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实用的教学设计方案四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进行安排的书面计划。那么应当如何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学设计方案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一、指导朗读、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板书课题]

  井底之蛙

  [出示生字卡片]

  检查读音。

  二、读课文,理解青蛙和鳖对世界的不同看法

  1、想一想,青蛙住在什么样的地方,鳖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2、青蛙住在什么样的井里?它的态度是什么样的?画出相关的句子,谈谈你的认识

  3、鳖住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他对自己的生活环境的态度是怎样的?和相关的词句谈谈你的感受

  4、鳖和青蛙的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

  三、对青蛙和鳖的不同见识,感受青蛙的浅陋无知

  1、提问:他们的生活环境差别这么大,青蛙却仍然自吹自擂,尽情的夸耀

  2、谁愿意告诉大家,鳖和青蛙为什么对井有不同的态度?

  3、听了鳖的话青蛙有什么表现呢?

  [板书]

  “井底”、“大海”

  4、指板书小结:青蛙盲目自大是因为它的见识浅薄。

  5、同学们讨论一下,生活当中有没有像青蛙一样没见过世面却又安于现状,容易满足的人

  四、指导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意思

  1、放幻灯及教学录音。

  你最喜欢读几句,读给大家听听。

第二课时

  一、指读课文

  二、谈谈这篇课文给你的启发

  三、表演“井底之蛙”,进一步体会寓意

  1、假如你是青蛙,来到海边之后,你会看见些什么,你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2、带上头饰即兴表演,大家评议。

  3、这个寓言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小结:小鸟和青蛙都是说的实话,可是由于它们所见的世面不同,得出的结论就不一样。“井底之蛙”是一个比喻,就是把那些目光狭小、自以为是的人比做“井底之蛙”。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启发我们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问题,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对比古文,体会文言文的韵律

  师范读古文:

  夫/千里之远,不足/以/举其大;千仞/之/高,不足/以/极其深。禹之时/十年九潦,而/水/弗为加益;汤之时/八年九旱,而/崖/不加损。夫/不为/顷久推移,不以/多少/进退/者,此/亦/东海/之/大乐/也。

  对照古文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

  跟读古文,感悟古文句中的停顿和朗读的节奏

  五、课堂练习

  1、提问:

  (1)你在学习这课生字时有什么发现没有?谁能告诉大家?

  2、听写生词

  3、写一写:为什么青蛙原来觉得自己很快活,后来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呢?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目标 :

  1、了解自己的家乡,夸夸自己的家乡,结合杭州的西湖博览会,初步培养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2、能用连贯的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重点:看图听听说说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用不同的语言夸夸自己美丽的家乡或家乡的特产。

教学难点 :用自己的语言把三个小朋友夸家乡的话说出来,不能成为变相的背诵。怎样用连贯的一段话夸自己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谈话揭题,明确学习任务。

  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乡,你的家乡美吗?这节说话课,我们要先来听听三位小朋友是怎样夸自己的家乡的。(板书:夸家乡)最后还要小朋友仿照例子,用一段连贯的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

  二、初步看图,整体感知。

  1、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分别在哪里?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用句式他的家乡在(),因为那里()。

  三、听听、说说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听听他们自己是怎样迈进家乡的。

  ● 出示图1,

  1、听边思考:A、他的家乡在哪里?B、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C、他觉得自己的家乡怎样?

  2、分步回讲以上内容。

  3、谁来做山里的孩子,向同学们夸夸自己的家乡?(个别讲,集体评议)

  ● 出示图2:

  1、边听边思考:这个小朋友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

  2、自由说;小组说。

  3、谁来做海边的孩子向大家夸夸自己的家乡,指名说,集体评议。

  ● 出示图3 :

  1、听录音想想,这位小朋友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乡的?

  2、学着这个农村小朋友的样子,来夸夸家乡。(自由说,指名说,评议)

  四、夸夸自己的家乡。

  这三位小朋友的家乡都很美,他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也有自己的家乡,你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乡好吗?

  1、怎么说?依据第一幅图的学习方法。

  2、分步指导:

  (1)重点指导第二步那里有哪些美丽的景色?(或有名的特产)

  (2)也可以说说居住地周围的建筑或市场的景象。

  3、把三部分内容连起来,用一段话夸夸自己的家乡。(自由说;同桌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五、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一段话来夸夸自己的家乡,我们家乡都很美,我们都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要学好本领,长大为家乡做出自己的贡献。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排列与组合第二课时内容(教材113页)。

  教学目的:

  1. 通过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 。

  教学难点:

  运用学过的知识有规律地排列事物,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数字卡片。

  学具准备:

  学具袋、每生准备3张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引出问题:你们想知道老师的手机号码吗?

  2.出示手机号码前8个数字,剩余3个数字需要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数学问题才能获得。

  3.提出数学问题:

  ①用数字1和8可以组成几个不同的两位数?

  ②你们猜猜哪个两位数是老师手机号码前两个数字?

  ③给出学生手机号码中间5个数字后,再给学生3个数字3、7、9,并告诉学生手机号码后三个数是这3个数组成的所有数当中从小到大第四个数字。提问:数字7、3、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4.学生猜测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事物的'排列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提出学习要求:

  ①拿出数字卡片,2人一组合作。

  ②一个同学负责摆数字卡片,另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数字。

  ③在摆的过程中思考要怎样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2.学生合作交流摆数字,教师巡视。

  3.小组板书展示本组结果,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摆的。

  4.全班观察交流讨论,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的摆法及原因。

  5.师生一起总结得论:

  ①用3个不同数字可以组成6个不同的三位数。

  ②可以用先确定个位或者十位或者百位上的数字,再按顺序 排列组成三位数,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③也可以按照数字的大小,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来 排列,也可以保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6.提出问题:用数字7、0、9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学生用刚刚学习到的方法说出结果。

  7.学生汇报结果。

  8.师生共同总结得出,在有0的情况下,3个不同的三位数只 组成4个不同的三位数,因为0不能放在数的最高位。

  (让学生经历合作交流探索的过程,体会数的排列顺序的过程。)

(三)巩固应用,内化问题。

  1.拍一拍

  课件出示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寺庙,3个徒弟想要拍照 留念。提出问题:他们可以拍多少张不同位置的照片?请3 个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一个同

  学扮演唐僧给三个徒弟摆站的位置,其他同学是摄影师负责拍照拍照。

  2.猜一猜

  唐僧也要和徒弟拍照留念,他们能拍出多少张位置不同的照片? (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理解加深,记忆牢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

  数学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学生说说自己这节课的体会。

  2.老师小结。

  (让学生主动体验学习,从中获得快乐,并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数学广角·简单的排列 不重复

  不遗漏

  百十个位位位 9 7 39 3 7 7 9 3 7 3 9 3 9 7 3 7 9

  3×2=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