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5以内的加法(2)

时间:2021-08-31

  生2: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接着数。)

  生3:我可以心算。

  生4:我会数指头或小棒来算。

  生5:先有4只小鸟,又飞来5只小鸟,4和1就组成5,所以4+1=5(师给予高度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

  (生评略。)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此环节明显地体现出教师的角色开始转变,不再是纯粹的知识灌输者,而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尊重学生的想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尊重学生自己的选择,很好地体现了《标准》的基本理念。]

  分层练习,辨析算理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

  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集团和不变规律)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贾老师设计了一个开放性习题,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通过计算、想象、拼摆,全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迁移默化地渗透了美育。]  专家评析

  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开放”二字。

  1.教学时,思维方式的开放。在探讨“4+1=5”的计算方法时,变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的时空结构,为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开放情境。由于学生的差异性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采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贾老师尊重学生发现的想法和自己的选择。

  2.教学评价趋于开放。师生互评计算方法,生生互评小组的使用评价形式的开放,有效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练习题的开放。由于绿叶即(条件)有多余,所以学生要给花蕊里5、4、3等红花配绿叶,就要经过观察,口算等思维过程,结合小组同学的审美观点,可以摆出多种多样的图案,同时,5以内加法的各种算术基本都口算一次。习题的开放,学生的开放,学生就有多种选择的可能,这样才能得到自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