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学目标

  了解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

  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

  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的形态”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两部分,主要讲述聚落的形态、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聚落分为城市与乡村两大类型。世界各地的聚落形式多样,但都与当地的自然环境有着很大的协调适应性。世界文化遗产是前人留下来的宝贵财富,为我们研究人类的文明史,以及人类与环境间的关系,人地协调发展等有着重大的价值。故本节的重点是“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聚落形式是学生身边具体的地理事物,所以在教学方法设计上,主要采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形式,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让学生当小老师,向其他同学展示个人的想法和小组的讨论结果。

  课前准备: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接着学生按小组合作分析、解决问题。课前准备提出要求如下:(1)搜集城市与乡村的不同景观图片,分析城市与乡村有何差别;(2)搜集民居建筑图片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料,分析形成建筑特色的原因;(3)复习前面世界人口分布知识,了解人口密集地区的地形。

  [导入新课] 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 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一] 讲述“聚落的形态”,按以下步骤: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 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1.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

  哪些好处?

  [启发] 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 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 教师展示城市与乡村差别表格:

  2.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 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 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3. 教师展示动画:课本P52由村庄演变为城市的过程,讨论城市发展过程。简要分析城市发展条件。

  [教师提问]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那么,结合人口的分布情况,分析讨论:在哪些地方容易形成聚落呢?

  [启发] 世界人口密集区域分布在哪些区域?为什么?那些地区的地形如何?气候如何呢?如:我们冀州的地形如何?

  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讨论。

  [小结]:聚落的形成受水、地形、气候、交通等条件影响。气候温和、水源丰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的地区易形成聚落。

  [承转] 由于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地的民居建筑(房屋)风格不同。为什么呢?

  [讨论] 把学生分成3组,展示课前搜集的“东南亚的高脚屋”、“北非的平顶屋”、“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的冰屋”的图片,讨论不同建筑风格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

  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 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4.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 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 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X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节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 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 C.渔村——捕鱼 D 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 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 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

  ① 地形 ② 资源 ③ 土壤 ④ 水源 ⑤ 气候 ⑥ 植被 ⑦ 地质 ⑧ 交通

  板书设计

  一、聚落的形态

  1.什么是聚落

  2.聚落的形式

  3.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二、聚落与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聚落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1. 什么是世界文化遗产

  2.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的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去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知识的“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在如下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才是真正有效的:当学生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这样才能最好使新课程标准得以实际上的实施。教学设计方案 篇6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第三册80页例5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编制8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了解8的乘法口诀的来源.

  2.理解8的乘法口诀的意义,能记住8的乘法口诀,并能用乘法口诀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用8的乘法口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编制口诀,培养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学习新知识.

  5.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背6、7的乘法口诀.

  2.师生对口令.如三七( ),( )十二.

  抢答;并抽问算式的意思.(电脑演示)

  3╳6 6╳5 7╳2 1╳7

  二、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习了2-7的乘法口诀,今天我们要根据以前学习口诀的经验.自己来学习8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8的乘法口诀)

  1.准备题(学生制作卡片)

  拿出8张卡片,在第一张上写8,然后8个8个地加,一直加到64,把每加得的数分别写在一张卡片上,按顺序摆好.(课件演示)

  2.观察、并回答.

  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吗?

  根据卡片的排列顺序,你能编几句口诀吗?先想想,并把你编的口诀写到练习本上,然后在同桌交流.(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其余学生进行较对) (电脑演示)

  1╳8 =8 8╳1=8 一八得八

  2╳8=16 8╳2=16 二八十六

  3╳8=24 8╳3=24 三八二十四

  4╳8=32 8╳4=32 四八三十二

  5╳8=40 8╳5=40 五八四十

  6╳8=48 8╳6=48 六八四十八

  7╳8=56 8╳7=56 七八五十六

  8╳8=64 八八六十四

  3.课件出示:

  提问:24是几个8相加得来的?

  五八四十是什么意思?

  56是由几个8相加得来的?

  4.揭题.齐读口诀.点题-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8的乘法口诀.(板题)

  三、观察实践,巩固新知.

  1.学生列式,主题图.看第一组有几个人,这是几个8?怎样列式?(学生回答)

  并让学生独立列出2个8,3个88个8的乘法算式.

  2.找8的乘法口诀的规律.指算式,这组题有什么特点?(被乘数都是8,乘数一道比一道多1,积一道比一道多8)

  (课件)记住这个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记口诀.比如,忘了四八三十二这句口诀,谁知道可以怎么办?(想相邻的口诀,三八二十四,24+8=32;或者想五八四十,40-8=32)

  3.记口诀.看卡片口算,说出用哪句乘法口诀 (课件出示)

  8╳5= 8╳4= 8╳2 = 8╳7 =

  8╳1 = 8╳3= 8╳8= 8╳6=

  4.背口诀,体会一下哪几句最难背.自己重点记这几句.

  5.对口令.师生之间对,学生之间对.

  6.填适当的数.(课件出示)

  7╳( )=56 8╳( )=32 8╳( )=

  ( ) ╳( )=24

  (最后一题鼓励学生用想出多种答案)

  7.数学游戏:摘苹果(课件演示)

  春天到了,我们给果树浇水、施肥,秋天苹果获得大丰收,哪个同学愿意帮助摘苹果。 (可以画一棵苹果树,结满了苹果,苹果上面写得数,以8的乘法口诀得数为主,也可以有前面学过的题。有6个筐,每个筐上有四道乘法算式,没有得数。每组派一个代表,摘一筐苹果,即算出算式的得数去摘苹果,贴在等号后面,本组同学可以帮助,看哪组摘得又对又快)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怎样学到的,学得高兴吗?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相关文章:

1.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

2.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九篇

3.小班教学设计方案模板

4.教学设计方案模板4篇

5.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九篇

6.教学设计方案模板6篇

7.教学设计方案模板7篇

8.教学设计方案模板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