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二、宗教改革

  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和宗教体系的框架,让学生对宗教有个基本的了解,如世界三大宗教是什么?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关系?世界天主教的中心在哪里?

  【教师】世界三大宗教指:佛教、基督教。而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个支派。目前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是梵蒂冈城国,这个主权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坐落在意大利罗马城西北角的一个高岗上,实行政教合一的统治。现在让我们回到16世纪的欧洲,一起关注下这场宗教改革运动。

  展示三段关于天主教在欧洲统治的材料,让学生通过材料和教材知识概括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再归纳总结。

  1、背景:

  ①天主教对欧洲的政治、精神控制和经济压榨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思想: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人们对天主教的统治产生质疑。

  ③德意志成为教皇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矛盾激化。

  ④导火线:罗马教皇在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总结:民族压迫、阶级压迫与宗教压迫交织在一起的德意志,便成了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2、序幕:

  1517年10月,“马丁·路德在教堂门口贴出了著名的“九十五条论纲” ,揭示教皇兜售赎罪券的种种荒谬,标志着德意志宗教改革的开始。

  3、内容:

  通过展示《九十五条论纲》的资料,让学生归纳并理解马丁·路德的主张。

  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解释“因信称义”和“因行称义”的区别)

  ②坚持《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并依据希腊文原本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③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婚配和还俗。

  ④君主的权利高于教士甚至教皇,激发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很多封建诸侯的支持。

  【教师】马丁·路德观点的核心是“信仰耶稣就可得救”,其观点为什么得到很多人的支持?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分析:路德新教容许个人在教义解释上有更大的自由,蕴含着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因素,带有资产阶级倾向。

  4、结果:形成了新教

  马丁·路德的教义在德国北部和中部迅速传播,形成了路德教派,受其影响,瑞士、法国、英国等国纷纷进行宗教改革,出现了加尔文派和英国国教等新教。

  5、性质:

  宗教改革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

  6、意义:

  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精神,如果说文艺复兴启迪了知识阶层的人文精神,那么宗教改革则直接激发了普通大众的人文思想,意义更加深远。其具体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②解放了思想,推动了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③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有利于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民族国家的形成。

  八、【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一统天下,建立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两场运动以不同的方式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反映了共同的时代精神——反封建。著名的法国作家雨果曾说过:“比大地更广阔的是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同学们今天在课堂上勇于探索,积极思考,大胆展示自我的表现,其实正体现了我们这节课的主题——人文主义。

  九、【板书设计】

  人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背景(原因):经济、政治、文化和人才 背景

  实质(性质) 序幕

  核心:人文主义 内容:“因信称义”

  成就: 性质:

  意义: 意义:

  十、【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很活跃,通过教师的引导一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故而教学任务能顺利完成。针对课标要求的教学重难点,从导入新课到教学过程的讲授,再到课堂小结,我精心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层层思考,环环相扣,通过图片展示和史料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培养论从史出的能力。整节课教学效果较好,达到了教学目的。唯一不足的是时间如能宽裕些,对个别问题的探讨会更深入。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高中教学设计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的背景和反思

3.《文艺复兴》教学设计

4.《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教学设计

5.四时田园杂兴和望岳教学设计

6.文艺复兴高二历史教学设计

7.九年级《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

8.九年级《文艺复兴运动》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