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4)

时间:2021-08-31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六个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内在品质。

  难点:体会写法,感悟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三、教学准备

  1.课件:有关大戈壁的录像片。理解白杨特点及体会爸爸心愿的一些句段的文字片。2.配乐朗读录音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3、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白杨》。请四位同学每人朗读一段课文,其他同学思考问题。

  出示幻灯片,请同学齐读题目,《白杨》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请同学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白杨》这篇课文记叙了爸爸在旅途中向孩子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树的事。)

  “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卫士”指什么。 (这里讲的“卫士”指的是戈壁滩上的白杨树。)

  这位旅客“出神”为什么呢?我们分析课文之后,就会明白了。

二、理解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突破课文难点。

  请同学们在书上画出爸爸介绍白杨树特点的话,并说一说每句话都讲了白杨树的什么特点。

  第一句是这样写的,“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句话写出了白杨树直的特点。

  第二句话是,“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这句话写了白杨树适应性强的特点,无论“在哪儿”它都能适应,并且很快生根、发芽。)

  集体朗读这两句话,再一次体会白杨树的特点。

  板书:直适应性强

  请同学们结合课文谈一谈哪些地方表现了白杨树直和适应性强的特点。

  (课文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高大挺秀”,说明了白杨树又高又直。 爸爸讲白杨树特点的话中有两个“哪儿”,说明了无论在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白杨树都能够很快生根发芽。表现了白杨树适应性强。)

  说得很好。请看书上的图,这些白杨树生长在什么地方?

  (大戈壁上)

  对。请同学们看看书上的图画,听配乐朗读第一段的录音,想象一下大戈壁的样子,谈谈你的感觉。

  (大戈壁荒无人烟、环境很恶劣。)

  在这样荒无人烟,环境很差的地方,白杨树却生长得这么“高大挺秀”,这一点不仅说明白杨树直,而且也说明白杨树适应性强。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爸爸的第二句话,体会白杨树的这一特点。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爸爸讲的第三句话介绍的是白杨的什么特点呢?

  (这句话讲的是白杨坚强,不软弱,不怕艰险和抵御灾害的特点。) 板书:坚强

  从这里可以看出,白杨树不但“高大挺秀”,适应力强,而且还能抵御灾害。爸爸讲的话无不流露着他对白杨树的赞美。请同学们以赞美的语气朗读这段话。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同学们,请你想一想,爸爸的话只是在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请你用书上的话来谈一谈。

  (“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表白”是什么意思?

  (“表白”就是向别人解释或说明自己的思想。)

  可是,此时此刻孩子们还不能理解爸爸的“表白”,他们“只知道”什么呢?

  (“他们只知道……还要坐汽车。”)

  课文连续用了三个“只知道”告诉我们孩子们知道的全部内容。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我们同学能不能替他们想一想呀?四个人一组讨论、研究一下,他们不知道的内容是什么?

  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的讨论,然后请小组选出代表发表意见。

  除了孩子们知道的,他们不知道的是什么?请各组派代表谈谈你们的讨论结果。

  (孩子们不知道爸爸妈妈在新疆做什么工作,怎样工作?

  他们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不在自己亲人身边工作,而要去新疆工作?)

  同学们讲得很有深度,他们还不知道什么?

  (他们不知道爸爸为什么要把他们接到新疆上学?他们还不知道新疆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同学们讨论得很好,如果继续讨论下去,可能还会有众多的不知道。孩子们不知道的这些内容,都是爸爸想让他们知道的。那么,爸爸到底想让他们知道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一次分小组议论议论,替孩子们找到答案。

  当年很多边疆建设者都和课文中的爸爸妈妈一样,听从祖国的召唤来到新疆。为什么他们又要把自己的孩子也接到新疆呢?

  (因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希望孩子们能继承他们的工作,建设边疆。) 爸爸的心愿,也就是他此行的主要目的,没有直接讲明,却让同学们给解释得这么好。看来同学们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可是爸爸好像对白杨树情有独钟,为什么?

