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

时间:2021-08-31

【实用】教学设计方案集锦6篇

  为了确定工作或事情顺利开展,常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阐明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方法等的企划案。那么大家知道方案怎么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学设计方案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读准词语中多音字的读音,提高据词定音的能力。

  2.能初步分清“激动、感动”等近义词的意思和用法,能在句子中选择填空。

  3.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两句格言的意思。

  教学过程

  1.读准多音字的字音。

  ①看拼音读准字音,比较每组词语中多音字的不同读音。

  ②通过比较,把多音字的音和义连接起来。

  第一组:“模”读mu时,是指“模子、模样、模具。”除此,都读mo,如“模范、模糊、模仿。”

  第二组:“分”读fen时,表示成分、职责和权利限度的意思,如“分量、分内、分外”等。

  读fen时,表示分开的意思,如“分散、分开、分别、分辨“等。

  第三组:“似”读shi时,如“跟……似的”,除此外都读si 如“似乎、相似、似是而非”等。

  第四组:“转”读zhuan 时,是旋转、绕着某一物体转的意思,如“转椅、转动、转炉”等。

  读zhuan 时,是改变方向、位置、情况的意思,如“转身、转变、转向、转让“等。

  2.读读格言,想想意思。

  ①回忆以前学过的格言,说说格言对自己的帮助。

  ②读格言,想意思。

  第一句是明朝东林书院的一副对联,意思是说读书人要关心国家大事。

  第二句是说国家大事每个人都有责任。“匹夫”原指平民中的男子,后泛指一般人。

  ③抄写这两句格言。

  (三)选词填空

  1.辨析近义词

  审阅与浏览:审阅指审查阅读。浏览指大略地看,使用范围广。

  2.自由读题并独立选词填空。

  3.任选两组近义词写句子。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照样子把陈述句改写为反问句。

  2.能读懂短文的主要内容,划出中心句,体会短文的中心思想,说出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

  教学过程

  1.照样子,改写句子。

  ①读例句,比较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用表示肯定的词“是”,反问句则用表示否定的词“不是”,并用上“难道……吗?”的句式,使它和陈述句的句意一样。

  ②独立完成,校对答案。

  第一句:难道我们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培养吗?

  第二句:中国人连死都不怕,难道还会怕困难吗?

  2.阅读题

  ①读短文,划出带有“寒碜”、“自卑”的句子。

  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寒碜有三种解释:⑴丑陋,难看;

  ⑵丢脸,不体面;

  ⑶讥笑,揭人的短处;

  自卑是轻视自己,认为无法赶上别人的意思。

  ②第二题:从文中直接能找到答案。学生可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也可用自己的话来回答。

  ③第三题:短文的最后一句是中心句:“自己在小草小花中间骄傲不对,在名花中间自卑也是没有道理的。”短文告诉我们:在不如自己的人面前不能骄傲,在比自己强的人面前也用不着自卑。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实施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以下是我英语教学两年来的几点体会:

(一)课前准备。

  1、深入钻研教材,精心编写导学案。“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线路图,也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导学案”的编写一定要深入研究,精心思考,大胆整合教材,广泛查阅占有相关资料,弄清课标要求及知识能力要求,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根据学科和课型特点,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基本固定的“格式”,突出“问题设置”环节,使学习任务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设计好各环节时间,讨论交流次数,展示点评方式,师生互动形式等。

  2.认真做好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要求备课组成员在深入研究课标教材,确立重点难点、知识能力目标及策略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自备。在个体设计的基础上,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说课,然后备课组成员集中进行讨论,修改,定稿,形成个性教案。其一般流程为:提前一周安排自备→现场抽签确定中心发言人→中心发言人说课→组内讨论交流→修改定稿→形成个性化教案。

  3、组织学生课前预习。预习越充分,课堂效果就越好。课前预习可以利用课外时间进行,也可以在上课前10至15分钟进行,让学生自主学习,认真钻研教材,查阅相关资料,精心思考课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完成“导学案”。在预习过程中,学生要学会发现问题,找出难点和疑点并做上标记。教师一定要检查导学案的完成情况,对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要心中有数,便于课堂重点解决突破。

(二)课堂活动。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是教学过程的落脚点。课堂活动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

  学习目标呈现→情境问题设置→学生独立自学→小组讨论交流→学生充分展示→生生质疑对抗→师生评价点拨→知识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反馈。

  “课堂活动”是教学设计的重点,一要凸显合作学习的“模式”,二要突出“自学、合作、展示”环节,三要体现互动“双边”特点。设计时现各环节的时间分布、策略方法、师生行为、问题预设、难点突破、包括前后环节间如何衔接等问题均要思考周全,写进“教学设计”中去。

(三)课后复习。

  教学设计对学生的课后任务也要纳入,主要包括课后整合梳理当堂知识,复习巩固所学旧知,布置预习下节新知。

  总之,课堂教学设计是学生学习的导引,是教师教学的指南,是师生实施课堂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关键。基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设计”,在完成常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更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特点,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实现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训练“实”起来、效果“好”起来的高效目标。

  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我们教师经常使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广泛应用在我们的课堂上。但无论哪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我们应该使用那些适合我们和我们学生的,并努力去实践它们,提高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