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气雨衣》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3

  学情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要让学生自己默读,再交流一下,看看他们是否已粗知大意。然后引导他们想一想或讨论讨论:日常生活用品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像小林那样,多动脑筋,动手做做看。

学习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粗知故事的大意。

  3.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日常用品需要改进。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下雨时,看到你们穿着五彩缤纷的雨衣在雨中嬉戏真像一幅美丽的画。不过,美中的足的是,雨水总是会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你们想过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吗?有一个叫小林的孩子,就动脑动手想了一个好办法。

二、识字

  自主识字、读中识字。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请教教材中的小鱼儿,如果小鱼儿不能告诉你,就去请教字典老师。

  2.合作识字、游戏识字。

  (1)互做监督员:俩人合作,一人读一自然段,互相监督字音是否读准,互相帮助正音。

  (2)开火车全班轮读生字。

  (3)悄悄话。同桌俩人合作,一人指字,另一个人悄悄读给对方听。

  (4)接力赛。四人一组,第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字的某方面特点,第二个同学在字卡中快速找出,并大声读出来。第三个同学说出或读出在课文中的词句。第四个同学再用这个字组一两个词语。

  3、指名分段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充气雨衣,请小朋友们跟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小朋友们读了它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2.通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引读:

  (1)下午放学的时候,随着一声春雷,下起了大雨……小林的雨衣--

  (2)晚上,小林躺在床上想:--

  (3)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自由朗读第四、五自然段。

  (4)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不明白的地方。

  2.开火车接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课件。

  课件演示

  普通雨衣→旋转起来的裙子→塑料救生圈→充气雨衣

  4.小结:小林遇到难题肯动脑筋,善于观察,想办法解决问题,真了不起。

  5.思考、讨论。

  (1)你还有比小林更好的办法吗?

  (2)怎样才能使设想变为现实?

三、朗读品味,表达情感

  1.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练读。

  2.组内赛读。

  3.出示课件(小孩子穿着充气雨衣),指导朗读。

  漂亮、实用的充气雨衣穿在身上,可真神气!让我们一起来夸夸小林吧!

四、想象创新,激励延伸

  1.你们一定也想成为小小发明家,想一想:日常生活用品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思考、讨论、交流)

  2.同学们,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一定会成为了不起的发明家。老师等着使用你们发明的新产品,相信这一天一定会到来!

五、课后实践,劳动体验

  动手做做,改进一下你认为不太好用的一种日常生活用品。

  《充气雨衣》教学设计篇4

  【教材分析】

  《充气雨衣》是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最后一课,是一篇默读课文,本单元主要是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充气雨衣》这篇课文描写了小林在下雨天穿雨衣弄湿裤脚而想到要把雨衣改造,在改造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边想边做,终于制成了“充气雨衣”的过程。小林是一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而且勇于付诸实践,值得我们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学情分析】

  对于小林遇到的难题,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类似的经历,但是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学中要以此为凭借,进一步培养学生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

  2.学会默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

  1.读准字音,流利地读文。

  2.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

  从小林的“看、想、做”中,感悟他遇事用心思考,不断实践的好品质。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题质疑,激发兴趣

  1.大家在下雨天都使用什么雨具?穿雨衣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呢?(举手回答)那同学们想不想改变这种让人烦恼的事呢?接下来我们这篇课文的主人公小林就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他发明了一种新式雨衣,名字就叫做“充气雨衣”。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次默读,整体感知

  1.指明默读的要求,(指名回答)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默读课文《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谁能告诉大家默读的要求?

  生:集中注意力,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默读完之后提问:课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给大家说一说。要求用简洁的语言回答(课件)(提问反馈)

三、学习生字1.出示带拼音词语

  充气、膝盖、联欢会、旋转、暑假、游泳、气囊、剪刀、塑料膜、压成、内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哟、真棒(自由读、指名读)

  2.出示不带拼音生词

  充气、膝盖、联欢会、旋转、暑假、游泳、气囊、剪刀、塑料膜、压成、内胎、差不多、粘在、用品、嘿哟、真棒(同桌互读)

  3.出示生字

  充 膝 联 旋 暑 泳 囊 剪 膜 压 胎  差 粘 嘿 棒 品(学生领读、开火车读。)

  重点是“囊、粘、差、假、膝”几个容易出现错误的字。

  4.和学生交流识字方法。

  A.拆和法识字:联 暑 剪 胎 粘 嘿 棒(出示课件)

  B.组词记忆:囊(图片展示)旋膝(实物展示)

  C.出示多音字:差 假 缝 称(出示课件,做选一选)

四、再次默读,感悟课文内容

  1.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想一想:小林遇到几次难题,分别是什么,他又是怎么解决的?请在文中画出来。

  2.全班交流

  问题一:

  PPT展示:小林的雨衣刚过膝盖,雨水顺着雨衣的下摆流到裤腿上,被风一吹,冷极了。

  (1)这是充气雨衣制作的(原因)。

  (2)他是如何解决的?