  (爸爸介绍白杨树的目的是要表白自己的心。)

  同学们,你们说他们是不是具备了白杨树的高贵品格的人呢?

  我们以崇敬的心情,再一次朗读爸爸赞扬白杨树的几句话。

三、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爸爸“又陷入了沉思。”

  同学们,爸爸“望”着窗外闪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他又沉思什么?从哪儿看出来的?

  (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几

  棵小树象征的是:边疆建设者的下一代正迎着困难,茁壮成长。这一点是他希望的。因此他很欣慰。由此,我也理解了刚才爸爸沉思的内容,他在想孩子们是否也能同他们一样迎着困难,不怕艰苦,建设边疆呢?

  说得好。爸爸的“微笑”已经说明,他不必担心了。

四、朗读全文,体会边疆建设者具备白杨树的高贵品格。

五、理解《白杨》表达的情感。

  教师出示投影:

  选择你认为概括的最准确的情感:

  板书: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六、总结全文。

  从课题我们知道,这篇课文讲的是白杨树,可是通过分析课文,我们又进一步明白了,作者描写白杨树,实际上赞扬了边疆的建设者。这种写法很新颖,能够引人入胜。这种方法叫做借物喻人。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记住白杨的特点,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不畏艰险,勇往直前。

板书设计:

  直 扎根边疆

  适应性强

  坚强 建设边疆教学设计方案 篇8

  一、导入

  1、你认为学习一篇课文,首先要做什么?(读书,把书读好)

  2、学生自由认认真真地读课文。

  二、了解居里夫人和老妇人

  1、解题:题目中的这指___,我指___。

  2、谁来介绍一下居里夫人。

  (世界著名的女科学家,波兰人,在德国工作,发现了镭元素,制造原子弹用的,两次获诺贝尔奖等)

  3、谁来介绍一下老妇人。

  (白发苍苍,坐在轮椅上)

  三、学习第2、3自然段

  1、文中还有什么东西很重要?(板书:鲜花)

  有多少鲜花?板书:一大束。

  比较:一大束与一束、一朵

  2、形成板书:把一大束鲜花献给。

  3、练习: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是因为_______。

  读第2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人们对居里夫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指导与练习。

  4、练习: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是因为______。

  读第3自然段,哪些地方看出居里夫人对老妇人的尊敬?

  讨论、朗读。

  5、有感情朗读第2、3自然段。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

  2、学习第1句这位老妇人是谁?

  (1)这是什么句?

  (2)应该怎么读?朗读练习。

  (3)谁在问?

  (4)人们为什么这样问?

  板书:人们想: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怎么说?深情什么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居里夫人的话。

  4、学习第3句

  (1)重点词是哪一个?肃然起敬是什么意思? 哪些地方说明肃然起敬?

  (2)谁对谁肃然起敬?(人们对老妇人和居里夫人)

  (3)练习: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是因为_________。

  5、有感情朗读第4自然段。

  五、深化中心

  1、你觉得居里夫人是怎样的人,她哪一点最值得我们学习?(成名后仍不忘小学老师)

  2、你能这样做吗?

  3、练习:

  (1)今天,你是我小学的老师。

  (2)明天,你__是我的老师。

  (3)10年后,你__是我的老师。

  (4)不管何时何地,你__是我的老师。

  六、课堂作业

  完成作业 本第4、5、6、7题。

  板书:

  这是我小学的老师

  老妇人 尊敬 居里夫人

  鲜花

  人们

  人们把一大束鲜花献给居里夫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居里夫人又把一大束鲜花献给老妇人,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老妇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场的人对居里夫人肃然起敬,

  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天,你是我的老师。

  明天,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10年后,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不管何时何地,你_______是我的老师。

【【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相关文章:

1.【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八篇

2.【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3.【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总八篇

4.【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5.【热门】教学设计方案八篇

6.【热门】教学设计方案集合八篇

7.【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6篇

8.【热门】教学设计方案汇编5篇