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作文的教学设计(2)

时间:2021-08-31

  命题作文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把自己和伙伴之间发生的事情写清楚。

  2.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3.语句通顺、表达有一定条理。

  4.有自己的真实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突出人物特点,将文章内容写具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同学经常与自己的伙伴、朋友、亲人、师长等交往,在交往中也一定会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事情,这些事或让你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鼓舞你不断进步;或不断提醒你注意吸取教训,不要重走错误的老路;或使你今天你就选择其中一个,和同学交流交流。

  二、小组出代表,全班交流,互相补充 评价交流标准:

  1.我和××属半命题作文,习作中不仅写我还要写××,写两人之间发生的事情。

  2。要写出自己和这个人有过怎样的交往?你们在相处中的什么事情给自己留心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些交往的事件中,你们之间的感情有怎样的联系或发生过怎样的变化?是互相理解,或是互相支持;是互相热爱,或是互相怀念;是由于误会而导致感情破裂

  三、学生进行习作,教师注意发现有新意的习作,随时向大家推荐

  四、学生习作之后认真自我修改,与同学交换习作,互相修改

  五、优秀作品欣赏

  命题作文的教学设计3

  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表过方式的运用:重以记叙为主,辅以描写、抒情。

结构:

  总分总、过渡。

选材:

  身边的事,典型而有代表性。语言等等。

三维目标

  掌握记叙文的最基本的常识。

  以典型的范文示例。

  培养学生热爱写作文的思想热情。

教学重点

  辅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常识。

教学难点

  学生写作。

教学方法、学法

  引导、自主合作、学生交流展示。让学生把以上的几种情况在写作中有机地结合体现出来。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辅导,第二课时写作。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一提起写作文,往往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抓头搔耳,绞尽脑汁,搜肠刮肝,无话可谈,无从下笔,这种现象很普遍,也很正常。。然而,如何来克服这一不良现象呢?下面听老师讲、辅导,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并且对写作文的信心也会大增。

二、示例指导。

  读本段话语,完成下列要求。

  每逢放假的时候,我们就更不愿离开她。我还记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边,看她收拾这样那样东西的情景。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记得在一个夏季的夜里,席子铺在当屋,旁边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里的什么时辰,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亲喊住了:“你要去干什么?”“找蔡老师……”我模模糊糊地回答。“不是放暑假了么?”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块席子,我已经走出六七尺远。母亲把我拉回来,劝说了一会,我才睡熟了。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呵!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我记忆中的珍宝之一。一个孩子的纯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热恋中的人们也难比呵!……什么时候,我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魏巍的《我的老师》

1、 本段所体现的记叙文的六要素分别是什么?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的起因:

  经过:

  结果:

2、 本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

3、 本段的结构如何?

4、 学生讨论本段是如何选材的?

5、 本段的.语言有何特点?

板书设计

  要素

  记

  结构

  叙 表达方式

  语言

  文

  选材

  训练提升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它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眼睛会育人,眼睛会启发人,眼睛会鼓励人

  请以“老师的眼晴”或“妈妈的眼睛”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1、 学生合作讨论,交流展示简单的思路提纲、选材。

  2、 学生独自完成作文。

反思小结:

  此作文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好学生如何来写比较规范的记叙文,特别是引用魏巍的《我的老师》中一段示例,让学生先做,老师再引导学生把以上的几种情况都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形成一篇完整的作文。最后让学生学以致用,触类旁通,以达到能很好地灵活地来驾驭写记叙文之目的。

  命题作文的教学设计4

  第一课时

  教材说明:本次席作的题目是“童年的回忆”,是命题作文。要求写的内容融还是比较宽法的,只要是自己小时候亲身经历过得有趣的事都可以写,细做的提示和要求包括两项内容:一是两段文字,二是一幅插图。

  第一段文字时强调这次习作的范围是“同年都有许多值得会议的事”,要求回忆之后,写一件事,重点是有趣的事。

  第二段文字是交待本次习作中带你要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些具体。而且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是自己感到有趣在哪里。

  插图是小同学在钓鱼、画画、捉蝴蝶,目的是引导学生开拓思路,告诉同学都可以选择哪些事来写,可以写图上的内容,也可以写图上没有的内容。

  教学目标:

  1、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写生动。

  2、突出一个“趣”字,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现个性化,内容要真实。

  3、培养学生感受童年的欢乐和情趣。

  教学重、难点:

  1、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把有趣的地方作为重点,些具体,写生动。

  教学过程:

  1、启发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美好的童年,你也许曾经在小溪边垂钓,也许在公园里观察不捉蝴蝶,也许你在大自然中描绘过美丽的图画……今天,老师就与同学们一起回忆一下童年那充满稚趣而又很有意思的事情,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

  2、明确要求,指导写作。

  (1) 读题目,明确本次习作为命题作文。

  (2) 指名地习作要求,思考这次习作给我们提出了几点要求。

  板书:

童年的回忆

  写事(会议经过)——时间、地点、活动的经过、结果。

  抓重点(趣)写自己内心地感受。

  3、 构思写作,口头叙述。

  (1) 拿出你童年时的照片或者玩具,回忆自己童年中最有趣的一件事情,讲给小组内的同学们听。

  (2) 把自己的童年趣事讲给全班听,展开评价,注意评价依据应围绕板书内容。(学生可以把“趣事”完整叙述,也可以选择精彩部分讲给大家听。)

  4、 动笔写,教师巡视。

  (1) 学生把自己刚才的构思内容写下来。

  (2) 在教师巡视中,对于极少数习作方面存在问题的同学适时降低要求,可以先写出“趣事”的重点部分,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

  5、 朗读欣赏、评比奖励。

  (1) 写完找学生在全班朗读,引导学生展开评议,注意围绕重点进行评价。主要找出优点,可以婉转提出不足。

  (2) 学生自己修改,在查漏补缺中完善自己的作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习作,评议修改。

  学生完成习作草稿后,各自朗读一遍,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议修改。

  二、文后指导。

  1、结合学生的作文进行讲评。以表扬为主,哪怕是一句话或者一个好词语用得好,都要进行表扬,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2、出示两篇作文:

  一篇佳作,出示佳作欣赏,学习写法。

  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解决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

  三、修改作文。

  四、誊写作文。

  作文讲评《童年趣事》

  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作文讲评,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篇好的作文的标准是什么,并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会运用标准对照和衡量自己的作文和他人的作文。

  教学难点:运用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修改自己的习作,评议他人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