  PPT展示:当天晚上,他用粗铁丝弯了一个大圆圈,把它缝在雨衣的下沿,新式雨衣就做成了。

  (3)他是如何想到这个办法的呢?

  PPT展示:“六一”儿童节联欢会上,女同学表演了舞蹈。随着优美的乐曲,小演员们旋转起来,五颜六色的裙子徐徐摆开,就像一把把花伞。在小林的眼中,“花伞”渐渐模糊,变成了下摆张开的一件件雨衣。

  a.大家说这些语句描写的好不好?好在哪?(指名回答)那谁能给大家读一下?(指名读、齐读)

  预设:徐徐、渐渐;比喻句

  (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这些句子描写得也很优美,大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应该积累优美的词汇和语句,在以后写作的过程中加以运用。)

  b.这样的雨衣好用吗?为什么?

  预设:不好用,无法折叠。

  PPT展示:他还没来得及高兴,问题又来了:这样的雨衣怎么折叠呢?

  问题二:新式雨衣无法折叠。

  (1)那对这个问题他又是如何解决的?

  PPT展示:用能够充气的塑料塑料环代替铁丝环代替铁丝圈,不就折叠起来了吗?

  (2)这个办法好不好用?他是如何想到的呢?

  PPT展示:放暑假了,小林和同学去游泳,换好游泳裤,他拿出塑料救生圈开始吹气,叠起来的救生圈渐渐变成了圆环形的塑料气囊。小林眼睛一亮,心想:用能够充气的塑料塑料环代替铁丝环代替铁丝圈,不就折叠起来了吗?

  (3)想到这个好办法后,他有没有付诸实践呢?你是从哪儿看出来了?

  PPT展示:他没心思游泳了,换好衣服往家跑。回到家里,小林剪下救生圈的气门儿,买了塑料摸,有请塑料加工店的叔叔帮忙做成一个气囊。气囊吹起来,和充了气的自行车内胎差不多。爸爸帮着小林把气囊粘在雨衣的里面。

  a.读了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动作描写

  b.小林是个怎样的孩子?

  预设:爱动脑筋、爱动手

  c.到现在为止,小林最初的问题解决了吗?

  PPT展示:充气雨衣做好了。充起气来往身上一穿,嘿,别提多棒了!在儿童用品展览会上,小林发明的充气雨衣受到大家的称赞。

  你觉得大家会怎样称赞小林呢?

  预设:小林,你真了不起。你真聪明。你真爱动脑筋,我要向你学习……

  那这句话应该是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预设:满意、高兴(用你的语气来表现你们的满意与高兴吧。)

五、回顾总结

  1.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小林制作充气雨衣的全部过程,谁能总体来说一下小林制作雨衣的全部过程?大家先讨论一下。

  2.课件展示充气雨衣的制作过程并由学生(或老师)讲解。(重点第5段 剪下游泳圈的气门儿,买塑料膜,压成气囊,给气囊充气,粘在雨衣上)

  3.介绍小林。

  大家想不想知道小林是谁?

  充气雨衣的发明者就是小林。他的真名叫林恒韬,我们可亲切地叫他小林。随机出示关于林恒韬的文字资料:

  充气雨衣发明者:北京市打钟庙小学四年级林恒韬(男,11岁)

  发明作品:充气雨衣,又名吹气衣。

  该作品在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获一等奖。林恒韬被授予“小小发明家”的称号。同时充气雨衣已在工厂正式投产。

  这是全国第一届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国参赛作品中,总共评出了22个一等奖,林恒韬的充气雨衣是其中的一个获奖作品。

  (小林发明充气雨衣时仅仅是个四年级的学生,可见发明家并不是距离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远,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多动脑,多思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