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腰鼓》多媒体教学设计参考

时间:2021-08-31

《安塞腰鼓》多媒体教学设计参考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课文的关键语句。

  2、体会课文多种排比形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排比)的作用。

  3、品味课文含蓄的语句。

二、能力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

  2、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激发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体会作者对生命与力量的赞颂。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1、内容:

  本文表现了安塞腰鼓这一陕北民间舞蹈艺术,赞颂了安塞腰鼓所体现出的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

2、重点:

  体会文章疾猛的节奏和恢弘的气势,感受其中的生命律动。

3、难点:

  品读语言,理解语言中包孕的情感和深意。

  【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对安塞腰鼓这种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充满原始意味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不了解这种舞蹈艺术的内涵。此外,本文诗一样的语言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学策略及教法】

  初中语文第二册教学要求“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因此,在教学中,遵循以能力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原则,教学中注意教给学生学法,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并通过行之有效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以后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十分丰富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安塞腰鼓》一文所在单元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有自己的见解。因此,教学中充分遵循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发表见解。

  《安塞腰鼓》是诗一样的散文,是文字化的舞蹈。文章气势恢弘、感情激越,因此,教学中,以诵读为主,在反复诵读中感受作品的节奏、气势,体悟语言的技巧和效果。同时,借助影视资料,通过多媒体的辅助,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

  《安塞腰鼓》不仅让人体会到安塞腰鼓的思想精华和艺术价值,还让人懂得怎样去欣赏舞蹈艺术。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总结鉴赏、描写舞蹈的角度和方法,然后欣赏一段舞蹈,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题,了解作者

  师:同学们,你们在文艺晚会或影视节目中,经常可以看一些民族舞蹈节目,你们喜欢舞蹈吗?看完以后,能说出你们的所见所感吗?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一段民族舞蹈《安塞腰鼓》。

  课件演示:

  1、文字出示:民族舞蹈《安塞腰鼓》。

  2、播放安塞腰鼓舞蹈片断。

  3、用文字简介安塞腰鼓的艺术特色:

  安塞腰鼓是陕北的一种民间舞蹈艺术,它主要通过夸张、有力的肢体动作,再配之以整齐而有变化的鼓声,塑造出粗犷、强悍、奔放、洒脱的艺术形象。

  安塞腰鼓属于沉实、厚重的黄土高原。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的人群,才能创造出此等奇观,也才能凭借它而释放其内蓄的伟力。

  提问:说说你们看后的感受。

  师:那么作家刘成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怎样?他又是怎样用文字表达出来的呢?下面我们一起学习散文《安塞腰鼓》。

  课件演示:

  1、文字出示:

  17、安塞腰鼓

  2、出示刘成章的照片和简介:

  刘成章,1937年2月22日生,陕西省延安市人。1961毕业于陕西师大中文系,是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文学常务理事,一级作家。1982年后主要从事散文创作,以家乡陕北高原为侧重的描写对象。已出版6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二、初读课文,理清层次

  课件演示:

  出示课文,配乐朗读。提问:

  1、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抒发了作者看安塞腰鼓的感受?

  2、“好一个安塞腰鼓”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几次?请分别找出来。这几句话是不是简单的重复?

  3、每一句“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出现都有新的情景、新的感觉、新的内涵,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每一次出现的新的情景,作者都侧重描写了什么?

  提问: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把文章的结构提纲补充完整。

  课件演示:

  板书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涵

  1、理解5~13节的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⑴ 品读课文,重点体会排比的表达效果。提问:

  在描写宏伟场面,叙写自己的感受时,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一一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指导学生朗读这些句式,体会腰鼓舞恢弘的气势,疾猛的节奏。

  课件演示:

  ① 排比句式:

  A、从形式上看,有句内的排比,如:

  a、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c、黄土高原,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d、这腰鼓,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e、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f、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有段与段的排比,如:

  使人想起: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使人想起: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

  使人想起:晦暗了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

  此外还有句与句的排比: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B、从用法上看:有的用以增强气势,突出腰鼓舞的恢弘气势,如:

  a、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有的用以渲染腰鼓形象,节奏感强,充满旋律美,如: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② 比喻句式:

  a、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

  形象地刻画了一群生机勃勃、强健有力的后生。

  b、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形象地刻画了安塞腰鼓表演的动人场面,急促、流畅的鼓点,强健、洒脱的舞姿,已和谐完美地融洽在了一起。

  ⑵ 抓住关键句子,联系上文,体会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提问:

  5~13节,这一层中,哪一句话揭示了安塞腰鼓的精神内涵?联系上文,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⑶ 引导联想,加深理解。提问:

  我们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令你想到这种不可阻挡的生命力量?

  ⑷ 小结学习这一层的.方法。

  课件演示:

  学习方法:

  ① 找出排比句,体会恢弘的气势,快速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② 抓住关键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深刻内涵。

  2、学生运用学到的学习方法,自学14~27节,然后提出难点,师生共同质疑。在质疑过程中,注意检查学生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⑴ 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力量!

  ⑵ 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和最后一部分。提问:

  开头是静悄悄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结尾却静成了“另一个星球”,对这种猛然爆发和戛然而止的安排,你有什么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