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斜的伞》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4篇

  眼前五颜六色的伞在跳跃,倾斜的角度显而易见,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倾斜的伞》教学设计,一起来看看吧。

  《倾斜的伞》教学设计篇1

  文本解读: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教学难点重点:

  抓场景、人物说话、神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主题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照样子写一句话。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学生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爱心故事。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积累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积累词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一)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二)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二、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三、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困惑”、“微颤”、“浑浊”等词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同学间互助等方法自主解决。

  四、认读生词(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教学难点重点:

  抓场景、人物说话、神态描写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理解文章主题内容;体会重点词句意思,照样子写一句话。

  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幼年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的“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理解人物情感变化,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真实的爱心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一)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歌吗?现在老师放一首歌曲你们听听,不过要仔细听哟,听后告诉老师你记住了那句歌词,好吗?(播放mv歌曲〈爱是什么〉录象及歌词)

  (二)抽学生说歌词。多媒体展示部分歌词,老师带领学生诵读。

  (三)师:爱是一缕阳光,温暖着每个人的心田;爱是丝丝春雨,将爱的种子浇灌;爱是一句问候,爱是一个眼神……本课“爱”是一把倾斜的伞。(板书课题〈倾斜的伞〉)现在就让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用心去感受这个伞下动人的故事吧。

  二、学文。

  (一)现在同学们看这两幅图,告诉我它们各自画的是什么内容?(第一幅是一个老爷爷正给小朋友撑伞,第二幅图是孩子长大了在给老爷爷撑伞)。那么,第一、二幅图的内容各在课文那几自然段呢?把两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师总结:本课就是从这两个场面来生动描写了祖孙俩在伞下发生的关于“爱”的动人故事。

  (二)同学们请看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让我们齐声朗读。教师设疑问:为什么它是一把充满温情的伞,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三)学习第1——5自然段。

  1、品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眼用心听。说说你脑海里出现什么样的画面。

  (2)师:一老一小,走在雨中。立在伞下,构成了雨天的独特风景线,这是一幅多么和谐的画面啊!让这和谐的画面不要停止,我们再次齐读第一自然段!

  2、品读二——五自然段:

  在大家动听的读书声中,这温馨的场面在我脑海中浮现,同学们,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读书,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字,另一只眼睛看纸的背后,也就是用心去感受。你们一定是会读书的孩子,用你们的眼睛默读课文二、三、四、五自然段,读后告诉老师: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外公对丹丹的爱?来,读吧!

  从小时候“我”和外公走在雨中很快乐,并找到词语。

  从“外公头顶上本来应该墨绿色的天空却变了,一半是墨绿色,一半却是灰蒙蒙的”)理解含义

  老师还发现一个小秘密,知道外公还笑了好几次呢,你们知道老师从那些词语中发现的吗?(教师多媒体出示关于笑的部分的段落。)学生分角色朗读,并寻找关于“笑”的词语。

  引导学生关注外公的三次笑有什么不同,尤其是第二次的“笑而不语”,可在适当时机追问:外公在什么情况下笑而不语,他在想什么呢?

  小结:是啊,外公为了不让雨水淋到我身上,自已的一半身子已浸在了蒙蒙的雨中,而小时候的我却感到困惑,却不知道这把倾斜的伞就是外公对我深深的爱呀!

  3、教师过渡: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伞总是歪向我这边,他的身子总是一半干一半湿的。不知过了多少年,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我。仍然是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似乎和以前一样。

  (三)学习六——九自然段:

  1、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文中“仍然”这个词重复了几次?有什么好处呢?(多媒体句子)

  3、教师总结:作者连用了三个“仍然”,来说明人还是从前的人,物也还是从前的物,只是人物的角色发生了变化。(适当点拨排比句式)这样写多好啊!

  4、再读本段,读出“仍然”强调的语气。学习作者的这种写法,进行一个小练习。(多媒体出示练习)

  5、生活中的事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那么到底是什么发生了变化呢?让我们赶快一起来朗读7、8自然段。

  重点体会:“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这一句话的含义,为什么会这样?是谁教我这样去做的?

  6、从哪里看出“我”对外公的浓浓爱?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长大了的“我”懂得了当年外公的伞为什么总是歪的,知道用自己这颗感恩的心去感谢外公。

  三、拓展练习,人文性与工具性有机结合。

  (一)同学们,在你身边,一定也有不少爱,有家人对你的照顾,老师对你的教导,同学对你的帮助……你们能举例说说吗?(出示填空句子学生口语练习)

  (二)小结:得到爱是幸福的,给予别人爱是快乐的,当我们在享受亲人朋友的关爱的时候,我们别忘记了把这种爱的种子传播下去,把这爱回报给爱护我们的人们。(出示填空句子,口语练习)

  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让我们从现在起,用我们的小手,用我们的爱心回报那些关爱我们的人们。让我们的小家变得更温暖,让我们的班集体变得温暖祥和。

  (三)再读课文最后一句话,解决课前问题:为什么那把倾斜的伞是把温情的伞。以“那把倾斜的伞是(充满温情)的伞。”为基本句式,把课题换种说法。

  四、总结。

  听着同学们的回答,我想说:有一种心情叫感动,有一种东西叫永恒。让爱传递和延续,爱才会永恒。此时我想到了一首歌——《感恩的心》。听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本课。

板书设计

  小时候:外公给我撑伞(一半湿,一半干)——给予爱

  长大后:我给外公撑伞(一半湿,一半干)——回报爱

  一把蓝色的雨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