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教案《坚持联系的观点》优秀教学设计(3)

时间:2021-08-31

第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含义不同,二者有严格的界限。在同一事物中,整体就是整体而不是部分,部分就是不分而不是整体,二者不能混淆。二是地位和功能不同。有三种情形:第一种情形时,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如钟表由各种零部件组装而成,任何一个零部件都不具有钟表的计时功能。第二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条件是当各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如三人其心,其力断金。第三种情形是,整体的功能小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条件是当各部分以无序、欠佳的结构形成整体时。如: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2)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二者不可分割。整体由部分组成,没有部分就无所谓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没有整体也无所谓部分。任何部分离开了整体,它就失去了原来的意义。二是二者相互影响。整体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的性能状态及其变化;反之,部分也制约整体,甚至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如:"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系统与要素的关系。这里讲的"一定意义上"主要是指两对关系具有的共性方面,即两对关系都是强调整体性原则,都是互相依赖等方面。 关于第一节的教法建议

  (1)、总体思路:哲学原理或观点的形成和理解,都是典型分析和综合概括的结果。每一个普遍性的哲学命题,都是对世界万事万物的某一方面普遍性分析基础上的总结和抽象。所以,每个重点难点的突破都是由具体到抽象,而且要从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领域三个方面列举事例,只有这样得出结论才带有普遍意义。

  (2)、具体建议:

  ①对"事物联系的普遍性"这一知识点的突破可尝试用小组协作调查法。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认识领域的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之间又是普遍联系的。调查的内容包括事物内部、事物之间(包括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两个方面。全班分成4个小组,分别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以及这三大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第一组调查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的,调查的内容包括:无机自然界内部包含哪些因素?这些因素之间是什么关系?如果其中一个因素受到破坏会造成什么后果?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是什么关系?无机自然界的发展史是怎样的?等。第二组调查人类社会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小组,调查的内容包括:从经济领域来看,人类活动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经济和政治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社会的发展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这五种社会形态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三组调查认识领域的小组调查的内容包括:我们现在所学的科目它们之间有联系吗?随着文综和理综的出现,你认为我们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请结合事例说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你能为大家介绍一些世界之谜吗?第四组调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调查内容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认识领域的关系是怎样的?请结合事例加以说明?在调查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填写下表:

  ②对“人和事物联系的客观性的关”"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可尝试采用探究性学习。探究的主题是人和环境的关系。内容包括:我们现在生存的环境的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现状怎样?造成这种状况的主客观因素各是什么?人类在开采自然方面成功和失败的案例有哪些?造成什么样的后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怎样才能协调发展?人类怎样才能和自然界和谐相处?全班分成六个小组,针对上面六个问题进行探究,然后在全班交流探究成果。教师在探究的基础进一步引导分析得出结论:人们如果无视事物的客观联系,或否定客观存在的联系,必然给人类带来恶果,受到客观联系的惩罚。

  ③对"因果联系的特点"这一知识点的分析,可采用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教师可由一个具体的因果联系的事例导入 ,使学生认识到任何现象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处于因果联系中。在此基础上,教师列举一系列联系的事例,让学生讨论判断哪些是因果联系,并引导学生分析因果联系区别于其他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怎样的。

  ④对"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的教学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事先让学生先预习本框题内容,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疑惑的问题,教师汇总学生提出的问题,找出有代表性的几个问题,全班讨论解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