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21-08-3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二)能力目标:

  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真情,领悟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教学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记得有一篇课外阅读:讲的是一队德国兵到一个被占领地的一个农家去,那农家的妻子正是个地下党。……谁能把这个故事讲下去?

  同样的蜡烛,在不同的情况下,起着不同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一课中的蜡烛将起着怎样的作用?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及背景。

  2.学习了这麽多篇课文,我们已有了这样的常识,一打眼儿就能知道这篇文章是赞美什麽或讲述什麽的,那麽这篇课文呢?

  主旨: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3.我们今天,不是讨论人物、事件的感人上,而是他感人的程度如何?

  1)环境危险,炮火连天--想到老妇人不顾生死。

  2)年老体弱,掩埋烈士很吃力--想到老妇人力量的源泉。

  3)保护遗体--想到老妇人对烈士的感情。

  4)烛光闪烁--想到老妇人奉献的精神。

  4.那么,这里的烛光,又有什么特殊的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