非常美丽。恬静的月光、跳越的光斑,静中有动,动静相衬,景色迷人;“黑色剪影”体会四周景色神秘朦胧。(板书:迷人)

  (4)“月光为他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镀”是什么意思?(“镀”本义是电解或其他化学方法,使一种金属均匀地附着在别的金属或物体的表面上。)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被镀过的东西?(镀金,镀银等)在本文中是什么意思?(本文用“镀”形容月光均匀地洒在物体上面,而且还能闪闪发光。)作者为什么不用“洒”、“染”,而要用“镀”呢?(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水天相接的地方波涛在上下起伏荡漾,从而表达出夜景的静谧安详)

  5、指导背诵:月光下的江景是幽静而迷人的,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令人心醉不已,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声情并茂的诵读,把这种美传递给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呢?让我们一边想画面,一边背一背吧!(出示图,让学生用图忆法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6、根据自己识背的内容,完成填空练习:

  月亮出来了,( )地吐洒着它的( )。月光( )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 )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 ),在江天交界处( )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 )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7、拓展延伸,美文补充。

  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江上月色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配乐朗读。)

  出示:多么美丽的一幅“江上月色图”啊,月亮是诗,月亮是歌,月亮里长满了故事。就我们下节课继续来欣赏另外两幅美景图吧!

  8、作业设计。

  (1)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2)做《新课堂》的“自学站”和“练功房”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