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看不见的爱》教学设计(4)

时间:2021-08-31

五、教学案例

  (一)从母亲的“做”中感受母爱

  1、师:母亲的一番话,让我心里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让我们感受到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接着,请同学们读读议议母亲的另外两处表现,从母亲的神态、动作中再来体会母亲的这份爱,并完成以下练习:

  母亲在陪伴孩子打弹弓的过程中,她始终( ),始终( ) 。

  生1、,她始终轻轻地递着小石子儿,始终安详地微笑着。

  生2、,她始终安详地微笑着,始终没有烦躁。

  生3、,她始终对孩子不离不弃,始终鼓励着儿子坚持下去

  生4、他始终为孩子递上石子,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和正常孩子一样生活、做好每件事。

  2、想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

  板书:安详、递

  4、师引读,生质疑(预设:这里作者为什么要重复使用“安详、微笑着”这两个词语呢?从“也”字可以读出些什么呢?)

  5、(指板书“递”)是啊,母亲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石子,还有__________________。

  生1、是啊,母亲递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石子,还有一份鼓励。

  生2、,还有一份信心。

  生3、,还有一份坚持。

  生4、,还有一份深深的母爱。

  生5、,还有一份信任。

  生6、,还有一份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执着与信念。

  (二)拓展

  1、篇感人的文章让我们意犹未尽,回家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那,如果你是作者,当你踏着月色回到家中的时候,你会怎样把目睹的这件事说给你的家人听。当瓶子碎了以后,还会发生些什么呢?请继续写下去。

  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

  2、交流、小结

  生1、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依稀看到倒在地上的瓶子。孩子大声地欢呼着:“妈妈,我胜利了,我击中瓶子了。”妈妈紧紧地搂着孩子,有点哽咽地说:“孩子,妈妈始终相信你能行,你终于做到了。”

  生2、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看见那孩子似乎有点不知所措,有点激动地问妈妈:“妈妈,我真的打中了吗?是真的吗?”妈妈摸着孩子的头,大声地说:“是的,孩子,你终于打中了,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孩子搂住妈妈,说:“妈妈,谢谢你,是你的鼓励,让我坚持到了最后。”

  生3、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慢慢地走近他们。隐约中,我看到母亲流下了两行热泪。她紧紧地搂住孩子,说:“孩子,你真棒,你击中瓶子了。”那孩子好像一时之间还不没反应过来,断断续续地说:“妈妈,我,击中瓶子了?”“嗯,”妈妈肯定地说,“击中了,你太棒了。”说完,母亲牵着孩子的手,慢慢地走远了,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黑暗中。我被感动了,在这位母亲身上,我看到了执着,坚强;看到了一位母亲对孩子那深深的爱。

  生4、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看到那孩子正在欢乐地蹦着、跳着,嘴里不停地欢呼着:“噢也,我终于做到了!”妈妈说:“是啊,孩子,你真棒。”孩子又说:“谢谢你,妈妈,因为有了你的信任和鼓励,才让我有了击中瓶子的信心,谢谢!”妈妈摸着孩子的头,此时,一切尽在不言中。

  生5、走出不远,身后传来一阵清脆的瓶子的碎裂声。我转过身,隐约中看到他们母子倆拥抱在一起。我想,他们肯定在分享着胜利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