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小学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三、整体感知:

  指名回答:作者对蜗牛有什么看法?

  四、质疑:

  你有什么问题?(作者为什么会转变看法?)

  五、学习生字:

  1.自学生字。

  2.小组合作学习并检查。

  3.师生研究难记字:

  痕:里面不是良,不要加点。

  稍:与“梢”区分。

  袋:右上面不要加点。与“代”区分。

  畏:下面左边不要加撇。

  免:与“兔”区分。

  熟:与“热”区分。

  悉:注意读音是一声。在词里读轻声。

  4.师生研究难写字熟:

  (1)分析间架结构,找出最难写的部分。

  (2)重点观察位置。看看怎样写紧凑。

  (3)练习书写,展示、互评。

  六、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

  3.查找关于蜗牛的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检查字词,理解课文,学习三、四自然段,理解词语,体会蜗牛的“胆小”,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步骤:

  一、复习、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抽读卡片,巩固读音与字形掌握,强调易错处。

  2.听写字词。

  3.学生互查,改错。

  二、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作者开始认为蜗牛胆小,还嘲笑它。那么作者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呢?默读,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感悟:

  指名发言: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蜗牛“胆小”?

  同学补充,教师点拨:

  1.课件出示学生谈到的语句1,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读出蜗牛胆小的样子?

  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通过评议、追问、比赛等形式理解“总是”、“藏”、“圆圆的、螺旋形的”、“不肯”等词。使学生感到,蜗牛很少出来,尽管它的壳很安全了,它还是不肯出来。从而感悟到蜗牛的胆小。

  板书:总是藏不肯出来

  [此处设计意在以读带讲,培养学生倾听、评价别人的能力]

  2.课件出示学生找出的语句,让学生仔细品读表现蜗牛胆小的词语:

  一会儿,从硬壳里探出一对长着小黑眼睛的触角,东张西望地

  “巡视”一番,直到发现四周没有一点儿危险,才慢慢地伸出头来。要是轻轻地碰它一下,它便会立即把头缩回去。

  理解“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等词语。

  [此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的方法。使学生在品味过程中,通过想象、表演、比较等方式理解蜗牛的小心谨慎。]

  3.板书:

  “探”“东张西望”“直到”“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轻轻”“立即”

  4.总结

  板书:出壳前、出壳、回壳。——胆小

  5.体会作者感受:

  所以作者才怎样想?

  出示课件:

  嘿,真是个胆小鬼!

  齐读这一句。

  6.连读3、4自然段。

  板书设计

  蜗牛

  出壳前总是藏不肯出来

  出壳探、东张西望、直到、

  没有一点儿、才、慢慢、胆小鬼

  回壳轻轻、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