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教学设计(5)

时间:2021-08-31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3.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4.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重点难点

  1.初读课文,并说一说课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

  2.品读课文,并发挥想象力续编故事。

  教具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井”“青蛙”“小鸟”板贴画。(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哪”。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播放“坐井观天”的动画片。引导学生说说这个故事可以用哪个成语来概括。

  2.导入新题,问:谁能说说“坐井观天”是什么意思?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词。

  1.教师范读,请学生点评。

  2.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课文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3.检查朗读,相机指导认读生词。

  4.组织学生小组间赛读课文。

三、了解大意,自读课文。

  1.指导学生小组学习,讨论:你通过读课文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从课文中知道的内容,并归纳整理。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人物,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悟课文的表达方式。

四、指导书写。

  1.课件出示“话”“沿”“际”,引导学生思考:这三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写时应注意什么?指导学生写好这三个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生独立描红、临写。

  5.组织再次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板贴情景。

  1.复习导入:谁能说说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

  2.板贴“井”“青蛙”“小鸟”。

二、熟读精思,感悟对话。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找出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

  (1)自读对话。

  (2)指名读,师生评读。

  (3)同桌分角色练习朗读,再现对话情形。

  3.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组织评议。指导学生读出青蛙和小鸟的不同语气,重点指导体会第三次对话中青蛙和小鸟的“笑”各有什么含义。

三、同桌合作,演读故事。

  1.课件出示演读要求:

  (1)要读出对话中不同的语气。

  (2)在读的时候可以加上适当的表情和动作。

  2.同桌合作演读,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展示演读,师生评议。

四、续编对话,领悟寓意。

  1.发挥想象,小组合作续编它们之间的第四次对话。

  2.全班交流续编的对话。

  3.同学们,你们读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说什么呢?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学习整篇课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对话,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蛙自信、傲慢的语气。

  2自主发现字词规律、识字方法和积累词语的方法,能在初步理解寓意基础上发挥各自不同的想象续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感知课文

  1出示“我会想”图标,讨论“天有多大?”。(生自由想象天有多大,并大胆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

  2引入课题:“天只有井口那么大,不信你就听听下面的故事吧!”(听音乐范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

  二初读课文——识字

  1出示“我会读”图标,交待读课文的要求。(生给新词作上记号。)出示带生字的句子,让学生有选择的读通,再听听伙伴是怎么读的。

  2生板书简笔画“水井”。

  3出示生字,让学生在小组内认读,注意看清字形,读准字音,并读给学习伙伴听。(生说出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在全班交流。)(出示生字卡,请两位学生上台玩游戏—猜猜我叫啥?检查全班学生识字情况。)

  4出示“我会写”图标,指导写字。

  三再读课文——读通

  1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读熟。

  2播放音乐,指导学生配乐朗读。

  四细读课文——感悟

  1学习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学生悟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板书贴画。)

  2学生互相朗读和交流读后的感受

  3选择读得好的同学在全班展示。(感悟积累词语:“无边无际,因为……所以……”。)

  4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表演朗读。

  5课件出示,指导学生依据图像配音。(生准备配音)

  五续编对话——拓展

  1挖掘本故事的寓意:要做见多识广的小鸟,不做思想狭隘的青蛙。

  2与学生一起想象续编第四次对话:假如青蛙跳出井口后,他会怎样对小鸟说?说出你对小鸟和青蛙的不同看法。(小组续编对话,全班交流)

  六实践活动

  上网查阅:看看天究竟有多大?或把这个故事和续编的部分讲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调动情感。只有调动学生情感的参与,语文教学才能达到高层次和理想化的境界。学习课文前,我先通过讨论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再把多媒体引进课堂,让学生根据课件中的动画进行配音,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起了感情的共鸣。学生自然而然地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青蛙和小鸟。

  二、以读为本,自读自悟。《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合作者、促进者的角色出现,不断地调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采用自由读、个别读、配乐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将每一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在展示和交流中读书,在语言环境中识字。

  三、开放实践,合作交流。实践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环节。《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当学生充分朗读、尽情表演之后,我让学生去续编青蛙和小鸟的第四次对话。学生忙于合作交流,各个津津有味。这样,不仅拓展了知识,激发了学习兴趣,而且也给学生提供了表现自己,与同学合作交流,展示自己个性的舞台。《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8个生字,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使学生理解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站得高、看得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正确看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用白板聚光灯功出示“观天”,剩余部分遮盖起来,问:“观”是什么意思?同学们经常看到的天有多大?(生交流)

  2.互动小判断:“老师白板上只有‘观天’二字。”学生判断这个说法对不对,然后老师显示剩余部分,为后文如何看待事物做铺垫。

  3.有一只小青蛙坐在水井里看天,它看到的天有多大呢?我们来学习课文《坐井观天》。

  (二)学习生字

  出示生字,学生小组学习生字,交流识字方法。生开火车读字,识词。

  信 沿 抬 际 蛙 错 答 还

  井沿 无边无际 不信 抬头 青蛙 弄错 回答 还用

  (三)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四)朗读感悟

  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小鸟和青蛙的三次对话。

  2.看插图练读第一次对话。

  3.感悟第二次对话。

  (1)男女生分角色读第二次对话。

  (2)说说读懂了什么。思考:小鸟和青蛙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3)比赛读读小鸟人为“天大”的句子和青蛙认为“天小”的句子,看谁读得好。

  4.感悟第三次对话。

  (1)小组合作学习。分角色朗读。

  讨论:小鸟和青蛙都是笑着说的,它俩笑的含义是什么?

  (2)朗读对话,读出适当的语气。

  (五)戴头饰表演

  (六)拓展活动

  1.思考: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

  2.全班交流。指名续编第四次对话(戴头饰)。

  (七)谈感悟

  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坐井观天》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2.《坐井观天》写字教学设计

3.课文坐井观天的教学设计

4.部编坐井观天教学设计

5.《坐井观天》教案教学设计

6.《坐井观天》 教学设计

7.坐井观天教学设计与思考

8.关于《坐井观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