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科学与儿童情境学习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设计(11)

时间:2021-08-31

(三)引入广远意境

  古代文论“意境说”中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9]形容诗人创作时的情态,“千载”、“万里”能想到千年之久、万里之远,想象空间可以是如此宽阔。古代的诗人尚且如此,何况21世纪的儿童呢。我们作为教学的设计者应该意识到,孩子面对的未来世界,给人们的思维方式带来的是“可能”,是“不确定”,是“飘忽”、“变幻”、“互动”,从而使人们改变对世界的认识。为了开发儿童的潜能,我们就很有必要打破程式化思维的定势,导引儿童能主动地在自由宽阔的思维空间里思维,进入广远意境,追求创新。那虽是虚无缥缈,但却是可以操作落实的。通过设计,让儿童在没有束缚和统一规定中,将课堂已激起的情绪和教材中的意象、学科训练结合起来发展想象力。

  在情境学习的阅读和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设计与教材、与儿童生活结合起来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训练。

  在阅读课上经常设计创造性复述,诸如 “小猴子第二次下山”,续写“贝多芬回到旅店以后,追记月光曲的情景”;学了《种子的力》则让孩子编写“大力士比武”童话。孩子们心中的大力士既神奇又颇具哲理,谁是“大力士”,学生各有自己生动而深刻的见解:“我们大伙儿一起推,就把岩石推下去了,这说明大伙儿的力量可以超过一切;大伙儿才是真正了不起的大力士!”也有说“真正的大力士是大象!”大象诚恳地表示:“不,不是我,是那能吊起万吨钢铁的大吊车呀!”一旁的大吊车却谦虚地说:“不,最了不起的大力士是人类,因为是人类造出了我!”由此也看出想象加深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认识。

  中高年级的学生展开想象,需要宽阔的思维空间,那么低年级的小朋友是不是可以窄一点。其实,越是年龄小的孩子,越是会无拘无束,想入非非。记得我在教了一组儿童诗以后,给一年级孩子上了一堂思维训练课。最后我设计了一个训练,让孩子画一对翅膀,让他们的思维随着“翅膀”飞起来,并问:“你准备把翅膀送给谁?”这“飞”的动态,连同赠送的对象、目的,都可以让儿童想得很远、很精彩。他们的表述让我也感到无比的惊喜。他们兴奋地表达了各自的心愿:“我把翅膀送给面包,让它快快飞到世界上没饭吃的地方,让饥饿中的穷人,尝到中国的新鲜面包!”“我把翅膀送给书籍,让书籍飞向外星,让外星人读到我们的书,不过我担心他们看不懂我们的文字。”“我把翅膀送给李老师,李老师外出开会就不用坐火车和轮船了,这多节约时间呀!”“我把翅膀送给我自己,我要飞上月亮,看看月亮上是不是真的有小玉兔。”……

  科学、人文,美妙、神奇,让儿童想象向创新高地飞去。

  在作文教学中,从低年级就开始了想象性的情境说话,如《冬爷爷的礼物》、《萝卜娃娃看到了田野》、《我和小树交朋友》、《春姑娘的大柳筐》、《小鸭子离开我们以后》;到中高年级的《我是一棵蒲公英》、《菜花儿比赛》、《我想在**留个影》、《海底世界漫游记》、《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凡卡的信发出以后》等结合观察活动、阅读教学进行的一系列的想象性作文以及童话创作,孩子们美滋滋地进行着创造性地语言活动,开发潜能,语言能力在快乐中得到有效的训练,促使学生更加乐于想象、乐于表达,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实践表明,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只有在学科学习中结合能力训练,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才能得以落实。在科常学科教学设计要求“创设探究情境、激起好奇心、培养创造力和科学精神。”即使在音、体、美学科,情境学习也鲜明地提出把想象与技能技巧的训练结合起来,在自我表现中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

  综上所述,情境学习多年来在学习科学引领下,窥视到儿童学习秘密的黑箱之一角。针对儿童学习知识的复杂、学习过程的不确定、学习系统的开放以及学习催发儿童潜能的不易,我们以“利用艺术之美”,“情感生成之力”,“凭借儿童活动”,“发展想象、培养创造力”为对策,进行教学设计。体现了情境学习特有的“真、美、情、思”四大元素。让儿童在与教师与小伙伴的互动中,与世界与生活相联中学习知识,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给养的有力支撑,营造了最佳的学习环境——一个“愉悦的”、“丰富的”、“安全的”,“且可以活动其中的环境”[10],使我们的教学设计更具科学性,更具创造性。

  在此我想引用钱旭红院士指出的:“科学知识不等于科学精神,人文知识不等于人文精神”[11],以强调教学设计也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运筹帷幄。世界的发展需要儿童超越知识的局限,我们进行教学设计也必须随之形成不断超越自我的意识和能力,在学习科学引领下,用“童心”和“真情”,“精心设计”,以“精心”换来“精彩”,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优质教学设计”,创造性的设计。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课堂的快乐、高效——儿童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情境学习矢志不移的宗旨。参考文献:

  [1][3] [6] [7]高文.学习创新与课程教学改革[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356、85、353.355.

  [2]张光陆.复杂性课程:特征、实施也发展——美国多尔教授与图伊特教授访谈.全国教育展望.2013年第3期第6页

  [4]MarileeSprenger.适于脑的教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85.

  [5][10]MarileeSprenger.脑的学习与记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7、13.

  [8]木村久一.早期教育和天才[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9. 11.

  [9]郭晋稀.文心雕龙译注十八篇[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63. 63.

  [11]钱旭红.思维之变:撬动世界的力量[N].文汇报,20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