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时间:2021-08-31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一、学情分析

  学习生活是学生特别熟悉、感到亲切的内容。即便是他人的学习经历,也可以给学生带来共鸣。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生活可谓是十分熟悉的,但却并未对学习生活有真切的体会。本文在锻炼学生默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对鲁迅先生的学习生活有所了解,并学习鲁迅先生描写学习生活的写作方法。

二、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使学生通过鲁迅先生的笔墨感受不同的学习经验和体会。

三、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文章内容,品味语言魅力。

  2.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3.体会少年鲁迅在游戏、学习中所具有的童真和童趣,以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作者及《朝花夕拾》相关知识;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难点: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品味文章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

五、教学方法

  教法:启发法、讲授法、课堂讨论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课

  (播放歌曲《童年》)

  导入语:童年是一首欢快的歌曲,大家现在欣赏到的歌曲名为《童年》,唱出了池塘边榕树上声声叫着的知了,唱出了操场边秋千上驻足停留的蝴蝶,唱出了孩子贪玩等待游戏的童年。我们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写下了一篇优美的散文。下面让我们伴随着美妙的歌声,一起走进鲁迅的童年。(PPT展示题目及作者)

  (二)展示教学目标

  (PPT展示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字词

  2.初读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3.分析“百草园”的内容

  (三)小组预习展示

  1.作者(鲁迅)简介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收集的作者资料

  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明确: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

  2.作品(《朝花夕拾》)简介

  学生交流分享自己了解到的《朝花夕拾》资料

  师补充并强调重点

  明确: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一部散文集,共收集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40多岁了,这本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朝花”喻指童年美好的生活,“夕拾”喻指中年以后回忆往事,写成文章。

  课后读读写写

  (PPT展示课后读读写写字词)

  学生单独读并纠错,班级齐读

  (四)授新课

  一、题解

  (PPT展示题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师:同学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什么信息呢?

  明确:空间转换,文章分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生默读课文

  师:(PPT展示默读要求)

  (1)根据“百草园”“三味书屋”两大部分的内容为文章划分段落。

  (2)找出描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起止段。

  (3)思考:这两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明确:

  (1)1-8自然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

  9-24自然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2)1和8自然段为百草园部分的起止段,10和24自然段为三味书屋部分的起止段。

  (3)两部分通过第9自然段这一过渡段连接起来。

  三、小组合作,精读文章

  1.小组合作探讨第一部分内容,思考:哪句话总领了第一部分的内容?文章从哪些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

  明确:“但那时确实我的乐园”总领第一部分;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

  2.小组合作研讨第二自然段,思考:两个“不必说”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单是……就有……”中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及味觉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

  (PPT按描写顺序展示景物图片)

  3.小组研讨“乐闻”部分,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明确: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阅读第七自然段,找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明确:“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的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是儿童的“乐园”。

  (五)课堂小结

  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填空

  (PPT展示小结填空题)

  文章第一部分写了,通过描写三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之情。

  明确:文章第一部分写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通过描写乐景(优美的景物)、乐闻(美女蛇故事)和乐事(雪地里捕鸟)三方面表现出百草园是“我”的乐园,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喜爱之情。

  (六)作业布置

  1.请模仿鲁迅先生描写冬天捕鸟使用一系列动词的方法,用五个以上的动词来描写一段你亲自参加过的活动或游戏经历。

  2.预习文章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借鲁迅先生之笔,穿越到其在百草园的快乐童年,欣赏了百草园的美景,同作者在冬天的雪地捕鸟,听长妈妈讲了美女蛇的故事。转眼间,作者被家人送入了私塾。今天,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一看鲁迅先生在私塾中度过的童年。

  (二)展示教学目标

  (PPT展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分析“三味书屋”的内容

  2.探究文章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三)授新课

  一、阅读第九自然段(过渡段)

  思考:

  1.作者知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明确:作者并不知道自己被送去私塾读书的原因。可从“不知道”“也许”“无从知道”这几个词看出。

  2.三个“也许是因为……”的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意思?

  明确:连用三个“也许是”,构成排比句式,猜测家人送“我”进私塾的原因,表现了“我”对以后不能常到百草园玩耍的无可奈何的心理。

  二、阅读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

  思考探究

  1.作者是如何介绍“三味书屋”的环境及“我的先生”的?

  明确:写三味书屋环境:第十自然段“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写我的先生:第十一自然段“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PPT展示三味书屋及寿镜吾先生图片)

  2.作者选取了哪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三味书屋”的生活?

  明确:问“怪哉”虫;正午习字,晚上对课;逃课到园里玩耍;师生朗读;上课偷偷玩纸盔甲、画画。

  三、对比探究

  百草园中有许多趣事,如拔何首乌、捕鸟、美女蛇的故事等,对比三味书屋的生活,从“学习的环境、教书的先生、学习的内容”三方面作一个比较,完成表格。

  百草园

  三味书屋

  学习环境

  开阔、优美

  封闭、沉闷

  教课先生

  亲切耐心的长妈妈和闰土的父亲

  死板、冷漠的老先生

  学习内容

  自然景物、故事、捕鸟:神奇有趣

  不懂的古文:枯燥乏味

  (四)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回忆“我”童年时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美好生活,表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活泼、自由快乐的心理。

  (五)作业布置

  1.朗读并背诵文章第二自然段。

  2.课外阅读《朝花夕拾》,任选一篇谈谈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