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2)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学生视角

  本篇课文讲述的故事紧张、惊险,学生定会被精彩的故事情节所吸引。

难点

  学生对甲板桅杆等船上:的设施知之较少,理解上有定的难度。

教师思考

  这是一篇传统的讲读课文。描写精彩生动、引人人胜;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事物在发展和变化中,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采取相应的果断行动。教学时应注意抓住课文中人与猴子联系的变化和发展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并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同时以课文中的故事为载体,进行方法论的教育和语言的积累与训练。

重点

  理解事情的发展,是由于帆船中人和猴子的联系而产生、发展、变化的。

设计特色

  以研读为主,探究式学习;

信息资料

  1.有关帆船结构的图片或其他资料。

  2.师生搜集列夫·托尔斯泰的生平介绍及其他作品资料。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学习用注意事物之间联系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朗读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新词。

  3.朗读课文。

教学流程

一、联想,导入新课

  师板书课题,问:文章题目使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下面不是水,而是陆地或别的物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下面我们就学习这篇由列夫·托尔斯泰所著的文章。

  (训练学生的联想、想象、推断能力;交待作家是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而引发阅读的兴趣。)

二、提出研究课题

   1.自读课文,自定研究课题。

  如:危急时刻,船长为什么要那样做?

  2。小组交流,充实课题。

  3。全班汇报,教师点拨,筛选出几个有价值的课题。

  (在确定课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质疑、探究能力。)

三、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教师提供几种研究的形式供学生选择,也可让学生自定研究形式。

  2.组织学生分组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研究。

  3.组织全班交流:

  4.引导学生进行自评

  (初步体验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感受探究式学习的乐趣。并始终关注评价机制,搞好调控。)

四、研究朗读课文

   1.引导学生研究如何才能读好课文。

  2.引导分析重点句。

  3.组织学生分组朗读。

  (通过自主朗读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船长在危急中果断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

  2.通过扩展训练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

  一、课内扩展,充实语文小课堂

 1.谈谈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样做的,想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样想的。

  2.如果你是一位碰巧目睹了这件事的记者,你会问谁什么问题?

  3.当孩子被救上来以后,如果你是他们,你会怎样说?

  船长:

  水手:

  孩子:

  4.请把这个故事写成一篇简短的新闻报道。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一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和同学交流。

  (利用课文的空白、角色的特点引导学生养成体验角色、换位思考的习惯,对于改变学生的自我中心主义,形成正确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及培养创造性思维都是非常有利的。)

 二、课外扩展,走进语文大课堂

 1.形容处境危险、情况紧急,可以用哪些词语?与大家交流一下。

  2.把你所知道的遇事机智、当机立断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三、课堂练习,

 1.写出带有下列部首的5个字。

  舟:一一一一

  木:一一一一

  2.把词语补充完整。

  龇牙咧()心()胆战

四、实践活动

找列夫·托尔斯泰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板书

跳水

  孩子遇险

  孩子追猴

  猴逗孩子

  当机立断

  跳水

  父亲举枪

  孩子得救

  水手追猴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教学要求:

  1.阅读课文,感受到新中国少年儿童生活的丰富多彩,幸福美满。

  2.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理解环绕、飘荡、凉爽、尽情等词义、并区别运用映与应、漂与飘等字的形义。

  3.读懂诗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的红领巾、谁指什么。

  教学重点:

  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并背诵,并通过想象说出诗歌描绘的情景。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题目是《让我们荡起双桨》作者乔羽(乔羽作词)写的是我们少年儿童在公园划船的欢乐情景。

  2.介绍北海:

  在北京故宫西北侧,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园林之一,是首都北京的游览胜地,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范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1.指导看图。

  ①水面上有哪些人?哪些景物?他们在干什么?西周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②范读课文。

  ③学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④学习课文的部分生字。

  三、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知识学生读课文,联系句子理解环绕、飘荡、凉爽等词义。

  2.想象、看图、画面有些什么?

  3.出示句子。

  水面上 小船

  四周 我们

  4.提问,这一小节主要写了哪些景物。<小船、白塔、绿树、红墙>

  从课文中找出来。

  四、作业:

  1.描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3.将下列的字加上偏旁部首,组成词语:

  4.熟读课文第一小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默写生字: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二段。

  ①提问这一段又描写哪些景物?(阳光、小鱼)

  ②课文中红领巾迎着太阳一句中的红领巾指的是什么?(少年儿童,少先队员)

  ③比较映与应、漂与飘字的音、行、义。

  讲课文中洒的意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④课文中三四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拟人)

  ⑤比较迎面与迎着的词义。

  2.小结。(让学生自己讲)

  三、学习课文第三段

  1.学习课文第三段(集体朗读)

  2.理解词义尽情

  3.思考:

  ①课文中是水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生活中谁指什么?(读中体会)从文中哪一句看出划船时间?

  ②课文中每段最后两句三次重复,有什么作用?

  4.小结这一段。

  四:作业:

  1. 口头扩词:

  荡( )( )( )推( )( )( )

  课( )( )( )墙( )( )( )

  2.区别助词:

  谁( )狼( )消( )西( )

  推( )浪( )悄( )洒( )

  3. 添上合适的词语:

  美丽的( )愉快的( )

  凉爽的( )尽情的( )

  第三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齐读课文。

  三、指导背诵.

  ①根据挂图,指导背诵。相机板书

  第一小节:倒映、环绕(欣赏美景)用轻声和赞美的语气读。

  ②第二小节迎、洒、望、听用高兴和自豪的语气朗读。

  ③第三小节问、谁安排用感激的语气朗读。

  ④同桌互背练习。

  四、歌曲欣赏《让我们荡起双桨》

  播放歌曲、闭眼想象,孩子在北海公园,夕阳下游玩的欢乐情景。

  五、作业:

  板书:

  1.让我们荡起双桨

  倒映环绕(欣赏)自然

  迎、洒、望、听(歌唱)热爱党

  问谁安排(感情)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